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中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肿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5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盆腔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12例,分别观察盆腔良恶性肿瘤各种超声表现并记录下来.结果 超声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91.7%、94.7%、84.6%、97.3%、94.0%,均高于阴道超声和彩超.盆腔良性肿瘤表现为高RI和高PI,盆腔恶性肿瘤表现为低RI和低PI,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良性肿瘤组在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方面与恶性肿瘤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正确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通过观察超声表现有助于盆腔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罗青;王伟群;肖清华;曹小祯;江锦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于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n=40)(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和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血清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治疗措施相比,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措施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低(P<0.05),炎性反应轻;丢失的血清蛋白质也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于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治疗措施在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比较,是安全且有价值的.
作者:谢文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12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行HR-HPV检查,并评价其在检测肿瘤残留和复发中的价值.结果 患者的痊愈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1.6)min、术中出血量为(8.1±3.4)ml、切口愈合时间为(28.2±3.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脱痂出血大于月经量发生率为3.3%,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3.3%(P<0.05).术前120例患者的HR-HPV总阳性率为78.3%(94/120),术后6月HR-HPV总阳性率为21.7%(26/120).术后HR-HPV阳性组LEEP后病变持续存在率、复发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HR-HPV检测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8.3%,阳性预测值(PPV) 42.1%,阴性预测值(NPV)100%.结论 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术后高危型HPV随访对预测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有重要价值.
作者:毕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的因素.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2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做胃镜检查时选择医师性别的影响.结果 对胃镜检查医师有性别选择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女性胃镜检查医师.城市患者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男59%;女86%)高于农村患者(男17%;女75%).女性、非文盲、检查前接受医师干预的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结论 女性、教育状况、检查前医师干预可能是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医师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德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以来住院且已确诊为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共160例,其中包括恶性80例,良性80例.对患者胸腹腔积液进行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铁蛋白(FT)等10项指标检测,并根据结果分析各指标对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价值.结果 恶性胸腹腔积液组CEA、AFP、CA125、CA199、FT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生化指标中恶性胸腹腔积液组ADA、LDH、TP、GLU各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腔积液组(P<0.01),联合上述指标对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76.25%,准确性为83.75%.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可提高良性和恶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能力.
作者:李忠华;李文郎;张勇;谢松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经病理和组织学证实的21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化疗组37例,化疗+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组179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64.9%,差异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1%、86.3%和65.6%,远远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43.2%、29.7%和21.6%,差异显著(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化疗周期数、放化疗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化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延长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局限期SCLC的预后.
作者:梁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疗效.方法 采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方案对2例HPS患者联合化疗后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2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如期植活.例1随访16个月,为完全供者造血,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有轻微白质脑病;例2移植前即有中枢受累,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失访.结论 采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方案对无CNS受累的HPS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较好,对移植前已存在CNS可能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更好.
作者:楼金星;陈惠仁;郭智;杨凯;陈鹏;刘晓东;张媛;何学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肠镜对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下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154例下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肠镜检查后,肠癌发病率高(49例,31.8%);而肠息肉与慢性结肠炎发病率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22.3%(35例)及16.2%(25例);余依次为肛周疾病(18例,11.6%),溃疡性结肠炎(14例,9.1%),缺血性结肠炎(5例,3.2%),血管畸形(2例,1.3%),放射性结肠炎(1例,0.6%),克罗恩病(1例,0.6%);其中148例老年患者病灶部位明确,主要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主,分别为(43例,29.1%)及(35例,23.6%),其次为升结肠(28例,18.9%),横结肠(13例,8.9%),降结肠(14例,9.4%),肛门部位(10例,6.7%),末端回肠部(4例,2.7%),全结肠(1例,0.7%).结论 肠癌为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且病变部位主要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主.肠镜对老年性肠癌的检查准确率高,安全方便,可作为老年患者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骆桂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前切除与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4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式将其分为低位前切除组(23例)以及超低位前切除组(25例),术后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控制力、便意、排便感觉等方面差异,对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位前切除组肛门控制力与超低位前切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便感觉、便意情况、排便功能较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吻合距离、临床清扫范围、肿瘤位置.低位前切除组术后3个月、6个月QOL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超低位前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便能力方面低位与超低位前切除无差异,但术后排便效果低位前切除术较超低位前切除术理想,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前提下,将吻合口提高可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罗渊明;黄永安;张超;吴显宝;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8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3例乙肝合并肝癌患者患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2.78%,死亡率39.13%,显著高于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6.96%(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外感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上消化道出血,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肺部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临床中应予重视并规范治疗,减少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健;邹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252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放疗和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其中术前放疗组33例,术前接受252Cf腔内后装放疗;术前化疗组29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结果 术前放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0.9% vs.72.4%(P=0.057),组织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4.2% vs.3.4%(P=0.02).术前放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1.0) h和(4.3±0.8) h,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疗组术中出血量增多至(784.9±537) ml,术前化疗组为(665.5±342.3)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和新辅助化疗均可有效缩小肿块;术前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的疗效是否优于新辅助化疗,还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赖淑贞;廖卫坚;余晓文;胡红波;何剑芬;陈志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和治疗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照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为63.3%,6个月生存率为36.7%,1年生存率为20.0%;治疗组3个月生存率为76.7%,6个月生存率为53.3%,1年生存率为43.3%.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确诊无法采取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且毒副作用未见有加重.
作者:邓兰;周美秀;彭国林;杨尚凌;宋建文;江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光照治疗对肝癌患者化疗期疼痛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肝癌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光照治疗.结果 化疗后1 w和化疗后2 w观察组与对照组户外活动分数分别为(205.4±73.6)、(406.5±129.1)分 vs (88.9±21.8)、(299.3±68.1)分,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2.59±0.90)、(1.69±0.79)分vs (3.20±1.03)、(2.27±0.91)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照治疗能有效缓解肝癌患者化疗期疼痛,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徐宏团;匡久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背阔肌皮瓣再造乳房术.结果 术后Harris标准分级,良好18例(90.0%),一般2例(10.0%).结论 保留皮肤、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行乳房再造,切口隐蔽,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即时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技术安全可靠.
作者:莫军扬;覃舒婷;张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管状胃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在术后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40例在术后采用全胃食管吻合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2组患者随访1年,并对2组患者术后3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日常生活、社会影响、情感活动、一般情况及治疗相关症状等5个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1例(2.50%)发生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1例伤口感染(2.50%),1例喉返神经损伤(2.50%);对照组2例(5.00%)发生吻合口瘘,1例(2.50%)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2.50%)肺部感染,5例(12.5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6例(15.00%)发生胸胃综合征.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85±7.98)分、(90.28±10.54)分,对照组分别为(65.68±8.12)分、(65.15±7.1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状胃用于食管癌切除术后,相比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可降低术后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
作者:茹玉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4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2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化疗前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化疗有效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晚期消化道恶性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检测化疗疗效.
作者:刘莉;丁昌利;张智勇;郑盈;陆震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0例胃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术后情况、并发症、营养状况、影像学和内镜复查结果等.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3年,198例获得随访,130例存活,存活率65.7%.术后出现进食胸痛13例,轻度吞咽困难11例,胸骨后烧灼感10例,食物反流6例.所有存活患者体重较术前增重,胃镜检查结果正常.生存患者术后3年与术前相比,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模仿正常生理结构重建消化道,食物储存消化效果好,充分切除胃癌病灶,有效降低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预后好.
作者:田景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现将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82例均有病理证实的原发肿瘤,CT或MRI确诊,治疗前KPS评分≥60分、颅内高压得到有效控制、排除转移瘤内有新鲜出血患者.
作者:刘祥;徐景毅;朱伯进;左帮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肝癌患者分别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观察组26例)或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照组20例).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天的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癌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可以作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程晓剑;章安庆;侯亚峰;何宗全;吴新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放射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L-2和IL-6分泌的影响以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商品名:爱维治)在抑制小肠上皮黏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放射组、低剂量爱维治组、中剂量爱维治组以及高剂量爱维治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能χ摄线直线加速器对放射组及低、中、高剂量爱维治组大鼠腹部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9.0 Gy,并建立大鼠辐射损伤模型.连续4 d对建模大鼠腹部注射用药,并取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制成病理切片,应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IL-2以及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爱维治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放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IL-2、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爱维治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IL-2和IL-6水平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爱维治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隐窝深度、全层厚度与放射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而中、高剂量爱维治组小肠上皮黏膜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放射组,而bcl-2水平高于放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爱维治能有效抑制凋亡蛋白bax水平的表达,并可抑制凋亡蛋白bal-2表达,对放射性肠炎上皮黏膜细胞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王文闻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