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初步观察

邵益森;曹钟义;习伟宏;刘路平;邱嘉旋;蒋泽先

关键词:外科, 整形, 口腔癌, 外科皮瓣
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1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11例游离皮瓣中,面积8 cm×5 cm至12 cm×7 cm,平均10.2 cm×6.2 cm,除1例术后14 h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失败后,放弃皮瓣,其余10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组织丰实,供区隐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urvivin、PTEN基因蛋白在30例正常胃黏膜、20例不完全型大肠化生,9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4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0/30),在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20);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32)、8.57%(3/35)和65.73%(17/26),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51%(37/54).Survivin和PTEN基因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γ=-0.564,P=0.0000.结论 Survivin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说明该基因在早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越高,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越低.早期胃癌中Survivin中的阳性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孙迪文;陈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涎腺肌上皮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涎腺肌上皮癌在国内报道较少,我们1990年1月~2005年12 月收治9例涎腺肌上皮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友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EGFR和E-cadher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1种促细胞有丝分裂因子,可通过与其受体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结合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加速细胞的恶性转化.EGF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增高.有研究表明,EGFR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形成有一定的正相关,对肿瘤的分裂增殖起重要作用[1].

    作者:付建华;赵曼;胡国强;杨达宽;黄云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16例临床分析

    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是肾癌手术的首选术式,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健康体检的普及, 偶发无症状小肾癌( 肿瘤直径≤4 cm) 检出率明显增高,加之对肾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类的重新认识,不少专家提出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nephronspaingsurgery,NSS).

    作者:白大应;王成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入组,分为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联合草酸铂组(研究组,29例),替加氟片联合草酸铂组(对照组,26例), 另有12例既往用过草酸铂或口服氟脲嘧啶类药物的患者进入单药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组,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67例中63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2.8% 和 12.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药组的病情稳定率为81.8%.结论 复方替加氟胶囊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对于既往用过草酸铂和氟脲嘧啶类药物而复发的患者,复方替加氟单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安文;王顺金;艾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S100A4蛋白与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S100A4蛋白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S100A4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不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中差异明显(P<0.05),分期越晚、发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短者表达越高;MMP-2表达在结直肠癌不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中差异明显(P<0.05),分化越低、分期越晚、发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短者表达越高;2种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S100A4蛋白可能介导了MMP-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100A4蛋白和MMP-2表达有助于判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作者:徐向明;汪素文;周世庆;鲁临;姜开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组成的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 56例.吉西他滨1.0 g/m2,第1、8天,静脉注射;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注射,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 近期疗效CR 0例,PR 23例,SD 22例,PD 11例,有效率为41.1%.初治组有效率为53.3%,显著高于复治组的26.9% (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可耐受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肝功损害.结论 GP方案对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是晚期NSCLC,特别是初治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张咏梅;张捷;周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TUNEL法,检测55例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前后的110个肿瘤样本中Bcl-2、Bax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子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后有效率为34.5%(19/55);化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分别为41.8%、50.9%,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蛋白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和49.1%,无显著性差异(P>0.05);Bax蛋白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9%和74.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为52.6%(9/19),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为55.6%(1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ax阳性率为63.2%(7/19),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为44.4%(20/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拓扑替康具有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上调Bax的表达相关.化疗前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量与拓扑替康组织学疗效无相关性.

    作者:魏万里;阮永华;卢玉波;杨艳青;陈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83例NHL和25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NH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52/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1/25)(P<0.01 ).侵袭性NHL患者的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惰性淋巴瘤(P<0.01),Survivin与体能状况(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分期、结外病灶无明显相关(P>0.05).Survivin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71.3%,明显高于Survivin阳性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Survivin为独立于IPI的预后因素(χ2=11.847,P=0.001).结论 Survivin蛋白在NHL患者组织中高表达,且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李斌;刘巍;卢景琛;李建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病理分期差异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肿瘤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采用1988年FIGO制定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方法,以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刘建琴;包申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治疗效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是头皮软组织层及硬脑膜的修复.术后12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75 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 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周围型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随访期2~7年,7例死亡,1例失访.死亡原因:局部复发2例,全身转移3例,全身衰竭1例,肺心病1例.结论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属于晚期肿瘤,仍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吴宇平;王闽;吕杨成;刘劲松;王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用生物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临床治疗方法.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rhIL-2)和胞必佳(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常用的生物制剂.2种药物随机对照国内报道较少.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3年5月~2007年3月间我们应用上述2种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胸腔积液76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锦标;孙宾;程红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1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11例游离皮瓣中,面积8 cm×5 cm至12 cm×7 cm,平均10.2 cm×6.2 cm,除1例术后14 h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失败后,放弃皮瓣,其余10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组织丰实,供区隐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邵益森;曹钟义;习伟宏;刘路平;邱嘉旋;蒋泽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神经递质与Bcl-2、耐药P糖蛋白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作用的实验观察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及与化疗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耐药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①将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单独或与长春新碱(VCR)联合作用于肺腺癌细胞株A-549.四唑盐(MTT)试验测定药物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筛选出药物的IC50浓度.②免疫组化法测定IC50浓度各药物应用对Bcl-2、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肿瘤的生长及化疗有影响,且上述药物与IC50浓度的VCR联合应用时能增加VCR的抑制率,②用药后各组Bcl-2、P-gp表达均减少(P<0.01),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A549细胞的生长及化疗有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P-gp介导的肺癌耐药机制有关.

    作者:张宏;刘文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结合国内文献资料,对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做一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甲状腺和鳞状细胞癌为题名,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05年3月)、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找到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相关文献39篇.

    作者:石岚;黄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为10~25/10万,而广东省的鼻咽癌患者占了国内的60%.放射治疗被公认为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法.在鼻咽癌的放疗中经常会遇到放疗后肿瘤复发、放射抗拒等问题,而χ或γ射线等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对肿瘤组织附近的正常细胞造成杀伤,放射剂量大副作用也大.目前各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因此,减弱肿瘤细胞的放射抗性,提高放疗敏感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鼻咽癌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作者:高洪彬;姚运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IF-1α、MMP-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IF-1α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大肠腺癌HIF-1αmRNA阳性表达率为67.7%(42/62),腺瘤为44.4% (8/18).从Dukes A期到Dukes C+D期演变过程中HIF-1αmRNA表达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腺癌组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MMP-2的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HIF-1α与MMP-2、MVD均呈正相关(P<0.05;P<0.05).结论 HIF-1α可能调控MMP-2的表达,两者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腺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泽平;江从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60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常累及多个脏器,多数MM患者伴有肾损害,而且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有报道误诊率达到80%[1].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初诊M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MM对肾脏的危害性、减少肾损害的病因误诊.

    作者:陈廷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膜联蛋白Ⅰ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结构相关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在细胞中参与膜转运及膜表面一系列依赖于钙调蛋白的活动,包括囊泡运输、胞吐作用中的膜融合、信号传导和钙离子通道的形成、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和细胞骨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等.

    作者:林毅;朱雪琼;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mTc-MIBI亲肿瘤阳性显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在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99mTc-MIBI 15~30 min后,行病变局部平面和断层显像,计算肿瘤与本底比值(T/N),当T/N≥1.4时判定显像结果阳性.结果 23例受检者中诊断为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2例.21例恶性肿瘤99mTc-MIBI阳性显像17例阳性,4例阴性;2例良性肿瘤患者显像结果均为阴性.99mTc-MIBI阳性显像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6.7%,准确率为91.3%.结论 99mTc-MIBI阳性显像在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