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维尔治疗心肌病25例

聂亚东;高广生;李晶

关键词:西维尔, 治疗组, 心肌病, 现报道如下, 统计学处理, 临床资料, 病诊断, 微量元素, 年龄, 疗效满意, 患者, 发生发展, 标准确定, 有机硒, 功能级, 对照组, 实践, 病例
摘要:西维尔含有机硒(Se).微量元素Se的降低,是导致心肌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中采用Se治疗心肌病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病例依照WHO的心肌病诊断标准确定诊断50例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5岁.病程为1.5~5年,平均3.5年.把50例心肌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内灌洗治疗老年泌尿系感染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1995~1999-10,我科共为14例老年泌尿系感染施行膀胱内灌洗,现将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系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5~70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尿潴留者6例,尿失禁者5例,一般病例3例.其中留置尿管8例,置管时间长者1周,短12h.

    作者:张金凤;孙炳梅;鲁统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冰片预防复发性鼻息肉18例

    复发性鼻息肉的复发率很高,有人主张术后施以镭疗预防.近年来,我院以冰片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1990-02~1997-08共收治36例鼻息肉,其中,复发性鼻息肉18例,多发鼻息肉4例,单个鼻息肉14例.均行鼻息肉摘除手术2次以上,其中,2例为3次,均1年内复发.本组1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预防复发组.

    作者:王运东;陆矿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单宫颈双子宫畸形28例人工流产分析

    回顾分析我院十年来28例单宫颈双子宫畸形早孕人工流产的结果,发现人流术前先给予米索前列醇素(简称米索)制剂可使流产更容易、安全,减少病人痛苦,且可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我院1989-01~1999-04,共行单宫颈双子宫畸形早孕人工流产28例.年龄大的39岁,小22岁,平均26岁.已婚13例,未婚15例.经产妇5例,未产妇23例.

    作者:刘旭;李冬月;杨淑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盖天力治疗小儿佝偻病31例

    我院自1998-07~09底,治疗小儿佝偻病、佝偻病后遗症,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1例,其中男61例,女70例.年龄:小1个月,大2岁.131例中,佝偻病症状42例(易惊、多汗、脱发、食欲低下、睡眠不好).佝偻病后遗症89例,其中膝内翻畸形65例,膝外翻畸形24例.

    作者:高晓;董红;金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阴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男,60岁,因阴茎肿物2个月,增大迅速于1998年入院.体检:见阴茎前端龟头处有1cm大小呈结节状,紫红色隆起来的包块,质实软,有恶臭味,活动度较低.临床诊断:阴茎恶性平滑肌肉瘤;阴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阴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两年死亡.讨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腱卵巢等处,阴茎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发生较少,其恶性程度很高,发展迅速.转移早,多经血行转移,与平滑肌肉瘤、多发出血性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相似.鉴别如下:①与平滑肌肉瘤的鉴别:平滑肌肉瘤的瘤细胞呈梭形并形成宽阔的束带,无编织或车轮状排列,瘤细胞核长杆状,异形明显但低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②与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恶性黑色素瘤中的梭形细胞常排列成交错的束与纤维组织细胞瘤类似尤其是缺乏色素或无色素型比较难区别,主要应用杜巴(氨基二羟苯初油酸)反应呈阳性者,胞浆内显示黑色颗粒可帮助鉴别.③与多发出血性肉瘤的鉴别:此瘤晚期外膜细胸演化成纤维细胞并排列成束向各方伸延,细胞大小不等核大小不一阵子深染,有不典型的核和病理核分裂象,鉴别:多发出血性肉瘤的纤维细胞间有红细胞外渗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可帮助鉴别.④如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出现粘液变性应与粘液肉瘤相鉴别:实变区切取时,在标本不同外多取材,找到不含粘液的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粘液变不含脂母细胞;冰冻切片脂肪染色阴性与粘液型肉瘤鉴别.

    作者:罗浩;王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胸腺肽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1年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组)治疗,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48~64岁,平均5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标准,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有较强的可比性.

    作者:田国利;王悦友;张景成;张义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11例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临床上不少见,该病治疗棘手,一直被临床医生所重视.近2年来我们对1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47~66岁.糖尿病病程2~6年,平均4年.空腹血糖9.57~15.63mmol/L,平均12.41mmol/L.本组病人除有口渴多饮、多尿、明显消瘦等糖尿病症状外,并发热者6例,咳嗽吐痰、咳血、盗汗、胸痛者3例,余2例结核症状不明显.所有病例均经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

    作者:王少波;张亚梅;马如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期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期,发热加重是本病病情,所以,发热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我们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血压下降及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以达到纠正休克的目的.本文阐述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期的护理问题.1 临床护理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2h测量1次血压并记录,如发现球结膜充血水肿逐渐加重,血压呈下降趋势,收缩压低于13.3/KPa,病人出现恶心、腹胀、口渴等,应立即协助医生抢救,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积极预防休克.

    作者:赵宏杰;李春莲;于春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16例的预防与治疗

    从1998-01~1999-07我院发生新生儿窒息16例其中重度6例,轻度10例.因发现及时,处置方法正确,因而无1例死亡.1 预防1.1 及时听取胎心音,及早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提高产前质量.

    作者:张春艳;李燕萍;牛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经内镜食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26例的体会

    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临床上较常见,我院1996~1998年经内镜扩张疗法治疗食管贲门狭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食管贲门狭窄中良性狭窄20例,恶性狭窄6例,其中贲门失弛缓症10例,食管贲门癌6例,化学物质烧伤后食管狭窄4例,食管溃疡瘢痕狭窄2例,手术后食管狭窄2例,其余2例原因不明.26例病人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岁.全部病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作者:汤晶;原媛;高英;朱春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35例早产儿分析及护理

    本文对早产儿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1 对象与方法胎龄在31~37周之间的新生儿.在1997-01~1999-06间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徐永玉;王淑英;马中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新式全层缝合180例分析

    我院1998-01~1999-01,应用7号丝线对剖宫产腹部横切口行新式全层缝合18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腹部横切口,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薇乔5/0吸收性缝线作皮内缝合1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 缝合方法1.1 新式全层缝合手术方法常规手术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7号丝线从横切口下缘距切口约2cm处进针穿透脂肪层出针,在切口上缘进针,距切口上缘约2cm处穿透脂肪层,在真皮层内行针2cm,于切口上缘真皮层出针,在切口下缘真皮层进针,在真皮层内行针约1.5cm,然后穿透皮肤出针、打结.以此方法整个横切口共缝合3针,首先缝中间,然后缝两侧,针距约3cm.

    作者:陈杰;周航;郑庆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我科于1995~1998年共为112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其中,带管时间长30d,短7d,平均13d.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新鲜由于气管切开术后,空气不再经患者鼻咽部过滤而直接进入肺部,故空气消毒很重要,我们采用1∶30金星消毒液室内喷雾消毒30min,1次/d.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6℃~20℃.相对湿度保持60%~70%,以防止气道干燥和痰液粘稠.

    作者:杨亦男;杨亦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药流后阴道出血及宫腔刮出物的病理变化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药物流产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但有少数药流者有流产后长时间阴道出血或因不全流产突然大量出血及感染.本文就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予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于1997-01~1999-01收治药物流产后长期阴道出血89例,其中有5例为突发大量出血.

    作者:徐桂香;王虹;张春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牙齿发育中形态的变异和牙周病病因分析

    目前普遍认为牙周病是菌斑的结果,牙齿发育中形态的某些变异又为菌斑的滞留积聚提供了掩蔽所,因而易于导致局部牙周损害.从慢性菌斑滞留和发育中的异常这两方面来看,都发现有牙周骨质缺损的现象.牙颈部釉质凸起从磨牙的牙骨釉质界延向根分叉部位处的釉质凸起.有些异常的牙齿往往有菌斑积聚而又很难清滞.据统计,大约29%下颌磨牙,17%上颌磨牙有牙颈釉质凸起. 临床上对牙根面上发现的釉珠早已有所认识,釉珠可以是有完全性釉质或者含有牙本质或牙髓组织所组成,它的直径大约有0.3~2.0mm之间.一般牙颈釉质凸起同冠部釉质以及牙根面上远端釉珠相连在一起,每只牙通常仅有一颗釉珠,普通型的釉珠位于根尖部,但在牙颈部和牙冠处有时也能看到.在牙根面上形成的大部分釉质被牙骨质所复盖,因而牙骨质沉积异常同釉珠有关.发生在上颌切牙的又一种异常是腭龈沟,(尤其在侧切牙),它起于牙冠凹陷部位,然后延续到颈嵴,并且继续向无端根尖处延伸,这种缺损还可用牙龈沟相交通,这就破坏了远中边缘嵴和颈嵴之间的连续性.在此部位,上皮附着常常受到损害,这为细菌内毒素流通提供了有利的通路,同时形成骨下袋,1%上颌侧切牙发现有此沟.有的此沟非常明显,以致形成副根,这种异常也更易于造成局限性的牙周病.在早期牙周软组织附着于牙骨釉质界,当出现牙周病时,牙骨釉质界和根分叉就暴露了.过多暴露牙根时,控制菌斑就更困难,根分叉越小,去除菌斑就越困难,在牙周膜健康情况下,这种变异比较少见,因为它们并不暴露于口腔,当发生牙周病或者牙髓病时,这种变异就有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也是发病困素.上述所说牙齿发育中形态的这些变异,通过菌斑积聚和钙化沉积,对牙周病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菌斑得不到控制就加速了牙周病的发生,因而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异和孤立的牙周病的病因学意义所在,认识这些变异和早期诊断可以改善所受损牙齿的预后.

    作者:刘中玉;王晓萍;于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护理

    我院1998-01~1999-12共收治AMI(心肌梗死)病人40例,其中8例为无痛性AMI,占20%.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如何鉴别无痛性AMI及AMI病人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讨论如下.1 无痛性AMI的识别据文献报道,10%~30%AMI呈无痛性.凡中年以上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等,若突然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晕厥、急性消化系统症状、不明原因的休克、精神异常、周围血管栓塞、心脑卒中、恐惧不安、原有高血压而突然显著下降,又无其它原因解释者,应考虑有AMI的可能.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可疑病例,应作心电图检查.

    作者:孙炳梅;张金凤;王爱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会阴侧切合并Ⅲ度裂伤的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自1989~1999年期间发生的5例会阴侧切合并会阴Ⅲ度裂伤的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方法及结果会阴侧切术后合并Ⅲ度裂伤5例,年龄20~28岁.全部为初产妇,其中3例为产钳助产,2例为侧切分娩.其中部分肛门括约肌断裂2例,全部肛门括约肌断裂3例.行会阴缝合修补术后,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1例.

    作者:刘学;苏丽杰;迟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TPA诱导分化试验在白血病分型中的研究

    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与其分型密切相关.在光学纤微镜下对白血病的正确分型率只有70%,而结合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其准确分型率能进一步提高,但仍有约10%类型难以确定.我们应用(付酯醇TPA)诱导分化试验对白血病分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龙虎;许立新;张鹏;范圣瑾;韩雪英;杨惠芬;李晓霞;王树叶;周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降纤酶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附60例疗效分析)

    近3年来,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均为住院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5~67岁,平均52.6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2~65岁,平均50.7岁.

    作者:王宏涛;姚红;李爱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小剂量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快速型心房颤动(室率)>100次/min,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焦点.部分病人不接受电复律治疗,而采用负荷剂量胺碘酮药物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1 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0.2岁(20岁~60岁).风湿性心脏病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5例,孤立性房颤4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预激综合症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8例,Ⅲ级5例,Ⅳ级1例.左房内径平均42.3mm(30mm~58mm).44例均经综合治疗,未服用过奎尼丁,有6例曾用西地兰治疗,心功能改善但心房颤动仍未矫正,心室律仍在100次/min以上.

    作者:缪冲;戴铁鸣;李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