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乙穹;刘晶晶;付滨
本院急诊科自2002-01~2003-08使用纳络酮成功地抢救急性重症乙醇中毒22例.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无死亡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田应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老年性痴呆(Alzeimer)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等.其康复时间长、效果慢、预后差,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的诸多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地康复医疗护理,可以大程度地减少老年性痴呆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阿霉素化疗可引起左心功能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观察化疗后的左心功能价值.方法应用RT-6 800型彩色心动超声仪,频率2.5 Mz或3.5 Mz,观察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及时间(FT)等指标.结果用药后1~2 ,左室EF、SV、CD、C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ET略缩短.结论阿霉素化疗对病人左心功能有一定影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相关指标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王黎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对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情况,探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佳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选择60例住院手术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CSⅡ治疗,B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MSⅡ),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P<0.01),CSⅡ组餐后2 血糖明显低于MSⅡ组(P<0.05),胰岛素用量少于MSⅡ组(P<0.05).CSⅡ组达到血糖良好指标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也少于后者(P<0.01).结论T使用胰岛素泵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明显优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冯琨;谭静范;刘静;杨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目前常用保留股骨头的内固定法和人工关节置换法.本文从1999~2002年采用闭合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辛立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肿瘤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发展迅速,方法有动脉灌注和动脉栓塞疗法.此方法疗程短,无创伤,患者痛苦小,疗效好,费用低.我科从1997-01~2003-12共进行123例次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洪萍;王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乳房疾病是人类女性的常见病,包括乳房炎性疾病、囊性增生病、乳房肿瘤等.长期以来,人类对于乳房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两大治疗方式.本文旨在说明人类女性乳晕区生理解剖结构的新功能--经乳晕透皮吸收给药治疗乳房疾病.本文从透皮给药导入技术新进展、人类女性乳房的生理解剖基础等几方面展开论述,探讨经乳晕透皮吸收给药治疗乳房疾病的可行性,为人类女性乳房疾病新治疗手段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健;刘连新;李爱东;宋春芳;姜洪池;杨志杰;高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腰丛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常与其它疾病同时存在,易被忽略.
作者:文道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再发率、死亡率高,是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要达到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目标,需要开展对卒中有效的疗法,并加强1级及2级预防.
作者:叶旭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胰腺外科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许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有些疾病常有心肌梗死的某些特征,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本文收集了我院1990~2002年间2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左室附壁血栓的治疗措施与疗效.方法分析1例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心力衰竭获得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左室附壁血栓虽属少见重症,但采用控制心衰与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晓萍;刘艳云;韩铁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77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2003-10-10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余正常。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色觉正常,角膜透明,瞳孔活动良好,晶体均匀混浊,眼底窥不清。
作者:王桂玲;王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体会.方法本文通过对6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以及应用有效抗生素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保守治疗.结果本组64例中,治愈61例,治愈率为95.3%.结论对年龄偏低、空腹穿孔、无感染性休克的溃疡穿孔病例保守治疗,可避免穿孔病人再行2次手术,为1次性手术解决病人的痛苦提供了可靠保证.
作者:王凤奇;张继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生儿低钙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为了更好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科1999-04~2003-12收治的37例新生儿低钙血症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刘正哲;张旅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被广大医护人员所重视.对脑卒中病人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脑卒中易继发多个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作者:王丽君;张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肺性脑病发作时临床病征严重程度与血气分析改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5例中重度肺性脑病患者发作前后血气分析值的比较,观察不同程度肺性脑病的血气分析改变情况.结果中重度2组肺性脑病发作前及发作后的动脉血p、PaCO2、PaO2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比较2组发作前后改变的差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动脉血p、PaO2下降值越大,PaCO2上升值越大,肺性脑病临床病症越重.
作者:萧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搜集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2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IL-17的浓度,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8浓度(701.53±124)pg/L与缓解期(228.53±58)pg/L及对照组(202.87±34)pg/L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7浓度(76.01±4.35)pg/L与缓解期(20.85±3.68)pg/L及对照组(16.30±3.08)pg/L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34±2.9)×109/L与缓解期(5.9±9)×109/L及对照组(3.87±0.83)×109/L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血清IL-8浓度(422.67±88.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17浓度(44.02±4.82)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8、IL-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0.634、γ=0.594).结论T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IL-8、IL-17明显高于缓解期,IL-8、IL-17可以趋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呼吸道,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晶;韩守信;崔凤;吕立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排毒洗液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配制的方剂,无毒副作用,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性感染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文宪;贾丽梅;刘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护理程序是护士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一种工作程序,在护理实践中广泛运用[1].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型精神病,坚持长期大量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由于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极差,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故应用护理程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相关指导,以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对提高社会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践性研究,深化护理程序,指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
作者:郑爱民;李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