邓春涟;李红米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乳腺X线检查的乳腺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质量控制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38例.对两组患者乳腺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1.11%,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73.68%,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各年龄段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T4期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T1 +T2期(P<0.05).观察组各个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符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观察组非甲级片产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P<0.05).结论 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于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张学勤;余浩;李逢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9例.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状态.结果 A组麻醉后及术后各时段的CD3、CD4、CDs、CD4/CDs及N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均能抑制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其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作者:苏艳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临床及内镜下变化,检测其HP感染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内镜下变化,检测其HP感染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Hp感染率占70%,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占50%,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占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出血、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者的Hp感染率(72.7%)高,体重下降者Hp感染率(4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溃疡、肿块、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率上,有溃疡表现者Hp感染高占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上表现为腹胀、体重减轻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溃疡等表现,并及时仔细筛查是否存在Hp感染.
作者:张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铂类化疗同步放疗或序贯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同步脑放疗进行治疗,共46例;B组采用铂类化疗序贯脑放疗进行治疗,共57例.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总体ORR分别为19.6%和26.3%,脑转移灶的ORR分别为43.5%和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脑转移灶未加量照射总体ORR分别为43.5%和10.5%,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58.5%和52.9%,差异不显著(P>0.05);2年生存率分别是37.2%和18.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无Ⅳ度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情况;B组无Ⅳ度血小板减少情况,但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8%.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身化疗同步放疗治疗NSCIC脑转移相比序贯放化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邓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A组给予依托咪酯麻醉,B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C组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情况、术后疼痛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B、C组大(P<0.05).3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麻醉情况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疼痛患者及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即可发挥作用,故推荐临床使用小剂量治疗方案.
作者:刘文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MP-1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RT-PCR检测BMP-12 mRNA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BMP-12在肿瘤原发病灶(n=108)和正常乳腺组织(n=29)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免疫组化检测BMP-12蛋白在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乳腺组织和细胞系相比,BMP-12 mRNA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下调;免疫组化显示BMP-1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预后好的乳腺癌患者BMP-12 mRNA表达水平较高;总生存期长患者比生存期短的患者BMP-12表达水平高.结论 BMP-12低水平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BMP-12可能是乳腺癌的潜在预后指示因子.
作者:陈瑶琦;史晓舜;陈宇颂;陈婧仪;冯凤兰;李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即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血清糖类抗原(CA) 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40.0%,对照组为34.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8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74.0%,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为(71.9±5.1)k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9±3.1)kg,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卡氏评分为(86.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4±4.7)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CEA含量为(10.2±6.1)μg·L-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3±5.9)μg·L-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CA125含量为(38.8 ±3.2)U·mL-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9.3±2.1)U·mL-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杨华;蔡卓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97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TACE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手足反应、腹泻、皮疹/脱皮以及高血压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乏力、消化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提高TACE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但会明显增加患者手足反应、腹泻、皮疹/脱皮以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优选方案,但需注意预防不良反应.
作者:刘岗;钟武装;赵玮;王伟中;乐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E-cad、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的病理样本共计30例,对这3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钙粘附蛋白E(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检测E-cad和vegf的表达,分析E-cad、vegf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E-ca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特征如大小、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组E-cad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后vegf高表达患者ORR为11.2%,PFS为2.1个月,均低于vegf低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P<0.05),E-cad高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与E-cad低表达患者(ORR为31.8%,PFS为3.5个月)(P<0.05).结论 E-cad、vegf相对表达量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预后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vegf低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与E-cad呈正相关,E-cad高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但还需进一步分析.
作者:王迪进;李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治疗(RT)效果合并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例成人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放射治疗效果.结果 病理检查提示:“C7椎体”骨与软组织中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血管丰富,充血出血,伴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病变中含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T和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骨组织脱钙后见类似病变及细胞免疫表型.确诊后给予前后路联合颈7椎体切除椎管减压+肿瘤切除病检+前路钢板、钛网植骨固定+后路颈7椎体附件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放射治疗.术后予瘤床区(P-CTV)放射治疗,瘤床区(P-CTV)放疗剂量:200 cGy/f,1次/天,5次/周,共予(P-CTV)放疗剂量:2 200 cGy/11f.患者症状达到基本缓解,照射部位无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出现.结论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成人LCH.即使是低RT剂量疗效也很好,而且副作用少.
作者:张蓓蓓;高春玲;王笑良;陈金平;章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研究影像学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CT影像学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结合肺癌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同时,其CEA、CA125及非小细胞肺癌抗原的指标值也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组.2组患者的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者的吸烟史、胸痛、声音嘶哑和消瘦等临床特征,以及CEA、CA125和非小细胞肺癌抗原3种血清癌抗原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有参考价值;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该疾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商明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外周血铁调素水平、白细胞介素-6、IFN-γ及TNF-α的浓度变化研究,探讨出不同因子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自2014年来入院的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34例伴随贫血,对其血清血铁调素(Hepcidin)水平、白细胞介素-6、IFN-γ及TNF-α浓度分别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因子在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体内浓度变化及幅度.结果 经对患者血清检测,发现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铁调素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患者(P<0.05),但IFN-γ及TNF-α浓度与非贫血患者没有较明显的差别(P>0.05).对比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体内各因子变化关联,发现外周血铁调素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γ =0.268,P<0.05);并且这两者的浓度变化情况与IFN-γ、TNF-α的浓度没有明显关联(γ=0.156、γ=0.01,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铁调素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正常人含量有明显增幅,IFN-γ及TNF-α浓度接近健康人水平.
作者:杨环;张宜琪;王凯;陈兆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接受子宫广泛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这些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74例)与直接手术组(56例),前者在术前行1~3个疗程的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肿瘤直径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辅助化疗组完全缓解(CR) 12例、部分缓解(PR)43例、疾病稳定(SD) 11例、疾病进展(PD)8例,总缓解率74.3%,疾病控制率89.2%.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深肌层受累率、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率、切缘阳性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良好,具有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等优点.
作者:王晓娟;胡陇娟;周小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GIN)Ⅲ级以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或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于LEEP下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将组织送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与阴道镜多点活检的差异.结果 以宫颈冷刀锥切术为准,CIN Ⅰ级患者23例,CINⅡ级患者38例,CINⅢ级患者34例,原位癌患者11例,浸润癌患者6例.对比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发现结果相符合67例,不符合45例.其中,诊断不足有21例,诊断过度有24例.112例患者中,经诊断为宫颈浸润癌者11例,阴道镜多点活检漏诊率8.6%;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等指标显著低于阴道镜多点活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冷刀锥切术出现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子宫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镜多点活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多点活检在诊断CIN特别是CINⅢ级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通过联合宫颈冷刀锥切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有效避免了隐匿性宫颈癌的临床漏诊,可以作为对宫颈癌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乌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VEGF、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7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序贯放化疗)与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分别为37例.随访6 ~ 60个月,平均为(42.6±9.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57%,明显高于对照组(48.65%),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9±4.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2.5±3.4)个月],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剂放射性食管炎,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改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P<0.05;然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且安全;此外,同步放化疗可降低患者因化疗所诱导的外周血VEGF表达,从而降低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
作者:年亮;胡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实验组患者行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照组仅进行全脑放疗,于治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行头MRI、胸部CT明确肿瘤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KPS)、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 18例,稳定(SD)6例,进展(PD)1例,有效率(RR)为76.7%,疾病控制率(DCR)为9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达(74.5±7.1)分,KPS≥10分占63.3%,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实验组的皮疹、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个月生存率93.3%,3个月生存率76.7%,6个月生存率66.7%,1年生存率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邹菁帆;江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食欲减退和肝区疼痛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以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延长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谨慎.
作者:赵云;王华明;周霖;彭晓明;宿贝贝;张林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前1周所有患者行直肠TRUS检查,以判断超声分期,TRUS后1~3天检测血清CEA、CA199水平,对照TRUS、TURS联合CEA、CA199术前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结果.结果 TRUS诊断总准确率为76.4%,CEA、CA199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病理分期T1~T4期术前血清CEA、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RUS联合CEA、CA199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0.9%,明显高于TRUS单独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术前血清CEA、CA199检测水平对直肠癌TRUS分期有参考意义,TRUS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
作者:刘学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比较分析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性脑病.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77.78%,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放射性损脑病总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6.67%,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压氧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以降低放射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杨灵;宋伟平;袁传平;丁伟;龚小宝;林鹏;龚晓红;周振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CT与MRI诊断鞍区常见肿瘤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鞍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取确诊为鞍区肿瘤的患者81例对其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鞍区肿瘤肿瘤检出率为71.60%,MRI诊断鞍区肿瘤检出率为82.72%,MRI检查略高于CT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体腺瘤、脑膜瘤的MR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颅咽管瘤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病理类型不同,CT、MRI检查对于鞍区肿瘤均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CT与MRI对鞍区肿瘤临床诊断价值相当,可能与肿瘤具体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常规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可能获得更佳的辅助诊断效果.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