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疗效分析

张善忠;刘芩;周毅;万冰

关键词: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内括约肌切除术
摘要: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大部分为低位直肠癌.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30%~85%,比原发性骨肿瘤高,其中80%由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引起[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128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单独放疗或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元建华;彭大为;李建旺;王美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手术技巧及合理的引流、护理,以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发生皮下积液(16.3%),9例经反复穿刺抽液,2例经调整引流管位置,2例经重新置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等治疗,2周内治愈.结论 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春连;何沙;卢永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tokeratinfragment 19,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鳞状细胞抗原(SCC-Ag)6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92例肺癌患者、9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9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YFRA21-1、NSE、SCC-Ag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YFRA21-1、NSE、SCC-Ag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均<0.05);6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分别为:CEA(51.1%、73.3%)、CYFRA21-1(58.7%、73.9%)、CA125(38.0%、71.4%))、CA19-9(27.2%、70.3%)、NSE(26.1%、65.9%)、SCC-Ag(35.9%、71.0%),而六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2.4%和83.7%,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YFRA21-1、NSE、SCC-Ag是诊断肺癌较好的标志物,六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度.

    作者:方东风;汪德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甲基莲心碱对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新的钙阻断剂甲基莲心碱(Nef)对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ef对人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 Nef对SGC7901及 SGC7901/VCR无显著细胞毒作用;2.5、5、10 μmol/L Nef能使VCR对SGC7901/VCR细胞的IC50从2.32 μg/ml依次下降至0.340、0.128、0.053 μg/ml,逆转倍数分别为6.8、18.1、43.8.当Nef浓度为10 μmol/L时,逆转SGC7901/VCR多药耐药活性较VRP高(P<0.01);SGC7901/VCR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SGC7901细胞高,经Nef处理后,SGC7901/VCR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明Nef能下调SGC7901/VCR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甲基莲心碱在体外能逆转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石书红;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25例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于复发性及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仍是主要的手段之一.一线化疗方案首选FOLFOX或FOLFIRI,有效率为30%~59%[1,2],而对于一线方案失败的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标准方案治疗.我科对收治的48例FOLFOX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分别应用FOLFIRI方案(23例)和伊立替康(CPT-11)联合雷替曲塞方案(25例)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强;王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云南地区10个FAP家系,抽取10例先证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10例FAP先证者中,1例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此突变存在于APC基因第15外显子上c.3587 C>A(S1196X);随后对检出突变的先证者家系中另外8名成员进行该突变位点筛查,其中7人有突变.结论 云南地区FAP患者APC基因致病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未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的FAP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发病的因素.

    作者:武治国;陈明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BCT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对不同部位肿瘤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为CTV外放PTV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头颈肩型热塑模固定)和胸部肿瘤患者(体部热塑模固定)的135次、211次CBCT结果进行分析,根据Stroom公式:PTV外放=2∑+0.7σ,计算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的范围.结果 头颈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的大偏差值高达7 mm,且向源皮距偏大方向移动占97.15%.3个方向大于3 mm偏差的均在10%以下.胸部肿瘤患者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大,大于5 mm的达21.74%.头颈部肿瘤CTV~PTV即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94 mm、4.19 mm、4.43 mm,胸部肿瘤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28 mm、8.81 mm、5.15 mm.结论 CBCT可以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丽;武文娟;花威;袁一枫;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顺铂为高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较为严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及托烷司琼的临床使用,使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明显减少,但这些药物对延迟性呕吐疗效较差[1].盐酸帕洛诺司琼是由瑞士Helsinn公司研发的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类止吐药[2].我科2011年11月~2012年3月对48例帕洛诺司琼预防顺铂所致呕吐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媛媛;李军扩;王俊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包与胸腔同时并存恶性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

    恶性心包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同时存在在肿瘤晚期并不少见,常见于晚期肺癌、乳腺癌、纵膈恶性淋巴瘤等,若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上治疗难度大,通常首先处理胸腔积液.而因为心包填塞症状未能缓解,患者常不能耐受多次胸腔抽液,且由于抽吸胸腔积液后胸腔内压力低于心包腔内压力,致使心包积液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易发展至心衰而死亡.

    作者:张良健;张广超;徐海平;李艳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iam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Tiam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U=4.964,P<0.01);且随着TNM分期的升高、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块大小的增加及浸润深度的增加,Tiam1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Tiam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曹苏娟;李国亮;张忠山;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EML4-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微管结合样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EML4-ALK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继EGFR突变,K-ras突变后又一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近些年来引起了高度重视,有望成为NSCLC新的靶点.本文就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现和检测,生物学特性,EML4-ALK抑制剂的应用等综述如下.

    作者:华红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癌SGC7901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 筛选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特异性亲和的短肽,提高胃癌治疗的针对性.方法 建立裸鼠胃癌模型,将噬菌体随机环7肽文库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裸鼠体内,每轮筛选后测噬菌体效价.采用免疫组化及ELISA等方法,对目标噬菌体进行检测,提取噬菌体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经过4轮筛选,噬菌体在胃癌肿瘤组织中得以明显富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为强阳性.ELISA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13个克隆中12个对SGC7901细胞的亲和力高.序列测定结果:PPRWMPS出现的次数多.结论 提示短肽PPRWMPS可能对荷瘤裸鼠模型的胃癌组织具有很强地结合力,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靶点.

    作者:郭彩霞;梁晓秋;何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国产盐酸托烷司琼进行比较.方法 将68例接受中重度致吐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化疗前静脉推注,盐酸托烷司琼5 mg化疗前静脉点滴,两药均联合应用5 mg地塞米松,观察并记录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 盐酸帕洛诺司琼和盐酸托烷司琼均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对迟发性胃肠道反应,盐酸帕洛诺司琼的疗效优于盐酸托烷司琼,两者对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2.4%和6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能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和迟发性消化道反应.

    作者:朱庆尧;王涛;李跃华;张利玲;彭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胶质瘤化疗耐药细胞与胶质瘤干细胞的关系

    胶质瘤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病理Ⅲ级以上的患者,即使综合治疗,其平均生存期也仅12~18个月[1].化疗是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胶质瘤化疗首选药物是替莫唑胺[2],但研究显示替膜唑胺也仅能小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不能改善其预后,主要是因为胶质瘤化疗耐药的存在,使得替莫唑胺的总体疗效欠佳,且治疗后易复发[3].

    作者:向定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合并文献分析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PTL)的全面认识,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TL患者对R-CHOP方案耐受性较好,需继续观察追踪治疗效果.结论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罕见,有明显的结外侵犯趋势,预后较差.对PTL R-CHOP方案是较佳的选择,治疗疗效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

    作者:徐伟;提文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3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1 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1∶12,女性中位年龄为46岁.同时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亢5例(38.5%),单独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30.8)%,单独伴甲亢4例(30.8%).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特征.结论 PTM发病隐匿,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共存.病理医师对甲状腺标本常规行书页状取材,连续切片,可提高PTM的检出率.

    作者:赵时梅;史林;罗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腔镜辅助或直视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体会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常见、多发的1种疾病,而且多数为年轻女性,治疗方法有效、直接的是手术.以往开放性手术,会在颈部留下5~8 cm的手术瘢痕,影响颈部的美观,给年青女性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我科自2009年11月~2011年2月完成腔镜辅助或直视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改良Miccoli)60例,取得预期的微创、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彬;许志平;姜子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疗效分析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大部分为低位直肠癌.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善忠;刘芩;周毅;万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腺癌2011年国际新分类

    当今,腺癌已成为常见的肺癌类型,而且也是非吸烟人群中常见的肺癌类型[1~4].近期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联合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基于病理相关的影像学和临床行为的观察,以及肿瘤科医师应用和研究肿瘤治疗新方案(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的需要,综合临床、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外科学以及病理学特点,提出了国际多学科的肺腺癌新分类(表1)[5],这一分类被称为2011年IASLC/ATS/ ERS多学科肺腺癌分类.为了使这一新分类在国内学术界尽快得到共识,本文结合肺腺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解读.

    作者: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胃出口梗阻的临床应用进展

    恶性胃出口梗阻是进展期胃窦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周围癌、胰腺癌、肝胆癌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早期阶段可表现为早饱、上腹涨,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而不含胆汁.如不进行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呕吐症状加剧,不能正常饮食,营养不良及脱水,终加速患者的死亡.恶性肿瘤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梗阻通常被认为是临终表现,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3~4个月.但是目前通过金属支架置入术结合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作者:刘婷;江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