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士长管理策略

彭敏;王莉;王微微

关键词:护士长, 管理, 策略
摘要:护士长是一个护理单元或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承担着病区环境和行政管理,肩负着护理业务、护理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实施的责任,又是贯彻落实医院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带领下属发扬团队精神,为实现医院的综合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者.因此,护士长的管理才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坚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主体,处理好随机事件发生的矛盾等,需要护士长运用好管理策略,现就粗浅认识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CNA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PCNA在3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绒毛中的表达找出规律,并观察良性葡萄胎可颖恶变者化疗后对PCNA表达值的影响,从而找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阳性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人流术者)20例,葡萄胎40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20例中PCNA的表达,并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结果绒癌、侵蚀性葡萄胎中PCN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绒毛或者葡萄胎(P<0.01).绒癌中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PCNA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增生程度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CNA做为预测葡萄胎恶变、及恶变程度和预后的手段是客观、可靠、易行的.

    作者:倪亚莉;刘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强护士品德修养的几点思考

    整体护理为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是推进整体护理工作的明智之举.

    作者:白炜;任景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IUGR(实验组)和42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羊水和脐静脉血清IGF-I的浓度.结果IUGR组孕妇血清IGF-I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UGR组脐静脉血清IGF-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IGF-I可能与IUGR的发生有关.

    作者:田晓宁;林义家;吴春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克林霉素糊剂治疗瘘管型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瘘管型乳牙根尖炎是一种慢性根尖周炎,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失败,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咬疼痛,恒牙萌出异常.我科对瘘管型乳牙根尖周炎采用克林霉素、碘仿、氢氧化钙做1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桂红;陈英超;陈世新;胡春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及其治疗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学术界不少观点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本人为了加深临床医师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综合有关文献从该菌的生物学特征,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及其目前药物治疗作一概述.

    作者:隋义;隋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瘘管型根尖周炎1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分析

    瘘管形成后根尖炎症的治疗,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根管内化学药物治疗,疗程长,复诊次数多,效果不理想.作者一直在寻求一种疗程短,复诊次数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从1998年开始采用VITAPEX氢氧化钙碘仿根管充填糊剂根充,辅以瘘道搔刮加碘酚烧灼,1次性完成根管充填.本文对我科门诊收治的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应用该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礼权;陈鸿;古松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女性不孕症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AsAb)及生殖道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126例女性不孕患者宫颈粘液的AsAb采用酶学免疫法进行检测,使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5 700PCR扩增仪对标本进行检测UU.结果126例不孕症患者中,AsAb(+)者66例,AsAb(-)者60例.在AsAb(+)者中有48例UU(+),UU在AsAb(+)中的检出率为72.72%(48/66);在AsAb(-)者中有17例UU(+),UU在AsAb(-)者中的检出率为28.33%(17/60)可以看出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Ab的产生与生殖道感染UU有密切的关系,这2者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岩;陈克林;蒋哲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氯胺酮麻醉术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氯胺酮为临床常用的麻醉镇痛药物.本文观察1 000例氯胺酮复合麻醉的病人,根据术中出现的不同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从中体会到氯胺酮麻醉应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作者:张丽娟;陈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其病死率4%~15%,AMI发生率15%~20%.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我院1998-03~2001-03对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明惠;张策;李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近年来,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已被广泛接受,我院自1998-06~2000-06间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丽;姚源;朱桂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体会

    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主要采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的责任制方法.

    作者:常宝越;杨继辉;杨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的刺激性非常强,如果使用和操作不当,临床将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如何预防与护理,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李秋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子宫颈癌的放射增敏与综合治疗

    子宫颈癌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取得很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人们在综合治疗方面做了大量探讨,许多研究表明,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增加放疗敏感性,从而缩小或消灭局部病灶,以利手术切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丽华;张桂荣;王晶;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92例亚硝酸钠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1998-01-15 17:30我区某罐头厂由于仓库管理不严,食品原料与非食品原料混放,误将亚硝酸钠当食盐发给食堂,致部分菜肴使用亚硝酸钠烹制,153人同时进餐,92例发生中毒,经我院积极抢救,全部痊愈,无1例死亡,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丽萍;王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老视眼54例的临床观察

    眼部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变化,如眼的调节功能降低,近看时字迹模糊,容易疲劳,即形成所谓的老视眼.本文采用中药治疗54例,报告如下.

    作者:宫继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测定脑脊液(CSF)乳酸脱氢酶(LDH),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上海东凌-科华公司生产的LDH试剂盒,酶法测定,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时CSF中LDH活性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结论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测定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兆珍;郭欣;李晓光;于洪敏;刘英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具有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我院1999~2000-12共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10例,脑血栓9例.在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加强各项护理,使患者树立信心,平稳渡过危险的急性期,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很大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启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谈如何提高结控项目痰菌检出率

    在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痰涂片镜检结核杆菌,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双城市1999~2000年痰涂片镜检结核杆菌情况和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影响痰涂片阳性检出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基层检验室应如何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的具体做法.

    作者:刘云华;许文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产时会阴裂伤的预防及护理

    会阴裂伤是产时软产道裂伤中常见的一种损伤,出血较多,也可使盆底组织失去正常的支持功能而造成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疾病,软产道损伤所致的远期并发症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处理和预防软产道损伤是围产保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刘天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0例

    我院观察了刺五加注液治疗脑梗死30例.并与30例丹参注射液疗效作了对照.其总有效率达0%,显效率5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蓓蓉;邵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