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梅;姜永香;王晓林
采用血塞通和胞二磷胆碱联合静滴脑血管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小39岁,大76岁,平均61.2岁.诊断依据参考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者34例,Bp在21.3/13.3kPa以下28例,6例高于此值.17例有头晕、头痛、眼眶周围胀痛或肢体麻木,走路向一侧倾斜者3例.眼底动脉硬化者47例,血脂高于正常26例,全部病例均做头颅CT检查,其中CT扫描显示脑梗死者28例,伴轻度脑萎缩3例.
作者:金珊;刘云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对31例心房颤动患者使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用药前后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4h内16例(52%)转复为窦性心律,未转复的15例中有11例心室率下降>30%.血压多在正常范围,无心功能恶化及死亡;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心房颤动,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刘彤梅;冯涛;张凤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一般病人面对手术治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且有少数病人精神过度紧张,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经医护人员宣教后即便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但也会考虑麻醉意外,医生的医术,疾病的预后以及手术后的疼痛、饮食、护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护理.1 向病人解释有关手术常识及简单操作过程,术后注意事项,还可请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人作现身说法,使其尽快适应手术环境,能够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2 疼痛是病人手术前、后共有的症状,同一种手术,不同的病人,对疼痛的反应也各异.安静舒适的环境,趣味性的谈话,坚强的意志等可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疼痛知觉.术后静卧的病人可鼓励阅读感兴趣的文艺作品,以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有些病人术后,不敢活动,怕刀口裂开、疼痛等.护理人员要说手术后尽量活动,对促进组织复原,减少并发症,重建功能的重要性.早期下床活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有利于康复的必要性,去除病人的依赖心理.
作者:刘续章;肖萍;刘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60岁.自述于8个月前发现右下腹部有一拇指大的肿块,逐渐增大,现有拳头大小.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无腹痛、腹泻及便血史.曾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外科检查:右下腹部可扪及9cm×9cm边缘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尚可的包块;B超提示:右下腹非均质性包块;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宋庆杰;王刚;陈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1996-06,应用局部静脉麻醉行手足小手术8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4例,年龄10~60岁.其中,手部手术51例,足部手术33例.包括清创缝合,肌腱吻合,指(趾)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等48例,粉瘤、脂肪瘤、腱鞘囊肿、狭窄性腱鞘炎、纤维瘤等手术36例.
作者:王春艳;王明义;刘文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部分急性支气管肺炎在治疗过程中干湿罗音消失非常迟缓,而加用丹参注射液可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本组均为参照卫生部“小儿肺炎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各型肺炎100例.经综合性治疗10d后,但仍具有咳喘和双肺布满干湿罗音,无其它合并症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无明显差异.年龄均为6个月~6岁,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具可比性.
作者:梁杨;杨晶;韦雪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硬膜外腔封闭加“背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112例,男84例,女28例.年龄小于30岁18例;30~50岁86例;大于50岁8例.病程在2个月者20例;2月~1年38例;1~2年44例;2年以上10例.其中L3~4突出的10例;L4~5突出的82例;同时2处以上突出的20例.
作者:林建国;孙文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探讨老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本文就我院1992~1998年间住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1 资料方法及结果104例中,男性50例,女性54例,男女之比为1∶1.08.年龄60~65岁58例,66~70岁22例,71~75岁11例,76~80岁8例,81~85岁4例.文化程度:小学39例,初中20例,高中、中专11例,文盲34例.病前心理素质,显著外向性格24例,显著内向性格54例,不内外向性格26例.家族史:有阳性精神障碍家庭史者16例,占11.7%.发病特点:急性发病者20例,亚急性发病者30例,慢性发病者54例.发病诱因及既往病史:病前有明显精神因素者40例,有躯体疾病者98例.其中,冠心病42例,高血压病39例,肺心病9例,糖尿病4例,肿瘤4例.病程1~3个月20例,6个月~1年19例,1~3年11例,3年以上者54例.
作者:刘凤鸣;魏殿阁;李长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自1999-08~11共作中心静脉穿刺术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其中食道癌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下肢多发骨折出血性休克1例,上肢撕脱伤,尺桡骨骨折1例,下颌裂伤伴四肢多处骨折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1例.
作者:廉清江;陈永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例1 患者李某,女,35岁.急诊入院.右下腹钝痛3d余,伴有恶心,但无呕吐,月经史正常.查体:体温:38.5℃,腹部饱满,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右下腹压痛显著,反跳痛(),肌紧张;辅助检查:RBC:3.5×109L,Hb110g/L,WBC11.2×109L.诊断为“阑尾炎穿孔泛发性腹膜炎”.拟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切开腹膜时,见腹腔内有陈旧性血液800ml,轻探右侧输卵管狭部妊娠破裂,已自行止血,因此行输卵管结扎切除术.术后仔细追问月经史,近2个月来的月经周期时间不规律、月经量不等.
作者:赵晓东;孟春艳;黄艳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1993-01~1998-12,共收治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9例,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9例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大年龄61岁,小年龄39岁,平均46岁.其中,嗜烟者21例,吸烟指数均大于400,具有粉尘及有害工业气体作业史9例.
作者:江大琴;秦科;陈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乙肝病毒(HBV)的传播途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不同时期有关传播途径的报道都有所不同.通过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引起的HBV传播已确定无疑.乙肝病人的唾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胆汁、尿、羊膜液及其它体液中都可能查到HBsAg.但这方面试验报道的不多.我们用RIA试验检测乳汁和唾液中的HBsAg.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芝;马立新;张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先锋必(Cefobid)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对抗β-内酰胺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我们应用先锋必治疗24例小儿重症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欣;金辉;厚立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将508例小儿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8例中,男性321例,女性187例;年龄小1d,大13岁,以2~7岁者居多.体重3.2~59kg.患儿麻醉前大多数体格健康,个别发育营养欠佳.急诊155例,占总数的30.5%.
作者:张若愚;刁宏伟;张金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国每年因避孕失败而人流者占50%~60%.因此,为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而采取紧急避孕,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计划生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我所自1997-10~1999-07对性交未超过72h,要求紧急避孕的100名妇女给予口服左炔诺孕酮1.5mg,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月经周期等影响进行分析.现将观察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波;刘淑凡;李冬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肌肉注射后形成硬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1 形成原因1.1 药液配制操作中失误1.1.1 药物浓度过高,或溶媒过少均可直接影响药物在肌肉组织间隙中的吸收,形成局部组织内的高渗,出现组织细胞的炎性充血、水肿,以至纤维化形成硬结.
作者:焦韵波;武丽娟;夏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产妇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由于体位原因经常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近1年时间内,我们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本组病例38例,年龄:25~30岁,均为女性剖宫产手术.
作者:朱胜宝;赵子利;张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7-11~1999-05,我们采用恩丹西酮、胃复安、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联合应用预防顺铂化疗过程中的消化道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均为住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男性32例,女性40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乳腺癌15例,肺癌25例,胃癌16例,结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2例,骨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3例,多发骨髓瘤1例.并有病理证实.本组病例均采用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患者Karnofsky评分均在70分以上.
作者:郭兴罡;赵智辅;陈杰;庄海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环丙沙星主要通过影响细菌DNA联接酶和DNA旋转酶,干扰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有报道环丙沙星用于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1994-05~1998-10,笔者对48例肺结核病人以环丙沙星为主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任平;郝忠军;刘家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们近期内用支架植入术治疗有心绞痛症状的冠状动脉心肌桥3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病例1,男性,4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年收入住院.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压、血脂及肝肾功能及常规检查均正常.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正常.心动超声未有异常改变.运动试验阳性,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作者:梁明;姜淑珍;许邱鸿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