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波;郑加永;曾晓初
目的通过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观察丹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情况和安全性.方法将2001-09~2003-09收治的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性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0.2~0.4mL/(kg.d)静脉点滴,10d为1个疗程,2组患儿治疗后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2组的NBNA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χ2=0.27,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治疗组NBNA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也有显著性(χ2=7.20,P<0.05).结论丹参治疗HIE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杨晓萍;杨正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常遇到因龋齿残冠、外伤、内吸引等所致前牙牙体缺1/2,按以往做法(如自凝塑胶充填、体、光固化修复等)虽配以桩钉,仍因耐磨性能差、易变色、易碎裂,而达不到目的.
作者:刘亚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用氧化钴作为刺激缺氧反应基因的试剂,检测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糖载体蛋白glut-1及视网膜血管的密度的相关性,以探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含有氧化钴的溶液加入大鼠的摄入水中,饲养10~12d.结果氧化钴治疗组糖载体蛋白glut-1的表达明显增强(1.56倍)(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血糖升高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导致组织缺血,继之产生的缺氧,引起糖载体蛋白glut-1增加,导致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异常,引起临床的眼底病变.
作者:李军;安小玲;唐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急诊急救的发展,急救中心不但负责服务区域内的日常急诊急救,也相应承担起危重病人长途转诊的救护任务.2001-01~2003-06,我中心长途转诊危重病人65例,由于使用危重症监护车辆,采用先进设备及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绝大部分病人平安送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氟罗沙星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2002-05~2003-10应用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军;江秀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18岁.无性生活史,末次月经2003-07-29.因持续左下腹痛5 d,加剧2 d,于2003-08-15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国娟;邹丽红;张秀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部位、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因素与患者的原发病及各种功能障碍,如咳嗽反射障碍、排尿障碍等有关;细菌学检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138株,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位居前3位.结论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合理应用抗生素,依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文锋;林源泉;贾军;钟天安;黄仕春;张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胰激酞原酶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尿白蛋白排出率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3组,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口服胰腺激酞原酶8周,测定服药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治疗组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胰激酞原酶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出,从而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
作者:冯琨;侯英;刘静;杨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以活血凉血为方法的祛风止痒汤,治疗荨麻疹毒性低,安全性好.我们于2003-03-10用祛风止痒汤治疗急慢性荨麻疹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宪;阮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全麻苏醒期的病人,体内麻醉药物、肌松药物等代谢尚不完全,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呕吐物误吸及循环功能不稳定,甚至可致休克和死亡.
作者:孙立荣;姜晓晶;张瑞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脾破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外科急症,根据破裂程度分为真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和中心型破裂.脾破裂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自2002~2003年中先后收治了5例脾破裂患者,均为真性破裂,我们采取了修补术的治疗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文道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女性外阴瘙痒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因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与效果亦不尽相同,该文就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进行介绍.
作者:刘瑛琦;鲍维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分别从运动功能障碍护理、言语功能障碍护理、心理和情感障碍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方法,使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晓丽;王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开塞露保留灌肠解除术后尿潴留的感染机会.方法采用开塞露40 mL对术后尿潴留患者行塞肛挤压法及做好心理护理和预防措施.结果 16例术后尿潴留患者应用了开塞露保留灌肠,15例均1次性排尿,另1例行2次塞肛法后收到满意效果.结论使用开塞露保留灌肠解除术后尿潴留,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叶映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F-2毒素引起体外培养细胞(HELA细胞)的DNA损伤.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玉米赤霉烯酮,即F-2毒素.结果 F-2毒素在1~15 μg/mL细胞悬液浓度范围内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并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不同剂量的F-2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细胞拖尾,说明F-2可致DNA损伤,但其修复机制还存在.
作者:郭炳虹;张佳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报告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对其发生原因及诊断进行了讨论,发生损伤手术处理时,修补必须加T管引流;胆管端端吻合易发生术后胆管狭窄;胆肠Roux-Y吻合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理想.
作者:张继业;王风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空腹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FBG、HbAIc、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CD63,检测结果数据以±s表示.结果 2型糖尿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对预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判断微血管病变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海波;郑加永;曾晓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根据全国妇产科第十二届专题学术有关剖宫产的指征、术式以及抗生素应用问题探讨指征,总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如下.
作者:邵连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的非健康人.然而,要使这些病人达到佳的护理效果,应从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抓起,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护士应了解病人对护士的心理需求规律.
作者:尹红梅;冯颂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2001-09以来,我院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高危不宜手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志鹏;邓兆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