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五味子乙素的提取工艺

曲波;高永振;卢长春

关键词:药理学, 五味子, 五味子乙素, 回归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摘要:目的以五味子乙素为指标,优化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通过HPLC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的佳工艺为5倍量的90%乙醇,提取3 h.结论此设计获得了佳的试验工艺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优于正交试验设计.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动平板试验QT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离散度(QTr)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4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49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 min及4 min 12导联心电图QTr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各时相QTr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0.01);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后各时相QTr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组运动后各时相QTr比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后各时相QTr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组活动平板试验后QTr进一步显著升高,提示运动后QTr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是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作者:周强;殷淑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早期乳腺癌65例保乳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1995~2002年共8年间所完成的6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侧的乳房外形均较美观;5年生存率达到96.9%;复发率为6.2%.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并且术后进行严格的综合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也满足了患者的美容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宁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晚期宫颈癌治疗新模式

    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宫颈癌体内外放疗模式改进等方面的一些新思路.

    作者:赵红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对策

    目的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加大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力度、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及质量检查.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个人防护能力.结论口腔科疾病在治疗操作中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陈立新;马月华;魏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巨大肺大疱3例报告

    巨大肺大疱系指一侧或两侧肺上叶内出现至少占1/3胸腔范围的肺大疱,并对周围肺实质形成压迫.本病不多见.我院手术治疗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王新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手术病人应用音乐疗法的体会

    目前,音乐疗法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项新兴的医学心理学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可引起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非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病人的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尤为严重.

    作者:王丽娟;邢春梅;宋效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

    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易引起骨折.一般多发生在股骨颈、股骨粗隆,男性多于女性.骨折后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患肢呈短缩、外旋、屈曲畸形.腹股沟韧带下或大粗隆部肿胀、瘀斑,且局部压痛明显.一般采用皮牵引及手术治疗,由于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加之高龄易发生并发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我院2003-01~2004-12共收治病人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颖;张红霞;孙淑霞;李梅;李莹;王力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经内镜置营养管在术后胃瘫病人中的应用

    胃大部切除术,在胃溃疡特别是在胃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应用甚广.但手术后胃排空障碍(胃瘫)这一并发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处理也比较棘手.我科于2004-01~2004-12配合腹外科利用内镜引导下将营养管送至小肠的方法治疗胃瘫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爱军;王振宏;孟蕊;苏蓉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髋部骨化性肌炎(附1例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骨化性肌炎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骨化性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病理活检示骨化性肌炎.病灶未切除而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以MRI为首选,复发早期以超声检查为敏感,确诊需病理学检查.由于病灶影响运动功能,手术是必要的,而中医治疗占重要地位.

    作者:应琦;应有荣;吴茂铸;朱让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01~2005-03间,对42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病例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并采用Nakai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4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病例通过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经过平均1.8年的随访,以Nakai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2.9%.结论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的同时有腰椎管狭窄并存的可能,双侧开窗减压+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疗效优.

    作者:左松球;郭雄虎;孙月柏;周其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浅谈如何提高口服药生物利用度

    通过口服的理化性质、吸收途径,阐述体内吸收过程,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

    作者:郭丽;林东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利福定油纱条治疗鼻中隔little氏区黏膜糜烂80例分析

    自2000年以来,我科用利福定油纱条治疗鼻中隔little氏区黏膜糜烂,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春宁;吴轶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大动脉的诊断问题(附1例报告)

    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之的慢性、进行性、甚或闭塞性的非特异性炎症,亦称缩窄性大动脉炎,本病在儿童不多见.现将我科门诊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杨小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保复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75例疗效观察

    念珠菌性阴道炎为临床常见的阴道炎之一,有阴道炎症状的妊娠妇女真菌检出率为60%~70%.2001-08~2004-03,我们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7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伟;王丽丽;李福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复杂多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复杂多段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胫腓骨各段粉碎性骨折病例、先行复位、螺丝钉内固定,尽量达到解剖系统以达胫骨轴线,然后以外固定架进行外固定.术后严格控制感染.结果经4~18个月随访,X线见骨折线消失,愈合时间为胫骨4~11个月;腓骨为2~5个月.肢体无短缩,踝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对于胫腓骨复杂多段粉碎性骨折,选择适宜病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方便,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赵坤;梁品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血糖48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运动减少及预防措施相对滞后,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为了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本文对图片社2001年体检中检测出的48例血糖增高的病例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39例临床特征进行讨论.

    作者:孙兵员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的体会

    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绝对卧床,极易导致肠蠕动减慢而致便秘.用力排便时,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使梗死范围扩大,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便秘尤为重要.

    作者:吴丽春;陈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依达拉奉原料药中乙酸乙酯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实用的方法测定依达拉奉原料药中乙酸乙酯的残留量.方法用气相色谱法,采用固定相为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直径为0.18~0.25 mm),氮气为载气,用外标法测定依达拉奉中残留乙酸乙酯的含量.结果乙酸乙酯浓度在25~4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响应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6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实用,灵敏度高,可有效地用于依达拉奉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龙桥;王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持续低重量颈椎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观察

    老年人因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就诊的很多,临床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寻求一种配合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方法非常重要.我们在临床中应用持续低重量颈椎牵引配合药物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华;李艳;王雪峰;荷小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30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胃癌术后早期(24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14 d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胃癌术后7、14 d体重较术前增加,与术前比有明显差异(P<0.05),淋巴细胞计数术后7 d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陶德友;徐云峰;曹非麟;毕铁男;朱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