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黄乙穹;关熙梅;付滨

关键词:内科学, 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 低分子肝素,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商品名:凯时)与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碧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抗心绞痛药物、速碧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凯时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抗心绞痛药物、速碧林治疗,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10 d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与72.2%(P<0.01),随访180 d,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7%与11.1%,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为16.7%与50.0%(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治疗急性冠脉功能不全能有效的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并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牙牙冠缺损的桩冠修复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常遇到因龋齿残冠、外伤、内吸引等所致前牙牙体缺1/2,按以往做法(如自凝塑胶充填、体、光固化修复等)虽配以桩钉,仍因耐磨性能差、易变色、易碎裂,而达不到目的.

    作者:刘亚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和预后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预防并发症.消化性溃疡因不同的患者病因不尽相同,发病机制亦各异,所以对每例病例应分析其可能涉及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给以适当的处理.

    作者:姜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浅谈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的非健康人.然而,要使这些病人达到佳的护理效果,应从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抓起,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护士应了解病人对护士的心理需求规律.

    作者:尹红梅;冯颂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成批烧伤常突然发生,伤员多,伤情复杂.对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机体功能的恢复.我科从1990-01~2002-12共收治24批126例成批烧伤病人,现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对成批烧伤的救治,讨论如下.

    作者:孙姝;韩圣辉;原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检查手段的进展与评价

    1 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GU)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部分以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具有:①慢性反复发作过程(长期性),病史可达几年或十几年;②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服消炎药物诱发;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作者:刘冰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全麻苏醒期的病人,体内麻醉药物、肌松药物等代谢尚不完全,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呕吐物误吸及循环功能不稳定,甚至可致休克和死亡.

    作者:孙立荣;姜晓晶;张瑞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第2代H1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第2代H1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较广,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本文就此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作者:郭宪清;冯春玲;吴焕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青春期输卵管扭转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18岁.无性生活史,末次月经2003-07-29.因持续左下腹痛5 d,加剧2 d,于2003-08-15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国娟;邹丽红;张秀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冲洗灌注引流治疗乳腺脓肿10例体会

    乳腺脓肿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几乎均为产后哺乳的产妇,尤以初产妇为多见,以往多采用大切口引流.近年来,我们应用冲洗灌注引流治疗乳腺脓肿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4 d.

    作者:刘知强;王玉俊;贾立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附60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观察丹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情况和安全性.方法将2001-09~2003-09收治的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性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0.2~0.4mL/(kg.d)静脉点滴,10d为1个疗程,2组患儿治疗后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2组的NBNA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χ2=0.27,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χ2=4.81,P<0.05),治疗组NBNA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也有显著性(χ2=7.20,P<0.05).结论丹参治疗HIE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杨晓萍;杨正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护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内传染源是各种病源微生物栖、繁殖的场所,空气中微生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医护人员实施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极易传播各种疾病,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赵月香;唐美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缝合修补术治疗5例脾破裂体会

    脾破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外科急症,根据破裂程度分为真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和中心型破裂.脾破裂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自2002~2003年中先后收治了5例脾破裂患者,均为真性破裂,我们采取了修补术的治疗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文道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控镇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自控镇痛术的效应,评估该技术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90例自控镇痛术病例作为实验组,另9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术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病例疼痛、焦虑、失眠、尿潴留、恶心呕吐出现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焦虑、失眠、尿潴留、恶心呕吐出现率分别为5.56%、5.56%、3.33%、11.11%及13.33%;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3.33%、84.44%、83.33%、1.11%、2.22%,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自控镇痛术存在嗜睡、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下肢麻木、烦躁、皮肤瘙痒、胸闷、椎体外系症状(如口舌麻木、两眼上翻、肌肉抽搐)等副作用,作者提出了护理策略.结论自控镇痛术镇痛效果确切,明显改善睡眠,减轻术后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利于促进机体的恢复.

    作者:周玉红;陈兰媚;周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CD63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空腹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FBG、HbAIc、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CD63,检测结果数据以±s表示.结果 2型糖尿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对预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判断微血管病变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海波;郑加永;曾晓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断指再植12例14指的治疗体会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遍开展,断指再植术广泛在临床上应用.我院对1999-05~2003-08共收治12例14支断指进行再植手术,均成活.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分别行手术探查,重建血运,获得成功.

    作者:薛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母婴同室早产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是指让母亲和婴儿产后24 h在一起,每天除早晨1 h洗浴及抚触外,其余时间睡在母亲身旁.婴儿虽然在母亲身旁,但初为人母的产妇,缺乏育婴知识,尤其是胎龄在28~37周之间早产儿,体重2 500 g以下,体内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健全,适应能力低下更需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

    作者:王梅;孙美玲;江志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

    本文分别从运动功能障碍护理、言语功能障碍护理、心理和情感障碍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方法,使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晓丽;王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附20例临床分析)

    目的验证尼莫地平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经临床确诊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例,在止血、促进脑细胞代谢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经输液泵通过旁路正压输入5%葡萄糖液,速度为1mL/min,开始注入尼莫地平1mg/h,1h后增至2mg/h,总量20mg/d,连续用药7~14d.结果本组观察病例中,恢复良17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并减少相关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李晓红;崔立山;陆国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胰激酞原酶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尿白蛋白排出率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3组,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口服胰腺激酞原酶8周,测定服药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治疗组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胰激酞原酶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出,从而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

    作者:冯琨;侯英;刘静;杨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刀治疗胸腰段棘突韧带劳损186例疗效观察

    胸腰段棘突韧带劳损,临床上多采用针灸、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尤其是陈旧性损伤,疗效更差.针刀疗法见效快,简便安全,笔者自1999-06~2002-07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该病1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默;陈宝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