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浪;吴金明;丁生苟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及IL-6、IL-8在卵巢上皮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和IL-6、IL-8水平.结果 卵巢上皮癌组血浆LPA和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正常组的水平(P均<0.001),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Ⅳ期患者的血浆LPA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4);Ⅲ、Ⅳ期患者的血浆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 (P<0.001,P<0.05).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与IL-6,LPA与IL-8均呈正相关.结论 LPA和IL-6、IL-8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且提示LPA可能通过上调卵巢上皮癌细胞IL-6和IL-8的表达,促进卵巢上皮癌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亚楠;陶敏;涂福平;左云;卢玮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局部复发及转移又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转移及局部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
作者:章建文;黄琦;黎立清;许瑞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p1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者第一次(复发前)手术、第二次(复发后)手术标本未复发者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Ki-67在复发者第一、二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复发者第一、二次手术标本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复发者第一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阳性强度表达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与其自身的生物学活性有关.
作者:祝永红;危由春;邵益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对6例甲状腺髓样癌的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27~65岁,均为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程1个月~1年,2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余4例均为单侧甲状腺肿大.2例伴有局部压痛,肿瘤大直径为6.5 cm,小直径为2.0 cm.癌组织中降钙素CT、 GEA、syn 、 cgA均呈阳性,5例NSE阳性,淀粉样物质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可以表达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
作者:吕新玲;孙振柱;赵丽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 仪18F-脱氧葡萄糖(FDG) 显像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肺癌患者56例,分别行18F-FDG SPECT/CT胸腹部显像和 99mTc- MDP 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56例患者中24例有骨转移,共发现92个转移灶;18F- FDG SPECT/CT检查发现68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73.9%,特异性94.1%,准确率为81.1%;99mTc- MDP全身骨显像发现82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灵敏度89.1%(P< 0.01),特异性为72.5%(P<0.05),准确率为83.2% (P>0.05 ).当把骨骼转移性病变以成骨性与溶骨性方式分类时,99mTc- MDP骨显像可判定94.3%的成骨性转移灶和82.1%的溶骨性转移灶,而18F- FDG SPECT/CT可判定58.5%的成骨性转移灶和94.9%的溶骨性转移灶.结论 探测肺癌骨转移,18F- FDG SPECT/CT显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9mTc- 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诊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99mTc- MDP骨显像联合18F-FDG SPECT/CT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作者:侯先存;朱辉;任少阳;李智勇;任忠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reg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在人类常见的癌种类中排第六位,在HNSCC中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的死亡率居于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LSCC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在中国每十万受检者中可检出15~34位LSCC新患者[1]
作者:沈勤;王芳;高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长春瑞滨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31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实施3DCRT,计划照射剂量(66~74.5)Gy,(2~2.5)Gy/次, 1次/天, 5天/周.同步行长春瑞滨加顺铂化疗,方案为放疗第1天起即同时开始化疗,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25 mg/m2,d1、8,DDP 25 mg/ m2,d1~3,每21天重复,放疗后再采用该方案化疗,共4~6个疗程.结果 31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肺原发灶CR为16.13% (5/31), PR为67.74%(21/31),有效率为83.87%(26/31),NC和PD分别为9.68%(3/31)和6.45%(2/3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9.03%(9 /31),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1.94%(13/31),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7.42%(24/3).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长春瑞滨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作者:饶创宙;魏启春;金梅良;王洵;邵守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系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主要侵蚀骨髓,也波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骨相关事件,骨痛是其中常见的症状,多由溶骨性损害引起.
作者:彭济勇;曾建伦;汤江林;邓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7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7例浸润性子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8%、52.0%、71.4%及92.5%.hTERC基因表达子宫颈癌组与CIN各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INⅡ∽Ⅲ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TERC基因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TERC基因检测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作者:彭玉池;凌斌;周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代医学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如医学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仍有部分出现复发、转移,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早期预测及评价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桂芬;刘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0例标本,其中卵巢上皮癌3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来检测高危型HPV-DNA病毒.结果 ①30例卵巢上皮癌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11例(36.67%);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 2例(6.67%);正常卵巢组织中无1例阳性.②卵巢上皮癌组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正常卵巢组织的高危型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7.95,P<0.05;χ2=13.47,P<0.05).③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的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40,P>0.05).④卵巢上皮癌组织中7例(23.33%)HPV16阳性,4例(13.33%)HPV18阳性,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 1.001,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有关.
作者:安云婷;李汉萍;张燕玲;李隆玉;潘玫;曾四元;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为克服传统手工绘制TSGF标准曲线以找出患者样品TSGF值方法不精确和烦琐性,我们采用Excel软件,以自动生成此标准曲线及获取回归方程.方法 我们使用了2种excel方法.第一种统计函数法为直接使用excel中的几个统计函数,包括SLOPE、INTERCEPT、CORREL、RSQ函数.第二种绘制曲线法是利用excel的图形功能,先绘制曲线,然后在此曲线上添加趋势线,以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2种方法都可获得相同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回归方程求得患者样品的TSGF值.结论 Excel极方便的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与公式自动填充功能、方便的数据编辑与透视分析功能、灵活的单元格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功能、完美的图形绘制系统与丰富的内置函数功能,使工作变得直观、方便、快捷.
作者:吴建国;陈志军;周爱清;王雪芹;张宾;沈军瑾;刘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光动力治疗(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以及形态改变,同时探讨光敏剂(PhtofrinⅡ)浓度与杀伤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膀胱癌细胞(T-24)分组进行培养,扩增至一定数目后,加入光敏剂,然后用激光照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PDT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同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癌细胞生长随光敏剂用药剂量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显微镜下见治疗后癌细胞结构受到破坏.结论 体外光动力治疗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长,其效应与光敏剂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黄爱萍;徐显林;曾景;沙君达;汤浪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6年 4月至 2008年 9月,我们采用rIL-2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不能耐受全身化疗或不愿接受全身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永平;胡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病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tat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1%(37/44),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亦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同时发现Stat3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5.结论 Stat3过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娟秀;舒宽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对19例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水肿及眼结膜充血水肿,占100.0%;5例出现头痛,占26.3%;2例出现术后声嘶,占10.5%;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嗽,占10.5%;1例术后出现淋巴导管瘘,占5.3%;2例出现术后甲状旁腺低功能的临床表现,占1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及明显的皮下积血积液,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只要有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证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式,就不会增加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微的一侧颈部或是估计颈内静脉可保留的一侧颈部.
作者:郑武平;夏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Ki-67和 A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行新辅助化疗和6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采用原位细胞末端转移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survivin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8.3%,明显低于对照组(71.7%,61.7%),P均<0.05;新辅助化疗组AI均数为(9.34±3.12)%,低于对照组(5.27±3.16)%,P<0.05;新辅助化疗组survivin的表达与AI呈负相关,而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新辅助化疗组化疗总有效率为73.3%,化疗后部分缓解者(Ⅱ级)病例survivin阳性率(18.2%)明显低于无效者(Ⅲ级)(81.3%),P<0.01.结论 CTF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survivin表达而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作者:陈启;孙迪文;姚玉民;许俊龙;张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射野加挡块不仅是为了适应靶区和计划区形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射野内的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照射[1].但在适形铅块制作中射野挡块范围的勾画常出现误差.
作者:袁承浪;吴金明;丁生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胃-气管瘘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腔胃-气管瘘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胸腔胃-气管瘘均发生于放疗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卧位烧灼样刺激性呛咳,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口服碘水造影或螺旋CT扫描确诊胸腔胃-气管瘘2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1例,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3例;4例行带膜气道支架置入术,呛咳症状消失;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胸腔胃-气管瘘的主要病因为放疗损伤,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卧位烧灼样刺激性呛咳,确诊依靠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口服碘水造影或行螺旋CT扫描,治疗应采用以放置带膜气道支架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邢国臣;张寒梅;梁芳;朱莹;张怀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