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例危重病人长途转诊院前急救体会

陈宇

关键词:急救医学, 危重病人, 长途转诊, 院前急救, 体会
摘要:随着急诊急救的发展,急救中心不但负责服务区域内的日常急诊急救,也相应承担起危重病人长途转诊的救护任务.2001-01~2003-06,我中心长途转诊危重病人65例,由于使用危重症监护车辆,采用先进设备及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绝大部分病人平安送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内传染源是各种病源微生物栖、繁殖的场所,空气中微生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医护人员实施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极易传播各种疾病,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赵月香;唐美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母婴同室早产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是指让母亲和婴儿产后24 h在一起,每天除早晨1 h洗浴及抚触外,其余时间睡在母亲身旁.婴儿虽然在母亲身旁,但初为人母的产妇,缺乏育婴知识,尤其是胎龄在28~37周之间早产儿,体重2 500 g以下,体内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健全,适应能力低下更需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

    作者:王梅;孙美玲;江志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65例危重病人长途转诊院前急救体会

    随着急诊急救的发展,急救中心不但负责服务区域内的日常急诊急救,也相应承担起危重病人长途转诊的救护任务.2001-01~2003-06,我中心长途转诊危重病人65例,由于使用危重症监护车辆,采用先进设备及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绝大部分病人平安送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检查手段的进展与评价

    1 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GU)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部分以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具有:①慢性反复发作过程(长期性),病史可达几年或十几年;②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服消炎药物诱发;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作者:刘冰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胰激酞原酶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尿白蛋白排出率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3组,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口服胰腺激酞原酶8周,测定服药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治疗组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胰激酞原酶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出,从而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

    作者:冯琨;侯英;刘静;杨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髂关节滑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分析

    骶髂关节滑移是中青年下腰痛的常见病因.由于常伴有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临床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1996-08~2003-06来我院就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经详细查体及摄骨盆平片、腰椎MRI等检查后,确诊为骶髂关节滑移.

    作者:张爱良;张吉发;刘淑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目的探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硬膜外血肿经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病例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3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5例血肿部分清除,1例血肿复发,无1例血肿增大及术后病情加重.结论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需选择合适的病例、手术时机,细致的手术操作较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作者:梁学军;王辉;王国福;崔连旭;廖正强;梁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青春期输卵管扭转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18岁.无性生活史,末次月经2003-07-29.因持续左下腹痛5 d,加剧2 d,于2003-08-15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国娟;邹丽红;张秀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整体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5年起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年龄61~88岁.除1例因糖尿病切口延迟愈合外,48例均在术后14 d左右拆线,平均住院日21 d.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护士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住院环境.解释手术的特点、治疗、护理要点及预后情况.

    作者:项金香;路向丽;杨敬慧;张海玲;王锡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典型心绞痛病例30例,口服蚓激酶40 mg/次,3次/d,15 d为1个疗程,静点黄芪注射液;另选择30例,口服倍他乐克25 mg/(d·次),静点异舒吉做为对照组.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28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有效22例,无效8例.治疗组心电图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张影;赵长云;徐国强;王桂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CD63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空腹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FBG、HbAIc、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CD63,检测结果数据以±s表示.结果 2型糖尿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对预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判断微血管病变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海波;郑加永;曾晓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附60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观察丹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情况和安全性.方法将2001-09~2003-09收治的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性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0.2~0.4mL/(kg.d)静脉点滴,10d为1个疗程,2组患儿治疗后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2组的NBNA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χ2=0.27,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治疗组NBNA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也有显著性(χ2=7.20,P<0.05).结论丹参治疗HIE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杨晓萍;杨正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缺氧增加大鼠视网膜糖载体蛋白glut-1的表达

    目的用氧化钴作为刺激缺氧反应基因的试剂,检测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糖载体蛋白glut-1及视网膜血管的密度的相关性,以探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含有氧化钴的溶液加入大鼠的摄入水中,饲养10~12d.结果氧化钴治疗组糖载体蛋白glut-1的表达明显增强(1.56倍)(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血糖升高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导致组织缺血,继之产生的缺氧,引起糖载体蛋白glut-1增加,导致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异常,引起临床的眼底病变.

    作者:李军;安小玲;唐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百奥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证实百奥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抗凝纤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患者,对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定量及血浆黏度比的测定和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百奥蚓激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安晓香;孙惠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精神状态的临床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的基本病变是疏松结缔组织有黏液水肿和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处,尤其是皮肤、血管壁、浆膜、滑膜等部位.

    作者:任海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控镇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自控镇痛术的效应,评估该技术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90例自控镇痛术病例作为实验组,另9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术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病例疼痛、焦虑、失眠、尿潴留、恶心呕吐出现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焦虑、失眠、尿潴留、恶心呕吐出现率分别为5.56%、5.56%、3.33%、11.11%及13.33%;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3.33%、84.44%、83.33%、1.11%、2.22%,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自控镇痛术存在嗜睡、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下肢麻木、烦躁、皮肤瘙痒、胸闷、椎体外系症状(如口舌麻木、两眼上翻、肌肉抽搐)等副作用,作者提出了护理策略.结论自控镇痛术镇痛效果确切,明显改善睡眠,减轻术后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利于促进机体的恢复.

    作者:周玉红;陈兰媚;周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周围及Meckel憩室;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作者:刘铁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2毒素致DNA损伤研究

    目的研究F-2毒素引起体外培养细胞(HELA细胞)的DNA损伤.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玉米赤霉烯酮,即F-2毒素.结果 F-2毒素在1~15 μg/mL细胞悬液浓度范围内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并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不同剂量的F-2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细胞拖尾,说明F-2可致DNA损伤,但其修复机制还存在.

    作者:郭炳虹;张佳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抚触与婴儿体重相关性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观念,既不仅生理健康,而且还要心理健康及还要具备完整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新生儿抚触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项新的健康服务,它是基于对胎儿、新生儿总结出来的一种实用措施.现将2003年我院新生儿病房开展此项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奇;吴红宇;赵颖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分析

    本文报告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对其发生原因及诊断进行了讨论,发生损伤手术处理时,修补必须加T管引流;胆管端端吻合易发生术后胆管狭窄;胆肠Roux-Y吻合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理想.

    作者:张继业;王风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