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卵巢内胚窦瘤1例

邵习明;许兰英

关键词:病理诊断, 卵巢内胚窦瘤, 甲胎蛋白, 腹部包块, 子宫, 手术切除肿瘤, 右下腹, 轮廓, 内部回声, 超声检查, 不规则, 占位性病变, 声像图特征, 肿瘤形态, 液性暗区, 血性腹水, 青年妇女, 贫血, 腹痛, 包膜
摘要:患者李某,女,28岁。因腹部包块伴腹痛,尿频而就诊。查体神志清,营养欠佳,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右下腹触及约20cm×12cm大小实质性包块,质硬,结节感,压痛、腹水征(+)。超声检查:子宫轮廓欠清晰,腔内见节育器强回声,子宫右后方见18.8cm×11.7cm实质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缘不整齐,无明显包膜。右下腹见6.5cm无回声区,其见肠管漂浮。超声提示:盆腔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卵巢癌可能性大)。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卵巢内胚窦瘤。讨论:卵巢内胚窦瘤主要见于青年妇女,生长迅速,腹部包块质硬,腹痛及发生贫血。子宫和对侧附件依然正常。声像图特征为肿瘤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界不整齐,内部回声杂乱,无明显包膜。因常伴有血性腹水。故超声可见腹腔内液性暗区。该肿瘤可合成甲胎蛋白,血中可查到浓度较高的甲胎蛋白以资鉴别。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我院自1998-03成立康复中心以来,收治偏瘫病人83例,结合对这些病人的康复护理和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1 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环境的性质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它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我们为病人提供优美清洁的环境,适宜的室温(18℃~20℃),合适的湿度(50%~60%),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消除噪音,给病人创造健康和快乐的气氛,及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从而使病人愉快地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

    作者:杜秀翠;耿艳慧;耿德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内皮素(Endorthelin E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肽,主要分布于心血管系统。是体内强的缩血管物质,是去甲肾上腺素的数十倍,而以冠状动脉对ET为敏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ET含量进行测定,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ET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彤梅;付宏娟;林淑娟;张凤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原发眼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

    目的:分析原发眼部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0例原发眼部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Ann-Arbor分期。ⅠA22例,ⅡA8例,放疗剂量4000~6000cCy/4~6周。放疗前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3、5年局部控制率93%、90%、9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70%。结论:原发眼部的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推荐剂量为4000~6000cCy/4~6周,对恶性程度高者,配合以化疗。

    作者:王平;刘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动脉灌注抗癌药加抗菌素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8例疗效观察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加抗菌素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报道较少,本文对8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者施行17次单纯灌注抗癌药及抗癌药加抗菌素同时灌注的对比治疗,结果表明后者对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的疗效明显。

    作者:王志臣;范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微型钛板骨间固定治疗Lefort Ⅰ型骨折1例

    颌骨骨折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普遍认为颌间固定是为确实可靠的,而且愈合咬合关系为满意。但是它突出的缺点是长时间的颌间固定影响患者说话和张口进食,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者,颌间固定妨碍口腔护理,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而发生肺部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 本病例在保证恢复咬合关系的前提下,根据骨折部位,使用微型钛板骨间固定治疗Lefort Ⅰ型骨折。 逢某某,因外伤而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面中1/3偏向右侧,咬合关系错乱,呈开牙合状态。手术方法:于上颌口内做切口,沿前庭沟横行切开,在上颌第1磨牙至对侧第1磨牙前庭沟反折处做切口,切透骨膜至骨面,以骨膜分离器于骨面上分离,显露上颌骨骨折线,沿骨折线充分撬动,使移位的骨块复位,然后用微型钛板固定,冲洗缝合。术后创口Ⅰ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1周出院。 生物相容性好,固定骨板后,可终生不取出,钛镙钉固定力强,机械效力好,它不同于骨科螺钉和克氏针,它和传统的颌间固定法一样,钛板固定,完全能够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 对于新骨折者,旋入颌骨内的镙钉,可便于对骨折的手法复位;对复杂性的颌骨骨折,此法需要合并应用颌间固定法,但固定期间明显缩短,3~4d即可解除。 微型钛板骨间固定,大优点是固定期间可以张口进食,虽然颌骨骨折后咬合无力,不能咀嚼硬的食物,但它避免了颌间固定后,只能依靠从牙缝隙里进全流食之苦,并保持口腔的卫生、牙的清洁。另外,骨折固定期间方便病人的口腔护理,尤其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危重病人,可以随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避免了误吸窒息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本方法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切口在口内,术后颌面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周拆线,出院。

    作者:郑新;李晓刚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可调式肢体固定带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临床上为保证躁动病人及全麻术后病人的安全,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常使用肢体固定带,以往习惯使用捆绑式固定带,易损伤躁动病员的肢体,影响血液循环,使输液不能顺利进行。为此,自制了可调式肢体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凤云;邵阳;苏义文;崔广平;李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脑炎误诊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左利,男性,31岁。病史:病程20d,头痛起病,逐渐加重,同时伴恶心,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保守治疗,头痛不见缓解。入院前5d出现语言不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呈进行性加重。病程中否认发热,否认癫痫,否认耳疾及拔牙史。查体:意识模糊,T36.7℃,P78次/min,R21次/min,BP13.3/10.6KPa,混合性失语,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乳头水肿,左中枢性面瘫,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巴彬斯基征(+),颈强(-),克氏征(-)。血常规:19.5×109/L,S:86.9%,L:13.0%。头部MRI:右侧颞叶占位,混杂密度,界限不清,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左移2.0cm。入院诊断:右侧颞叶胶质瘤,脑疝前期。经术前准备,急诊手术。术中见:右颞叶脑沟浅,脑回宽,脑组织弥漫性肿胀,切开皮质见似鱼肉样肿物,血运较丰富,界限不清。予以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炎症改变。脑内见格子细胞及巨噬细胞团,有处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浸润。2 讨论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使脑炎的表现复杂化。该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1)以颅内压增高的形式起病,病程较短,进展迅速,似颅内恶性肿瘤的特征。2)临床上缺乏炎症的特征如发热及脑膜刺激征等。3)MRI影像改变酷似胶质瘤的特征。 经验教训:脑炎和胶质瘤在临床的治疗原则和预后上有着截然的不同,除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应给予充分的抗炎治疗后方可手术治疗。否则易引起炎症的扩散。炎症的手术也不宜切除范围过大。恶性肿瘤则应尽可能大范围的切除肿瘤以求术后的长期生存。本病例已有脑疝先兆,应急诊手术,使脑疝危象得以缓解。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采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防误诊为恶性肿瘤,切除范围过大造成不必要的神经功能缺失。

    作者:付长国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均各有其优缺点。脊髓造影仍为常用的方法,做为基层医院,脊髓造影更为重要。自七十年代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问世以来,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由于这些造影剂具有水溶性,能与脑脊液混合,极易弥散,对神经无毒害或毒害小,术后无不良反应。Omnipaque做为它们的代表,它的毒副作用更小,几乎不发生中毒性惊厥和粘连性蛛网膜炎,常规可不做碘过敏试验。近年我们使用Omnipaque做脊髓造影诊断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宏军;张建华;王松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患者男,18岁,1991-07-26入院。查体:贫血外观,皮肤粘膜无黄染,肝未触及,脾左肋下1.0cm,质软,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5×109/L,中性0.60,杆状0.04,淋巴0.34,红细胞2.8×1012/L,血小板7.5×109/L,肝功正常,HBsAg(-)尿常规PR(+)。B超:肝实质切面回声光点略增粗,脾大,胆结石,肾正常。骨髓涂片,骨髓三系增生。追问家族史,其兄死于肝豆状核变性。查眼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25mg/L(300mg/L),血清铜26.7ug%(55.7~137.5ug%)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HLD)。 讨论:本病是营养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临床出现肝硬化,椎体外系症状和眼角膜KF环时诊断并不困难,本例患者出现脾大,临床上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造成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1)脾脏肿大,引起的脾功能亢进,(2)肝实质切面回声光点略增粗,可能有早期肝硬化存在,因肝硬化的存在可发生贫血。

    作者:张先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牡丹江地区成人MCH与MCHC正常值范围调查

    自1996年我院检验科引进CellDYN-1400+EX血液分析仪以来,发现绝大多数被检标本中MCH、MCHC值均超出全国正常值的上限,从而引起重视。于1997~1999年的3年时间,我们对牡丹江地区健康成人共6580人进行了MCH、MCHC值的调查。

    作者:陈美华;杨景秋;王清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双子宫双侧卵巢瘤合并妊娠1例

    患者女,22岁,已婚。该患腹部包块2年余,闭经2个月,近日腹部疼痛,于1995-10-23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单侧卵巢囊肿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该患15岁来潮(6~7d)/(28d)色鲜,无腹痛现象,白带不多。末次月经为1995-08-20。该患闭经后有恶心、呕吐等轻度早孕反应,未经治疗自然好转。

    作者:方红;王虹;李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麦粒肿50例

    麦粒肿在眼科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占我院眼科门诊病人的10%,以往的治疗方法以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或切开引流,病程较长,增加病人思想负担,经采用针刺疗法,观察、护理简便,大大缩短了病程,减少了病人的开支,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胡燕明;柯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截根术治疗牙周病及根尖周病的体会

    截根术是治疗多根牙牙周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但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并不普遍,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十几例病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导如下。1 适应证 ①多颗牙根有严重牙周损害以及根分枝有病变,松动不超过Ⅰ°。②多根牙根因根尖周病范围超过根尖1/2,用根管治疗不能消除根尖周病,但其余根管可以进行根管治疗的。③作过根管治疗或塑化治疗的多根牙,其中根合并严重根尖周病者。④磨牙因外伤或牙再植术中引起根折断者。

    作者:张鹤鹃;张桂萍;李永良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接受人工流产术的病人120例,全部给予静脉异丙酚全身麻醉,观察全麻的起效时间,维持、苏醒时间,心血管和血氧变化,宫口的松弛情况及异丙酚的副作用。结果:起效迅速,维持麻醉苏醒时间适当,苏醒快,心血管反应尚可耐受,血氧无明显变化,宫口松弛良好,副作用很少。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且便利。

    作者:李群;赵立卓;李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胃癌术前营养支持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5年生存率有益,但对营养支持辅助化疗的效果尚存在分岐。我们对3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变,以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及辅助化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英;赵金早;程玉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小剂量甘露醇间歇氧疗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1996~1998年,我院采用小剂量甘露醇,间歇高、低浓度氧疗,脑活素联合治疗HIE,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铭;齐月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210例诊治分析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2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发病以外伤居多,发病后因血管痉挛导致脑损害加重,病情预后极差,采取积极抗血管痉挛是治疗的关键一步,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桂芝;徐峰;夏淑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颈动脉滴注治疗的护理

    我院1997~1999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病人436例,其中采用颈动脉滴注114例,通过治疗及精心护理达到临床治愈74例,占65%,临床显著进步31例,占20%,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和同道们共同商榷。

    作者:付春雨;杨晓丽;张华;冫工林鸿;隋红艳;彭少青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床旁血透抢救危重病人13例体会

    床旁简易血液透析疗法为抢救危重病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为基层医疗单位抢救急性肾功衰竭或不易搬动的危重病人创造了抢救条件和时间。我院透析中心自1999-05~2000-05,抢救各科室重危病人13例,现将透析和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透入配合TDP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患者张文,女33岁,于1999-05-23来理疗科就诊。因长期患病,病人一般状态欠佳,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双膝关节部位明显红肿热痛。关节略成梭型,由于附近的肌肉痉挛,有明显的萎缩,双手小关节症状亦同上。化验室检查:血沉80mm/h、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田辉;陈亦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