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门下单型性腺瘤1例

崔芳;李天辉

关键词:声门, 吸气性呼吸困难, 声嘶, 现报道如下, 腺瘤, 完整切除, 球形, 气管切开, 间接喉镜, 患者, 后壁, 肺呼吸音, 病人, 表面光滑, 血管纹, 淋巴结, 喉粘膜, 组织, 住院, 运动
摘要:我科于1998-01收治1例声门下单型性腺瘤病人。临床罕见。现报道如下。 患者:王秀英,女,70岁,声嘶一年,呈现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四个月。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声嘶、咳嗽、呼吸困难。以声门下肿物收住院。检查:患者有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肺呼吸音稍粗糙,有轻度三凹征。活动时稍呼吸困难,运动时有声嘶哑,浅在淋巴结未触及。间接喉镜下见:距声门下约0.5cm处后壁有一球形肿物,其表面光滑,但有少许血管纹附着。胸片:声门下可见一约1.0cm×1.0cm×1.0cm大小之园形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病人入院次日呼吸困难Ⅲ°,行气管切开,于二周后在全麻下行喉裂手术。术中见喉粘膜光滑,声门下0.5cm处后壁可观及约1.0cm×1.0cm×1.0cm大小球形肿物,质地黄白色,将肿物一并完整切除。病检:单型性腺瘤,术后二周拔管出院。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诊断卵巢内胚窦瘤1例

    患者李某,女,28岁。因腹部包块伴腹痛,尿频而就诊。查体神志清,营养欠佳,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右下腹触及约20cm×12cm大小实质性包块,质硬,结节感,压痛、腹水征(+)。超声检查:子宫轮廓欠清晰,腔内见节育器强回声,子宫右后方见18.8cm×11.7cm实质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缘不整齐,无明显包膜。右下腹见6.5cm无回声区,其见肠管漂浮。超声提示:盆腔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卵巢癌可能性大)。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卵巢内胚窦瘤。讨论:卵巢内胚窦瘤主要见于青年妇女,生长迅速,腹部包块质硬,腹痛及发生贫血。子宫和对侧附件依然正常。声像图特征为肿瘤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界不整齐,内部回声杂乱,无明显包膜。因常伴有血性腹水。故超声可见腹腔内液性暗区。该肿瘤可合成甲胎蛋白,血中可查到浓度较高的甲胎蛋白以资鉴别。

    作者:邵习明;许兰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AMI静脉溶栓14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7-10~1999-08对14例AMI病人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胸痛6h以内开始溶栓者血管再通率70%(7/10),超过6h为50%(2/4),无明显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庞洪飞;张洪彬;徐国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床边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复杂,死亡率高。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做好床边护理是提高治疗率,防止合并症,减少死亡率发生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院8年来收治60例AMI患者的床边护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田璐;刘淑娟;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舌根部肿瘤11例手术的体会

    舌根部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由于舌根部位置偏后,视野受限,往往给判断肿瘤累及范围及手术操作带来困难。本文介绍舌根肿瘤手术的临床经验。

    作者:唐志坚;许明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中草药防治化放疗毒副作用疗效观察

    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毒副作用严重,在临床上我们应对中草药防治放疗、化疗毒副作用进行了一些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癌症放疗或化疗5例,均为男性,年龄50~73岁。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表现在脱发、厌食、恶心、呕吐、消瘦、腹胀、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我们使用中草药防治,方法;扶正荡邪、健脾强胃、清热解毒、滋防益肾、活血化淤。处方:生脉饮、香砂六君子汤、黄连解毒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加减交替使用。临床观察:化疗或放疗,使用中草药的患者,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有所下降,并均在正常范围,病人体重无减轻,有的还有所增加,免疫力增强,但病人化疗、放疗后,脱发症状仍存在。2 讨论 癌症病人使用中草药防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并能使癌症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化疗、放疗,充分杀灭残存的癌细胞,从而提高癌症的治愈率,或5年、10年生存率。从目前来看,中草药防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确实可行,还恳望广大同仁继续研究完善。

    作者:徐桂芝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接受人工流产术的病人120例,全部给予静脉异丙酚全身麻醉,观察全麻的起效时间,维持、苏醒时间,心血管和血氧变化,宫口的松弛情况及异丙酚的副作用。结果:起效迅速,维持麻醉苏醒时间适当,苏醒快,心血管反应尚可耐受,血氧无明显变化,宫口松弛良好,副作用很少。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且便利。

    作者:李群;赵立卓;李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急救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而护理工作在急救专业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创伤性休克的表现及抢救原则1.1 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病人精神兴奋,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变化不大或舒张压升高,脉压变小,尿少等。 休克抑制期:病人表情淡漠,感觉迟钝,口唇、指端发绀,四肢厥冷,脉细速,进行性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作者:黄文桂;王晓钧;于晓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嵌趾甲20例的治疗体会

    嵌趾甲临床常见,就其治疗介绍如下。1 趾甲形态正常,甲缘有钩长入甲沟内,偶发疼痛或感染。治疗方法:炎症期休息、抗感染局部引流换药、热敷、预防复发方法,修趾甲时要将拇趾甲两侧留在甲沟的远端不要修的过短,穿平跟鞋。2 拇趾甲一侧或两侧边缘内翻生长,压迫甲沟内组织,行走时疼痛,甲沟周围组织红肿,多样并发化脓性感染。首先抗感染治疗,局部引流,常规换药,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首先常规消毒局麻下在趾甲的患侧作一梭形切口,自趾甲皱襞端1.5cm处至趾末端0.5cm处为止,切除包括趾甲周围组织,用锐利的剪刀剪除趾甲外1/4,同时仔细搔刮甲床,彻底清除趾甲基质,以及过度生长的组织,然后在趾甲近、远端各缝合一针,用油沙条包扎,两周折线。3 趾甲形态正常,但甲唇肥大,阻塞甲沟,使周围皮肤红肿,返复感染。治疗,首抗感染,炎症消退后,在常规消毒、局麻下行切口距拇趾甲缘外侧2~3毫米,自趾甲皱襞端至趾甲未端0.5cm为止,以梭形切口,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的冠状面应呈三角形,冲洗后缝合,两周后折线。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几种不宜与茶碱合用的药物

    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是一类常用的平喘药,因具有较强的气道平滑肌松弛和抗炎作用,抑制哮喘的迟发反应,促进粘液纤毛运动,改善呼吸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治疗的安全范围窄,其生物利用度与在体内消除速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当血药浓度超过治疗水平(>20mg/L)时,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严重者(血药浓度35mg/L)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本文将阐述一些不宜与茶碱合用的有关药物,旨在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用药的特别注意。

    作者:李晓红;张道仁;李丽莹;封仁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透入配合TDP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患者张文,女33岁,于1999-05-23来理疗科就诊。因长期患病,病人一般状态欠佳,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双膝关节部位明显红肿热痛。关节略成梭型,由于附近的肌肉痉挛,有明显的萎缩,双手小关节症状亦同上。化验室检查:血沉80mm/h、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田辉;陈亦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真菌直接镜检在诊断皮肤病中的意义

    真菌性皮肤病的检查方法有很多种,而自患部取材直接镜检找真菌菌丝或孢子的方法,不仅简单快速,而且对真菌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价值,现将我院春季收检的拟诊断真菌性皮肤病的315例标本镜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英伟;马叶春;王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雅克什氏贫血42例的临床分析

    雅克什氏贫血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感染所致的一组贫血综合征,其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化验等特点不同于一般感染性贫血。现将本院5年来收治的4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为伟;赵彩云;栾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清醒的比较

    本文比较七氟醚与异丙酚清醒的差异。1 对象和方法 ASAⅠ到Ⅱ级,年龄从20~60岁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手术为4h以内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术前药,阿托品0.01mg/kg,术前30min前肌注,诱导用异丙酚0.15~2.0mg/kg,肌松药用万可松,两组都用硬膜外镇痛。手术中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麻醉维持七氟醚组O240%(2L/min),笑气60%(3L/min),七氟醚0.7%(呼气浓度),异丙酚组O240%(2L/min),笑气60%(3L/min),异丙酚6mg/kg后持续注入。术中,七氟醚,异丙酚用量不变。

    作者:程丽敏;杨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金属背板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为避免牙槽骨的吸收,利于义齿的固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保留天然牙。对称性保留使义齿面背曲线圆滑一致,使修复后容易达到牙合平衡;保留有对牙合的天然牙,能更有利恢复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

    作者:王洪升;白莉学;陈玉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护理教学中双向考评的意义

    为了提高护生临床实习及教学质量,我们实施双向评教评学方法,并开展“无记名问卷考评”等活动,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掌握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动态,及时纠正或调整教学计划,个人问题及时教育帮助,达到鼓励先进,积极进取,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丽燕;刘立森;王秀丽;李艳萍;陈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精制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分析

    我院于1995~2000年用乌苏里江制药厂生产的精制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0~68岁,平均56岁。其中高血压病15例,意识不清4例,失语10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肢体瘫痪。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有高血压病10例,失语8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肢体瘫痪。以上两组病人发病均在1个月内。且经头部CT证实脑内有梗死灶。符合中华医学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两组病人在临床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做血流变学检查对比。

    作者:王宏涛;贾银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动脉灌注抗癌药加抗菌素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8例疗效观察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加抗菌素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报道较少,本文对8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者施行17次单纯灌注抗癌药及抗癌药加抗菌素同时灌注的对比治疗,结果表明后者对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的疗效明显。

    作者:王志臣;范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6~28W)临床分析

    我院1998~1999年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中期终止妊娠60例,效果较好。该药具有简便、有效、安全、痛苦小的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肖巍;刘艳;李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失误与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是关系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成功与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就1988~1998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重症出血热诱发室颤5例处理体会

    本科近3年来抢救重症出血热病人168例,其中,5例因低血钾诱发心室颤动,经抢救3例成活,2例死亡。现将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