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毒洗剂抗菌作用的研究

张文宪;贾丽梅;刘毅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 研究, 抗菌作用, 排毒洗液
摘要:本文通过对排毒洗液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配制的方剂,无毒副作用,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性感染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特点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资料,总结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征象.结果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中,均有特异性的软组织、骨膜及骨的改变,对该病早期诊断和评价临床疗效及判定预后均有较大参考价值.结论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兆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牵引治疗

    目的探讨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优越性.方法选择126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病例,包括股骨上段骨折42例.股骨中段59例,股骨下段25例及股骨中上1/3交界处骨折68例.按骨折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牵引方式,平均牵引时间为3周,以骨折处形成较丰富的骨痂生长为止,改为小夹板或髋人字石膏固定.结果本组126例,患肢无畸形,X线断端重叠0~1.9 cm,成角0~10°.经5年随访,患肢功能良好,骨折愈合坚固.结论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应首选牵引疗法为宜.

    作者:薛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炙甘草汤辨证施治心脏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方治疗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治疗心肌炎1例,特异性心绞痛1例,冠心病1例.结果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凡属心脏气血虚弱阴阳失调,导致气血瘀滞、虚多实少证,灵活应用,收效甚佳.

    作者:王贵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护理程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指导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护士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一种工作程序,在护理实践中广泛运用[1].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型精神病,坚持长期大量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由于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极差,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故应用护理程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相关指导,以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对提高社会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践性研究,深化护理程序,指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

    作者:郑爱民;李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解毒凉血汤治疗玫瑰糠疹93例临床观察

    玫瑰糠疹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多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其表面附有鳞屑,多发生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中应用解毒凉血汤中药口服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海峰;金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肝脏,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疾病.本文就其具体预防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月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妇科肿瘤的护理体会

    肿瘤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发展迅速,方法有动脉灌注和动脉栓塞疗法.此方法疗程短,无创伤,患者痛苦小,疗效好,费用低.我科从1997-01~2003-12共进行123例次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洪萍;王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杏叶的临床应用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叶.味甘苦、涩,性平.可益智延年、美肤护发、敛肺平喘、收涩止带.主治年老神衰、心痛、胸闷、气逆喘咳、白带清稀等.

    作者:刘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护士形象

    护理形象是医院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护士形象、质量形象、服务形象等.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是提高现代护理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作者:王爱玲;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纳络酮抢救急性重症乙醇中毒22例

    本院急诊科自2002-01~2003-08使用纳络酮成功地抢救急性重症乙醇中毒22例.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无死亡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田应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误诊为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

    有些疾病常有心肌梗死的某些特征,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本文收集了我院1990~2002年间2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5例消化道息肉内窥镜电切术临床分析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为解除病人痛苦,同时进行全瘤活检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及有无微小癌灶,或作为癌前病变切除息肉,我科开展了内窥镜消化道息肉电凝电切术.报告如下.

    作者:田国利;康丽;王悦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曲马多不同给药剂量对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曲马多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90例,分成3组,Ⅰ组给曲马多0.2 mg/(kg·h);Ⅱ组给曲马多0.25 mg/(kg·h);Ⅲ组给曲马多0.3 mg/(kg·h).观察镇痛、镇静、总药量使用时间和SaO2、R、BP及RR等客观指标.结果在3组中随曲马多药量增多VAS评分呈下降趋势,提示镇痛效果增强,Ⅰ组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结论曲马多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效果0.25mg/(kg·h)和0.3 mg/(kg·h)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0.2 mg/(kg·h).建议应用0.25 mg/(kg·h)剂量为妥.

    作者:王勇;汤泓;杨海林;孙树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搜集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2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IL-17的浓度,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8浓度(701.53±124)pg/L与缓解期(228.53±58)pg/L及对照组(202.87±34)pg/L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7浓度(76.01±4.35)pg/L与缓解期(20.85±3.68)pg/L及对照组(16.30±3.08)pg/L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34±2.9)×109/L与缓解期(5.9±9)×109/L及对照组(3.87±0.83)×109/L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血清IL-8浓度(422.67±88.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17浓度(44.02±4.82)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8、IL-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0.634、γ=0.594).结论T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清IL-8、IL-17明显高于缓解期,IL-8、IL-17可以趋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呼吸道,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晶;韩守信;崔凤;吕立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在脑血栓形成各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在脑血栓形成各期的动态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脑血栓形成期患者为研究组,并设对照组25例.采晨血6 mL,对研究组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时相各采血1次,应用ELDSA法测定血浆FPA浓度,采用双抗体夹心ELDSA测定DD浓度.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血栓形成各期血浆F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栓形成中各期无显著差异.DD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亚急性期高于急性期,慢性期与急性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对诊断脑血栓形成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闫俊杰;徐荣慧;佟晓艳;刘杰;耿志伟;于宏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右下腹刀刺伤合并右侧腰丛损伤1例误诊分析

    腰丛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常与其它疾病同时存在,易被忽略.

    作者:文道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度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附86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01~2003-12分娩的86例重度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39%,83.7%发生在产后2 内.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依次是:胎盘因素(44.2%)、子宫收缩乏力(33.7%)、子宫下段切口因素(8.1%),DIC(5.8%)、软产道损伤(5.8%),以及子宫破裂(2.3%).结论胎盘因素是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防治措施关键在于加强妇女生育保健措施,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作者:周卫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胰腺外科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

    胰腺外科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许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但实际上临床用药有相当多数是不合理的,有些还非常不合理.因此,推行合理用药,首先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探究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分析产生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作者:郭宪清;马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第2产程的处理研究与报道较多,而第3产程的处理常被忽视.

    作者:王梅;孙美玲;江志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