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儿童在盐疗前后末梢血中嗜酸细胞的变化

宋瑜欣;刘旭昕;赵鸿

关键词:儿科学, 盐疗, 哮喘, 嗜酸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气溶胶盐吸入疗法在治疗儿童哮喘中对患儿末梢血中嗜酸细胞的影响.方法对参加盐疗的30例哮喘儿童分别在盐疗前后检测其末梢血中的嗜酸细胞计数.结果盐疗后哮喘儿童的末梢血中嗜酸细胞明显下降.结论气溶胶盐吸入疗法可使哮喘儿童末梢血中嗜酸细胞数下降,可用于治疗儿童哮喘.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阴平滑肌肉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1岁,教师.因发现外阴肿物13 d,肿物单纯切除术后5 d,于1996-04-02入院.

    作者:刘海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论流行病学与社区护理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预防及控制这些疾病的措施.流行病学在防治及消灭传染病,对慢性病的病因探讨及预防保健,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郑燕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其中CT在该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对此国内外学者在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方面已有共识.作者自1982年以来手术治疗200余例该病患者,其中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CT检查结果及术中病理观察是一致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27%)的CT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有些CT显示侧隐窝绝对狭窄的患者无相应临床症状;而一些侧隐窝宽度正常的患者却有极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对153例因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的患者进行了脊髓造影CT(CTM),并对影像学结果与患者术前症状和术中病理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方景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膨胀止血棉在鼻出血及鼻腔术后67例的应用体会

    新型止血材料Merocel可有效止血而无痛苦,不粘连.我们经临床应用证实Merocel是良好的鼻科止血材料,本文对67例鼻出血应用Merocel进行鼻腔止血,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甄莹;王芳;陈翔宇;宋永新;王景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颅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目前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约1/3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完全性卒中,约1/3病人在反复发作后有脑功能的损害,造成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本文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54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颅外颈内动脉血管斑块情况,并分析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海城;罗德欣;邓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硬肿症临床分析

    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多见于早产儿.治疗难度大,病死率很高.我院近年来试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早期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剑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 HD)是血红素降解的限速酶,可将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CO和铁.该文就血红素氧化酶-Ⅰ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作用机制进行概述.

    作者:王顺蓉;张英;李著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金葡菌素治疗脓皮病临床观察

    脓皮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其中有些病例病程长,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科自2001-07采用金葡菌素注射液治疗脓皮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陈超;侯锡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配合亚甲兰定位隐匿性小肠出血的价值

    隐匿性、复发性小肠出血,用常规检查方法难以查明原因,这种出血可以是隐匿性的,也可以是大量或明显的,出血来源由于在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的小肠[1],采用胃镜或肠镜检查离口腔或肛门较远,难以到达,而造影、核素扫描检查需一定条件,且指导临床医生手术定位也存在偏差,手术探查风险大,阳性率低,所以术前确定病变部位十分重要.1995-01~2003-06我院自从引进数字减影或血管造影技术(DSA)以来,通过暂留置造影管,术中注入亚甲兰技术,治疗隐匿性肠道出血2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丛嘉;林晓东;周革力;王昊来;孙帅;张志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探讨

    目的观察希罗达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希罗达2500 mg/(m2*d)-1,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14 d,21d为1周期,连用3周期为1个疗程,化疗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16例患者中CR 1例、PR 5例、SD 4例、PD 6例,有效率37.5%,主要毒副反应为厌食、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希罗达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特别适宜于年老体弱患者.

    作者:周玉芳;王书霞;孟月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36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0~2002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消化性溃疡36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姚萌;沙玉坤;刘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颈髓损伤的治疗

    我院共收治181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保守及手术治疗.本文的目的是对急性颈段脊髓损伤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孙鉴;闵红巍;宋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加强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物质条件的富足,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急剧增加.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属高危人群,与脑卒中、心梗、心衰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的2级预防对防止心、脑、肾并发症比中年人更重要.

    作者:任凤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Heald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患者69例并随访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结果 69例均随访5年以上,5年间共有9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3%(9/69),局部复发与肿瘤病理性质和Dukes分期有明显关系.TME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普通术式.结论 TME是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康悦;魏立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本文对90例经CT、MRI检查确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做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高一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分娩中的胎头不均倾位的诊断及处理

    头位分娩中,胎头不论采取枕横位、枕后位或枕前位通过产道均可发生不均倾势(胎头侧屈),但是以枕横位前不均倾势多见,枕前位和枕后位则罕见.不均倾位可分为前不均倾位和后不均倾位两种.前不均倾即胎头取侧屈位以前顶骨入盆,前顶骨下降到耻骨联合后,由于耻骨联合后面平直,不具备骶骨前的凹陷,前顶骨则无退让的余地,即使并无头盆不称,但顶乳突径难以通过骨盆入口,致使后顶骨架于骶岬上无法入盆,如有头盆不称,则困难更大.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侧屈加重,可使胎头前耳降至耻骨联合后,前肩不但降至耻骨联合上,且侧屈的胎头垫于后肩下,胎头无法入盆,故几乎均需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后不均倾位即胎头同样为侧屈姿势,以后顶骨入盆,并滑入骶岬下,称为后不均倾势,这样胎头是以额乳突径通过产道,胎头后顶多数能滑过骶岬先入盆,利用骶骨凹陷向后退让,使前顶能从耻骨联合滑下,使胎头成均倾势,再向前旋转,按枕前位完成分娩机转.

    作者:陈晓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舍格林综合征

    综合征(SS)是一种以分涎腺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1].其临床特点为口眼干燥,病理特点为涎腺及泪腺中有淋巴细胞及腺细胞浸润,同时伴有腺体不同程度的破坏和萎缩[2].对SS的治疗,迄今尚无理想的方法.本文收集12例原发性SS患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俊赟;陈耀俊;叶珊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IgA肾病

    通过检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分布情况,探讨其致病性,并寻求相应的治疗办法.

    作者:张岩;董娜;张文红;陈美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浅谈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完善,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使得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在10年的护理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纠纷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作者:郑波;马小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利湿清热解毒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体会

    近年来,乙型肝炎有逐渐增多趋势,治疗较为棘手.乙型肝炎就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于祖国医学的疫毒、胁痛等范畴,根据其脉证治疗上宜疏肝、理气调和脾胃、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笔者临床治疗17例乙肝病人,现就2例乙肝病人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