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积脓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

王美玉;赵淑琴

关键词:宫腔积脓, 误诊, 下腹部疼痛, 下腹疼痛, 患者, 腹部包块, 病例报告, 阵发性, 畏寒, 呕吐, 尿痛, 尿频, 尿急, 绝经, 发热, 恶心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67岁,孕3产3,绝经17年.因下腹坠痛时轻时重3年,下腹部包块2月余,近10 d下腹疼痛加重,于2004-12-02入院.患者近2个月来感包块逐渐长大,伴尿频、尿急,无尿痛,近10 d感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国泌尿外科腔镜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异丙酚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异丙酚在静脉麻醉中以起效快、时效短、苏醒早,而在临床广泛推广,成为广大基层卫生机构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品.异丙酚,又名得普利麻,化学名称2,6又(1-甲乙基)苯酚是一种惰性的酚类衍生物.在结构上与临床所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完全不同,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供静脉注射用制剂为10%(w/v)豆油,1.2%卵磷酸和2.5%甘油作溶媒的1%(w/v)水溶性制剂.因为制剂的辅形剂中不含有抗菌剂.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感染.静脉注射可用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但不要低于2 mg/mL.如采用聚氯乙烯的静脉输液管输注会降低此药的浓度.亦可与5%的葡萄糖盐水混合使用.

    作者:张瑞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宫腔积脓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67岁,孕3产3,绝经17年.因下腹坠痛时轻时重3年,下腹部包块2月余,近10 d下腹疼痛加重,于2004-12-02入院.患者近2个月来感包块逐渐长大,伴尿频、尿急,无尿痛,近10 d感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

    作者:王美玉;赵淑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发病在8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50万u.病人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生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3个月后进行,按改良的(MRS)分为好结果(MRS 0~3)、坏结果(MRS 4~6)两类.结果本组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其中4例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6例患者为好结果,1例患者为坏结果.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陶智慧;马勇;宁志方;宋云艳;陈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出现软组织疼痛的原因与防治

    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戴义齿后出现疼痛的情况,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义齿不能继续使用,而且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认真分析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临床出现软组织疼痛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口腔修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活动平板试验QT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离散度(QTr)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4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49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 min及4 min 12导联心电图QTr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各时相QTr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0.01);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后各时相QTr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组运动后各时相QTr比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后各时相QTr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组活动平板试验后QTr进一步显著升高,提示运动后QTr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是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作者:周强;殷淑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常因并发呼吸道感染致病情加重而住院.由于肺心病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机体抵抗力差,且近年因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而使耐药菌株增加.因此,肺心病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我院自2001-01~2005-01共收治肺心病患者10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秀月;张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随之现代人的寿命延长,冠心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冠心病临床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接受了病死率降低是评价冠心病治疗手段的佳指标这一观点.但治疗的结局除死亡和治愈外,更多地是带病存活,仅以病死率作为研究终点则不能评价这种带病存活状态及其治疗效益.

    作者:林平;高学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复杂多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复杂多段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胫腓骨各段粉碎性骨折病例、先行复位、螺丝钉内固定,尽量达到解剖系统以达胫骨轴线,然后以外固定架进行外固定.术后严格控制感染.结果经4~18个月随访,X线见骨折线消失,愈合时间为胫骨4~11个月;腓骨为2~5个月.肢体无短缩,踝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对于胫腓骨复杂多段粉碎性骨折,选择适宜病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方便,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赵坤;梁品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1例极低体重儿皮肤酵母样菌感染的护理

    微小儿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是指出生体重<1 000 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微小儿各个器官均未发育成熟,机体抵抗力极差,易患各类感染性疾病.本例患儿生后第5 d出现皮肤酵母样菌感染,表现和脓疱病极为相似,经正确诊断及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春芳;张雪;于畅;刘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依达拉奉原料药中乙酸乙酯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实用的方法测定依达拉奉原料药中乙酸乙酯的残留量.方法用气相色谱法,采用固定相为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直径为0.18~0.25 mm),氮气为载气,用外标法测定依达拉奉中残留乙酸乙酯的含量.结果乙酸乙酯浓度在25~4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响应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6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实用,灵敏度高,可有效地用于依达拉奉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龙桥;王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晚期宫颈癌治疗新模式

    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宫颈癌体内外放疗模式改进等方面的一些新思路.

    作者:赵红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附76例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单纯型Ⅰ、Ⅱ、Ⅲ期76例136眼.单纯型进展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Ⅳ期,随访2年为23眼(16%),5年为52眼(38%).结果Ⅰ、Ⅱ、Ⅲ期进展至Ⅳ期的发生率,Ⅲ期>Ⅱ期,Ⅱ期>Ⅰ期,差别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黄斑水肿随访年限增长而增加,初诊黄斑水肿32眼,2年内增至44眼,5年内增至54眼.视网膜静脉串珠状改变,视网膜内大量微血管异常和4个象限内存在出血或微血管瘤是单纯型进展至PDR 的危险性病变.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长、尿蛋白排泄率和高血压可能是单纯型进展至PDR 的危险性因素.结论为预防或减少DR 致盲,应早期发现并给予长期随访.

    作者:董敬远;宋贝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成功救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在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中为常见,属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我所曾成功救治1例该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挂线治疗肛裂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肛裂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具有持续性肛门剧痛、便秘、便血等临床特点.非手术治疗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我科应用挂线术治疗各期肛裂20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辉;高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中风的临床探讨

    脑血管病包括以下两类:出血型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缺血型的暂短脑缺血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病情发展迅速,且复杂,严重而多变.现代医学虽然对此病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解决本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目前还是个难题.祖国医学在中药和针灸方面,对于中风的发病机制,治疗规律,还是有很大的成功之处,现对中风病的认识和治疗概述如下.

    作者:李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大动脉的诊断问题(附1例报告)

    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之的慢性、进行性、甚或闭塞性的非特异性炎症,亦称缩窄性大动脉炎,本病在儿童不多见.现将我科门诊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杨小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五味子乙素的提取工艺

    目的以五味子乙素为指标,优化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通过HPLC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的佳工艺为5倍量的90%乙醇,提取3 h.结论此设计获得了佳的试验工艺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优于正交试验设计.

    作者:曲波;高永振;卢长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浅谈如何提高口服药生物利用度

    通过口服的理化性质、吸收途径,阐述体内吸收过程,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

    作者:郭丽;林东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巨大肺大疱3例报告

    巨大肺大疱系指一侧或两侧肺上叶内出现至少占1/3胸腔范围的肺大疱,并对周围肺实质形成压迫.本病不多见.我院手术治疗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王新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