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盛;黄湛;张诠;赖非云;罗智辉;雷睿文;陈卓荣
研究表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细胞调控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基因变化导致细胞周期紊乱,从而引起细胞失控性生长.因此,近年来对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讨论肿瘤发生发展的热点.
作者:朱皓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顺铂单药(每周用药)同步化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ⅢA期35例,ⅢB期23例)先接受2个周期的诱导化疗,再同步行3DCRT(Dt 56~70 Gy,中位66 Gy)和顺铂(25 mg/m2,每周1次,共6~7周)化疗.结果 诱导化疗后2例达CR,23例达PR,有效率(CR+PR)为43.1%.同步化放疗后6例达CR,36例达PR,有效率为72.4%.全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8个月和11.2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1%、46.6%、22.4%、和43.1%,15.5%,6.9%.ⅢA期和ⅢB期的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4个月和14.3个月、11.2个月和9.8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等.治疗后31例肿瘤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其中3例照射野内复发,4例癌性胸腔积液,24例远处转移.结论 诱导化疗后3DCRT+顺铂单药同步化放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可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剑;张鼎儒;李鸿波;郭宇飞;王健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治疗手段首选手术切除.但20%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可出现复发或转移,因此化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晚期大肠癌或术后复发大肠癌共51例,分别进行FOLFOX﹑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L-OHP)化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强;王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kp2、p27Kip1在胆囊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Skp2、p27Kip1在78例胆囊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2种生物指标与胆囊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Skp2与p27Kip1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和39.7%,在癌旁组织中为25.0%和70.0%,胆囊癌中Skp2、p27Kip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胆囊癌旁组织(P均<0.05).Skp2表达与Nevin分期、分化程度及坏死情况相关,Nevin分期高、分化程度低及伴有坏死的患者Skp2表达高(P均<0.05).p27Kip1阳性表达与患者Nevin分期、神经侵犯及坏死情况呈负相关性,Nevin分期早、无神经侵犯或不伴坏死患者p27Kip1表达水平高(P均<0.05).相关性检验显示Skp2与p27Kip1两者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Skp2、p27Kip1均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临床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
作者:任刚;于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赫赛汀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赫赛汀初始剂量4 mg/kg静脉滴注,之后2 mg/kg,每周1次,连续使用;异长春花碱(NVB)25 mg/m2静脉滴注15 min,第1、5天;顺铂(DDP)7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3天.每4周为1个疗程,至少进行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8~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治疗2个疗程后,有效率为75.0%,疾病控制率为100.0%;主要毒性为消化道反应及Ⅰ~Ⅱ度白细胞减少,未观察到心脏毒性.结论 赫赛汀与NVP等化疗药物联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怡;章骏;杨志刚;王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2,ERK2)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各30例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4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中ERK2蛋白的表达.结果 CSG、IM、Dys、GC组织中,Hp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ERK2表达水平高于无Hp感染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ERK2表达水平,从而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雷琳;黄亚平;朱庆茹;江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16%[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70%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而外科手术切除后3年生存率仍较低[2].EGFR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发生及扩散[3].
作者:邓荣辉;许健斌;全开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20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迅速,占世界第3位,病死率占第4位[1].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腹腔手术以其微创优势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但腹腔镜在横结肠切除方面,由于横结肠与肝、胰、脾、胃等重要器官连接紧密,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
作者:梁贤文;王胜忠;彭勃;袁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MCF-7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MCF-7细胞进行Stratifin和CyclinD2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RT-PCR法,检测Stratifin、CyclinD2和Dnmt3b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Stratifin基因是非甲基化的,mRNA表达水平较高;CyclinD2基因完全甲基化,mRNA表达缺失;Dnmt3b基因呈明显表达.结论 Stratifin和CyclinD2基因的甲基化发生,可能下调其mRNA的转录表达,MCF-7细胞的这些分子生物学特性可为乳腺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静;李明华;龙霞;万汇涓;范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TAT3作为潜在肿瘤标志物对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Real time PCR、ELISA方法,检测NSCLC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正常人血清中STAT3、CEA、CA125、CYFRA21-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STAT3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组STAT3 mRNA、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870和0.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0.05).血清STAT3蛋白的Az分别与CEA、CA125、CYFRA21-1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T3+CEA+CA125 +CYFRA21-1 4项联检的Az为0.930,而 CEA+ CA125 + CYFRA21-1 3项联检的Az为0.841;两者Az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具有与CEA、CA125 、CYFRA21-1对NSCLC同等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且其与另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宋本艳;蓝秀;王鸿程;辛彩霞;王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胃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1位.胃癌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属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而老年患者作为特殊人群,由于合并很多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化疗成为老年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我们观察口服替吉奥化疗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王东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凝血功能的检测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情况恶性肿瘤患者PT、APTT、TT、D-二聚体及Fib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O.05);发生血栓、栓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未发生血栓、栓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比较,仅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Fib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瑜;杨宁蓉;王锋;廖峰;龚新雷;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EGFR在靶向hTERT的RNA干扰抑制HeLa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HeLa细胞为实验细胞,将实验分为6组:A组未处理;B组转染试剂;C组转染空载体;D组转染阴性siRNA;E组转染siRNA-hTERT;F组同时转染pcDNA3.1-EGFR和siRNA-hTERT.转染48 h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hTERT与EGFR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分析各组转染24、48、72和96 h后4个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转染48 h后的3个时间点,E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C、D和F组(P<0.01、0.01、0.01),同时伴有EGF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F组EGFR蛋白表达水平恢复,细胞增殖抑制率未见升高.结论 靶向hTERT的RNA干扰抑制HeLa细胞增殖,可能依赖于EGFR蛋白水平的下调.
作者:王建;任常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长期疗效及影响CML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66例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检测血常规、染色体核型、bcr/abl转录本表达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39(6~84)个月.CML慢性期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5.8%,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75.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68.8%,完全分子学缓解(CM0R)率为41.7%,均显著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P<0.01).慢性期患者3、5和7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3%、90.3%和87.5%,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1.6%、84.5%和81.3%;加速期患者1、2和3年OS率分别为90.5%、37.6%和37.6%;1、2和3年的预期PFS率分别为37.2%、28.4%和17.6%;急变期患者6、12、18个月的预期OS率分别为83.6%、32.3%和32.3%.慢性期患者与加速期、急变期患者OS及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是影响PFS的不利因素.结论 伊马替尼对CML慢性期疗效显著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慢性期患者达到CCyR甚至CM0R,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王一;方美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联合受侵气管、支气管部分切除胸内胃壁修补气管、支气管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8例食管癌患者,常规行食管癌切除的同时,联合窗形切除受侵气管、支气管膜部或楔形切除软骨环部,软骨环部缝合,膜部胃壁修补.结果 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3~6个月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支气管腔内无狭窄,内壁光滑,缝合修复处的组织呈支气管黏膜上皮化.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68.5%、27.4%和9.6%.结论 食管癌连同受侵气管、支气管部分切除胃壁修补呼吸道重建术,提高了食管癌切除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避免食管气管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闫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胰腺肿瘤的误诊情况,提高胰腺癌诊断率,降低误诊误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胰腺癌患者的误诊原因.结果 222例中50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2.5%.发病部位不同,其误诊情况也不同,其中胰头癌140例,误诊34例(24.3%),误诊为胃炎和胰腺炎.胰体癌16例,误诊9例(56.3%),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贲门失迟缓症.胰尾癌41例,误诊5例(12.2%),误诊为胃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全胰癌24 例,误诊2例(8.3%),均误诊为胰腺炎.结论 胰腺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发生误诊,且不同部位误诊率及误诊情况各有不同,应该重视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任丽楠;郭晓钟;邹德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盆腹腔肿瘤破裂及肿瘤术后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因其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常因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通过保守治疗动脉出血很难自行止血,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特别在基层医院治疗难度更大.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靶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盆腹腔肿瘤破裂及肿瘤术后出血5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s,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5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评估其变化.结果 5例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阳性者占61.8%,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为69.2%,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为59.5%;血清CEA、NSE、CYFRA21-1表达阳性率:SCLC分别为30.8% 、69.2%及7.7%;NSCLC分别为52.4%、14.3%及54.8%.CEA、NSE、CYFRA21-1表达阳性率SCLC广泛期高于局限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 ⅢB期与Ⅳ期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与近期疗效相关.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及CYFRA21-1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有关.肺癌晚期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增高,化疗有效率明显下降.
作者:韩娜娜;孙长岗;武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4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BL 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术前PBL CD4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疾病组;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组织间其表达无明显差异;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PBL CD44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各实验组PBL CD44阳性表达率均>90%,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BL CD44表达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慧婷;彭士云;赵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面颈联合颈后电子束野铅模制作问题.方法 对5例不同等中心点深度的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患者,按照分野前后的灯光野投影,在患者固定面罩上画出颈后电子束照射野.应用几何关系计算出所给定源片距的校正源片距,分别按照实际源片距和校正后源片距制作电子束铅模,到加速器下治疗摆位,测量源片距校正前后铅挡野与体表野的符合性.结果 应用几何关系计算出所给定源片距的校正源片距,均大于给定源片距.源片距校正前的铅挡野与体表野偏差明显较大,大偏差达1.25 cm;源片距校正后铅挡野与体表野偏差较小,大偏差为0.22 cm.结论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后程分野颈后电子束野铅模制作时,应用首程等中心照射影像资料制作出来的铅模,偏差较大,通过源片距校正方法,铅挡野与体表照射野符合性较好.
作者:祝洪义;黄艳宾;陈英海;赵德龙;邓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