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李胜业;戴安伟;费明来;冯炎

关键词:乳腺肿瘤, 放疗, 调强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摘要:早期乳腺癌协作组报道肿瘤扩大切除联合放疗可降低乳腺癌相关死亡率0.8%~4.1%,但心脏病的相关死亡率却增高了0.8%~5.6%,降低了总生存率[1].随着放疗技术地进步,许多临床报道证实,保乳术后应用三维适型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能改善乳腺内的剂量均匀度,减少了乳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降低了正常组织晚期并发症概率[2~4]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原发性肺癌的治疗及预后首先取决于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治疗前准确地估计原发肿瘤的大小、有无远处转移至关重要,对于手术不易涉及的锁骨上淋巴结更是影响其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既往临床对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的检查主要是触诊,现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辅助检查日渐增多,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检查的诊断标准却不统一.在此探讨超声在尽早尽可能准确诊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为原发性肺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管湘霞;付志勇;万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逆转CNE-2Z 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2Z RASSF1A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 用5-Aza-CdR处理CNE-2Z细胞后,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ASSF1A基因表达改变,细胞生长曲线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分别检测细胞生长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CNE-2Z细胞RASSF1A基因呈高甲基化和阴性表达.经5-Aza-CdR处理,第1~2天RASSF1A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不改变,第3天部分去甲基化,第4天后全去甲基化,5-Aza-CdR处理停止2天后仍保持全去甲基化.随着RASSF1A基因去甲基化,RASSF1A呈明显阳性表达、细胞生长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ASSF1A基因在CNE-2Z细胞中因高甲基化而失表达.5-Aza-CdR可诱导CNE-2Z细胞RASSF1A基因完全去甲基化而增强其表达,明显抑制CNET-2Z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

    作者:姚运红;邓岩;胡新荣;高洪彬;唐泽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GPP方案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NHL3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强的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4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证实的Ⅲ~Ⅳ期老年复发难治NHL.GEM 800~1 000 mg /m2+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60 min,第1,8天;L-OHP 75 mg /m2+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3~4 h,第1天;强的松20~40 mg/m2,口服,第1~5天.21~28天为1个周期,完成 2 个周期以上者做疗效评价.结果 3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 )4例,进展(PD )5例,总有效率73.5%.骨髓抑制Ⅲ~Ⅳ度10例,发生率29.4%,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强的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NHL效果肯定,属于高效低毒的挽救性方案.

    作者:陈慧华;杨兰平;文玲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霍奇金淋巴瘤的挽救性治疗进展

    霍奇金淋巴瘤(Hodgkn's lymphoma,HL)是1种临床常见的可被治愈的恶性肿瘤,是现代肿瘤学治疗的成功典范,在诊治方面逐渐形成一些相对成熟的规范和常规,如以BEACOPP或ABVD方案为金标准的一线规范化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治愈超过70%的患者,但仍有15%~20%的Ⅰ~Ⅱ期HL患者、35%~40%Ⅲ~Ⅳ期患者一线治疗后会复发[1].有证据显示[2]复发或难治性HL患者都涉及挽救性化疗,而高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T/ASCT)治疗是其目前好的治疗模式,但HDCT/ASCT治疗模式在低风险的复发患者中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在高风险的复发和难治性的患者中也只有很少的疗效.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也正在积极临床实践中.复发或难治性HL的进一步挽救化疗、降低强度的allo-HSCT、单克隆抗体治疗、新药等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作者:陈惠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例自体移植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霍奇金淋巴瘤自体移植复发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2次移植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例10年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母亲,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马法兰+兔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甲氨蝶呤,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4.03×108/kg,CD34+细胞6.57×106/kg.结果 2次移植后移植物成功植入,形成完全供者来源造血,移植后第20天骨髓初步植活,造血功能恢复后患者出现皮肤植物抗宿主病,FISH嵌合状态供者细胞植入率为100%,随访至今一直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自体移植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是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措施.

    作者:郭智;陈惠仁;刘晓东;楼金星;何学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难治性晚期肺外恶性肿瘤的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晚期肺外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4例Ⅲ~Ⅳ期肺外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的方法,按照RECIST标准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按照NCI CTC 3.0每周期后评价毒性.结果 24例患者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及进行不良反应评价.PR 4例,SD 16例,PD 4例,RR 16.7%(4/24),DCR 83.3%(20/24);生活质量改善8例(33.3%,8/24),稳定11例(45.8%,11/24),5例下降(20.8%,5/24).3/4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5例(20.8%),血小板下降3例(12.5%),恶心、呕吐9例(37.5%).另外有3例(12.5%)心电图T 波、ST-T改变.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联合应用,能改善和稳定多种难治性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观察.

    作者:陈建清;史涛;陈玉强;吴晓安;叶煌阳;许丽贞;陈剑波;邱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HTH]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GIST中DOG-1的表达,并与CD117标记进行比较观察,分析DOG-1与GIST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HTH]结果 CD117和DOG-1在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GIST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和90.5%(19/21);在中度及高度危险性GIST中CD117和DO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0/40)和97.5%(39/40).CD117表达与DOG-1无关;DOG-1表达与GIST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分级和年龄无关;DOG-1阴性与GIST复发及转移显著相关(P<0.01).[HTH]结论 DOG-1可作为GIST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参考指标.

    作者:张秀梅;时磊;王海;王舒靖;朴正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应用铂金属和紫杉醇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奈达铂和紫杉醇同步放疗、奈达铂同步放疗和顺铂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9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和紫杉醇同步放疗组(A组)、奈达铂同步放疗组(B组)和顺铂同步放疗组(C组).均采用加速器 6MV的X线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70 Gy.A组放疗同时每3周应用紫杉醇135 mg/m2(d1) 和奈达铂25 mg/m2(d1~3 )化疗,至放疗结束;B组放疗同时每3周应用奈达铂30 mg/m2(d1~3 )化疗,至放疗结束;C组放疗同时每3周应用顺铂30 mg/m2(d1~3 )化疗,至放疗结束.结果 奈达铂和紫杉醇同步放疗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不良反应较重.奈达铂同步放疗方案与顺铂同步放疗方案比较,近期疗效和2年生存率有所提高,胃肠道反应也轻,但骨髓抑制反应较严重.结论奈达铂和紫杉醇同步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周江云;尤圣勇;彭康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okemon及P14ARF在6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kemo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14AR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okemon的表达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γ=-0.268,P=0.038).结论 Pokemon和P14ARF蛋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军;覃思繁;林思彤;韦常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8例,每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评估毒性,对至少用过2个周期化疗的患者评估疗效.结果 CR 3例,PR 13例,SD 14例,PD 8例,有效率(CR+PR)为42.1%(16/38),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8.9%(30/3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Ⅲ~Ⅳ度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手足综合征及消化道反应以Ⅰ~Ⅱ度为主.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对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叶金辉;蔡悦成;王向明;练英妮;邵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体位固定技术是保证放射治疗精确度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胸腹部肿瘤患者,其体位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1~3].我科对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采用不同固定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忠琴;石太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影响

    目的 探讨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C对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的影响.方法 应用10-7、10-6、10-5、10-4 mol/L浓度的5-aza-2dC,处理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 12、24、36、48、72 h后,应用MTT法测定CNE2细胞株的生存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药物处理前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同一作用时间不同药物浓度组间,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作用72 h对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生长抑制作用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4 mol/L 5-aza-2dC诱导细胞凋亡明显(P<0.01).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鼻咽癌细胞株中,5-aza-2dC 可成功逆转DAPK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5-aza-2dC对人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莫正英;王凤琴;梁清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股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大体多呈灰白色,略透明,周围有薄层骨壳.镜下呈分叶状,小叶内为黏液样基质,细胞呈星形和梭形.小叶周边为毛细血管,细胞被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局灶可见软骨分化.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多发生于长管状骨干骺端.结论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极为罕见的良性软骨性肿瘤,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其特征性的HE改变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

    作者:陈倩;向吉富;彭英霞;王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芬太尼透皮贴在肾功能不全的癌痛患者中的应用

    癌性疼痛是由癌症、癌症相关病变以及抗癌治疗所引起的,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都伴有中重度疼痛,需要应用阿片类药物[1].然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由于肿瘤的进展、放化疗对肾脏的急慢性损害,越来越多的癌痛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对于这类特殊群体,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1种经皮给药的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就4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中重度癌痛患者,选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探讨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雅琦;王美鉴;邱志敏;涂建仁;苏永峰;董涵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er2、mTOR与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尽管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但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的初筛指标,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不可切除,术后胃癌复发转移发生率是60%[1].全身化疗是不可切除和复发转移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对晚期胃癌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因此针对癌细胞生长、凋亡、转移等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在Her2与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的同时,近些年HER2与胃癌的关系成为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mTOR 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与肿瘤的血管生成、转移以及化疗耐药有关,mTOR 成为理想靶点[2].现就Her2、mTOR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胡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K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K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CINⅠ、17例CINⅡ、21例CINⅢ和36例宫颈癌组织中CK8的表达情况.结果 CK8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在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47.2%和80.6%,三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03,P<0.05).CIN间,CINⅡ、CINⅢ组阳性率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2).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K8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阳性表达率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γ=0.979,P<0.01).结论 CK8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CK8可作为高级别CIN和宫颈癌诊断及预测病变进展趋势的标志物.

    作者:王为民;谢朋木;侯洪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食管鳞癌20例分析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1] .现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鳞癌的病例资料,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宝林;余守强;全勇辉;魏春生;周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uPA、Cath-D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uPA)和组织蛋白酶D(Cath-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3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uPA和Cath-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uPA和Cath-D的表达率分别为69.1%和77.9%,高于正常胃黏膜中uPA和Cath-D的表达率(分别为25.8%和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uPA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ath-D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uPA表达与Cath-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uPA和Cath-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uPA和CATH-D的表达具有协同性.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发展及预后.

    作者:肖春卫;何倩;陈望荣;丘锦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真空袋不同体位固定在直肠癌放疗摆位中的精度比较

    直肠癌是1种中度放疗敏感的肿瘤,因此放疗可以提高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1].真空袋可减少直肠癌放疗的摆位误差[2],但固定哪个部位,采取何种更好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减少放疗摆位误差,这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去探讨.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金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恩度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或复发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处理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50%左右晚期或复发恶性肿瘤,如胃、结肠、胰腺、子宫内膜和卵巢肿瘤等,在病程中可能出现恶性腹腔积液,肺癌和乳腺癌是导致胸腔积液常见的肿瘤类型.一旦出现恶性胸腹腔积液,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数周至数月.现阶段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手段较多,包括腔内置管引流、腔内化疗、热疗、免疫疗法和静脉分流术等,但总体疗效尚不满意,因反复给药还可引起腹膜刺激肠黏连梗阻和液体分隔等,使治疗更为困难,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故而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则成为肿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者:严俊;江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