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60例分析

陈廷波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损害, 临床特征, 贫血, 误诊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常累及多个脏器,多数MM患者伴有肾损害,而且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有报道误诊率达到80%[1].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初诊M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MM对肾脏的危害性、减少肾损害的病因误诊.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表达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是多种因素所致,但机体自身免疫监控失调是肿瘤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其中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1993 年Shapiro等[1]在人肺泡巨噬细胞中成功克隆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ME)的cDNA序列,命名为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uman macrophage metalloelastase,HME),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1种MMPs,即MMP-12.HME基因随着结构及功能的阐明,在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上也备受瞩目.现就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黎明;胡乃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绿脓杆菌制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我们从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采用胸腔内注入绿脓杆菌制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亚军;李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mTc-MIBI亲肿瘤阳性显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在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99mTc-MIBI 15~30 min后,行病变局部平面和断层显像,计算肿瘤与本底比值(T/N),当T/N≥1.4时判定显像结果阳性.结果 23例受检者中诊断为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2例.21例恶性肿瘤99mTc-MIBI阳性显像17例阳性,4例阴性;2例良性肿瘤患者显像结果均为阴性.99mTc-MIBI阳性显像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6.7%,准确率为91.3%.结论 99mTc-MIBI阳性显像在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病理分期差异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肿瘤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采用1988年FIGO制定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方法,以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刘建琴;包申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用生物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临床治疗方法.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rhIL-2)和胞必佳(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常用的生物制剂.2种药物随机对照国内报道较少.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3年5月~2007年3月间我们应用上述2种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胸腔积液76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锦标;孙宾;程红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入组,分为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联合草酸铂组(研究组,29例),替加氟片联合草酸铂组(对照组,26例), 另有12例既往用过草酸铂或口服氟脲嘧啶类药物的患者进入单药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组,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67例中63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2.8% 和 12.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药组的病情稳定率为81.8%.结论 复方替加氟胶囊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对于既往用过草酸铂和氟脲嘧啶类药物而复发的患者,复方替加氟单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安文;王顺金;艾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27ki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目的 研究p27ki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凋亡指数(AI)、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测定.结果 6例膀胱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47例,阳性率为61.8%.低表达者55例,占72.4% ;高表达者21例,占27.6%.膀胱癌组织p27kip1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相关,与Bcl-2、bax、AI亦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27kip1蛋白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90.5%)高于低表达组(67.3%)(P<0.05).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在膀胱癌中具有预后价值,并且有可能诱导DNA受损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

    作者:张玉昆;张月英;于锡巧;王朝霞;张维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60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常累及多个脏器,多数MM患者伴有肾损害,而且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有报道误诊率达到80%[1].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初诊M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MM对肾脏的危害性、减少肾损害的病因误诊.

    作者:陈廷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组成的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 56例.吉西他滨1.0 g/m2,第1、8天,静脉注射;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注射,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 近期疗效CR 0例,PR 23例,SD 22例,PD 11例,有效率为41.1%.初治组有效率为53.3%,显著高于复治组的26.9% (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可耐受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肝功损害.结论 GP方案对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是晚期NSCLC,特别是初治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张咏梅;张捷;周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涎腺肌上皮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涎腺肌上皮癌在国内报道较少,我们1990年1月~2005年12 月收治9例涎腺肌上皮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友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结肠癌451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结肠癌患者45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1例中,男性269例,女性18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8岁.并存疾病:451例中329例(72.95%)患有1种或多种并存病,其中高血压(176/451) 、心脏病(163/451) 、糖尿病(107/451)和慢性肺病(93/451)等常见老年病,122例无明显并存疾病.手术方式:451例中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或非根治性结肠切除335例(74.28%),肿瘤旷置结肠侧侧吻合62例,肠造瘘41例.手术438例,非手术13例.

    作者:张跃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LUT1和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与胃黏液腺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胃黏液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黏液腺癌组织中GLUT1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GLUT1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胃黏液腺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GLUT1和VEGF-c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胃黏液腺癌的局部浸润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作者:吕增华;张树华;朱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COX-2和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7%,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2.7%,COX-2、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γ=0.498,P<0.01.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COX-2、MMP-2的高表达,且两者表达间具有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从而成为其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作者:蔡凤林;周士福;马兆生;吴玉玉;金琳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腔癌组织中的Apollon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pollo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Apollo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病例非癌上皮细胞中的Apollon免疫染色远远弱于癌细胞.新辅助化疗病例化疗后Apollon标记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t= 1.307,P<0.05).仅接受手术治疗病例在活检与手术之间Apollon标记指数的变化尽管无显著性,但是标记指数的减少却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口腔癌组织中的Apollon表达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口腔癌组织中的Apollon表达变化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作者:李立;杨明明;刘铎;叶欧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黏着斑激酶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FA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构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方法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HT29、LOVO中FAK的表达水平;针对FAK序列设计并合成具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后再重组入pGenesil-1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株.结果 FAK在SW480、HCT116、HT29、LOVO等细胞株中均有较高表达,其中HT29为高.重组体经鉴定与设计序列一致,并稳定转染HT29细胞.结论 FAK在4个细胞株中高表达可能对结肠癌及其进展有重要作用;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和转染,为结直肠癌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可能的思路.

    作者:陈玉英;梁后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比剂碘浓度对肝癌并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增强扫描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估多排螺旋CT肝脏扫描对比剂浓度对肝实质及血管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肝癌并慢性肝病患者,根据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300 mg/ml;B组 370 mg/ml;注射剂量为100 ml,速度3.0 ml/s.分别测量2组病例肝实质及主动脉、门静脉的平均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实质CT值在门脉期及延迟期B组显著高于A组(P<0.001),动脉期扫描主动脉增强值B组显著高于A组(P<0.001),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门静脉增强值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 在肝癌并慢性肝病患者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中,高浓度的碘对比剂在肝实质、主动脉及门静脉中均可较低浓度者产生较高的增强值.

    作者:梁文娟;李文武;霍明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与中青年胃癌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行胃癌切除手术老年组(≥60岁)61例及中青年组(<60岁)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胃癌患者吞咽困难的出现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胃癌患者贲门胃底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中分化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P<0.05);两组胃癌手术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老年组胃癌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中青年组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较差,预后相对不良.

    作者:沈炜;邵正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1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11例游离皮瓣中,面积8 cm×5 cm至12 cm×7 cm,平均10.2 cm×6.2 cm,除1例术后14 h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失败后,放弃皮瓣,其余10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组织丰实,供区隐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邵益森;曹钟义;习伟宏;刘路平;邱嘉旋;蒋泽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16例临床分析

    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是肾癌手术的首选术式,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健康体检的普及, 偶发无症状小肾癌( 肿瘤直径≤4 cm) 检出率明显增高,加之对肾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类的重新认识,不少专家提出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nephronspaingsurgery,NSS).

    作者:白大应;王成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urvivin、PTEN基因蛋白在30例正常胃黏膜、20例不完全型大肠化生,9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4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0/30),在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20);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32)、8.57%(3/35)和65.73%(17/26),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51%(37/54).Survivin和PTEN基因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γ=-0.564,P=0.0000.结论 Survivin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说明该基因在早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越高,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越低.早期胃癌中Survivin中的阳性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孙迪文;陈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