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子宫双侧卵巢瘤合并妊娠1例

方红;王虹;李冬梅

关键词:双子宫, 卵巢瘤, 早孕反应, 卵巢囊肿, 腹部疼痛, 腹部包块, 闭经, 既往史, 住院, 治疗, 月经, 已婚, 呕吐, 门诊, 患者, 腹痛, 恶心, 白带
摘要:患者女,22岁,已婚。该患腹部包块2年余,闭经2个月,近日腹部疼痛,于1995-10-23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单侧卵巢囊肿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该患15岁来潮(6~7d)/(28d)色鲜,无腹痛现象,白带不多。末次月经为1995-08-20。该患闭经后有恶心、呕吐等轻度早孕反应,未经治疗自然好转。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5°腭部粘液表皮样癌7例治疗与观察

    腭部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区,其中以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及混合瘤为多见。现将我们能连续随访到的7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的病例,对其治疗进行回顾如下。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手术时年龄小者21岁,大者56岁。发病部位均在硬轸腭交界,腭中线之侧方,肿物大小由1.0cm×1.0cm至2.0mm×2.1mm不等,其中5例无明显自觉症状,2例偶有不适感或一过性的疼痛。肿物表面粘腺色泽正常无破溃,术中经病理证实的粘液表皮样癌后,分别距肿物边缘0.3~0.5cm的健康区域全厚切除。基层部的腭骨板也同样予以切除,应保存毕脸侧粘腺。涉及到的牙齿及牙槽骨也同样切除。把切除组织的周边再病检,直至无癌浸润为止。然后刮脸以碘仿纱条充填,拉网式缝合——托住碘条不易脱落,7d后拆除暴露创面,待1~2个月后逐渐长平。2 讨论2.1 早年WHO把此病定为粘液表皮瘤,后来学者们认为本病有浸润性生长及易复发等特点,才定为瘤。但转移较少较晚。颈部转移的病例,多数病变范围较大,表面破溃有疼痛的病例。2.2 我们遇到的病例范围都较小,在1.0cm×1.0cm,2.0cm×2.1cm,虽然病理证实为粘液表皮样癌,都无破溃及明显的疼痛,均属早期。所以,我们以扩大手术切除为主,颈部根据不同情况佐以配合放射治疗。2.3 关于硬轸腭交界、腭中线两侧易发病的问题,可能与腭部小唾液腺的分布,及接受多种而频繁的刺激有关。 以上病例经术后5年、10年、15~20年的随访,面部及颈部均无复发情况。

    作者:吕克文;李吉辰;刘春林;康天光;刘贤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老年性心绞痛的特殊表现

    老年性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部位有时不在胸前区,而有其它几种特殊表现形式,应引起高度重视。1 临床资料 42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1~60岁28例,61~70岁11例;70岁以上3例。2 老年性心绞痛特殊表现形式2.1 头痛 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跳痛,且伴有头晕感,一般在劳动时发生,休息3~5min左右可缓解。2.2 牙痛 牙床的一侧或双侧痛,以左侧为多,查不出具体的病,与酸刺激无关,用止痛药无效。2.3 下颌关节痛 可出现下颌关节放射性疼痛,口腔科检查无异常。2.4 颈部痛 表现为颈部的一侧或双侧跳痛或窜痛,多伴有精神紧张,心情烦躁,不想说话。2.5 咽喉疼痛 表现为咽部或喉部疼痛,可沿食道、气管向下放射,伴有窒息感觉,检查咽喉无红肿,上消化道钡透无异常。2.6 耳痛 少数病人可表现为单侧耳痛,多伴有胸闷心悸,血压升高。2.7 面颊部疼痛 少数心绞痛患者表现为面颊部疼痛,多有精神紧张和心前区不适。2.8 肩痛 左肩及左上壁内侧阵发性酸痛,已排除颈椎病与肩周炎。2.9 上腹部疼痛 可出现上腹部或剑突下及右上腹部疼痛。

    作者:叶莉莉;庄文兰;叶旭晨;杨晶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腰池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

    腰池引流是通过腰部的导管将与脑脊液等渗的溶液输入腰蛛网膜下腔,同时持续地引出中性脑脊液。通过置换作用可以促进血性脑脊液的排除,并能持续地维持颅内压,目的是使患者平稳渡过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稳定血压保持病人安静,防止再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路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床边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复杂,死亡率高。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做好床边护理是提高治疗率,防止合并症,减少死亡率发生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院8年来收治60例AMI患者的床边护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田璐;刘淑娟;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浅谈糖尿病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

    近几年,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作者在本院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感到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显著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总结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将有助于整体护理的进一步深入进行。现将我们应用的几种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全慧荣;张英丽;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中草药防治化放疗毒副作用疗效观察

    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毒副作用严重,在临床上我们应对中草药防治放疗、化疗毒副作用进行了一些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癌症放疗或化疗5例,均为男性,年龄50~73岁。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表现在脱发、厌食、恶心、呕吐、消瘦、腹胀、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我们使用中草药防治,方法;扶正荡邪、健脾强胃、清热解毒、滋防益肾、活血化淤。处方:生脉饮、香砂六君子汤、黄连解毒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加减交替使用。临床观察:化疗或放疗,使用中草药的患者,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有所下降,并均在正常范围,病人体重无减轻,有的还有所增加,免疫力增强,但病人化疗、放疗后,脱发症状仍存在。2 讨论 癌症病人使用中草药防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并能使癌症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化疗、放疗,充分杀灭残存的癌细胞,从而提高癌症的治愈率,或5年、10年生存率。从目前来看,中草药防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确实可行,还恳望广大同仁继续研究完善。

    作者:徐桂芝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眶-上颌-颧骨(弓)骨折体会

    颧骨(弓)容易遭受外伤而发生骨折。骨折后出现面部凹陷畸型、功能障碍、面部结构失调,因此要求精确的复位固定。1995年以来,我科对5例眶-上颌-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进路整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宗玲;邢有利;张双全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胃癌术前营养支持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5年生存率有益,但对营养支持辅助化疗的效果尚存在分岐。我们对3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变,以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及辅助化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英;赵金早;程玉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麦粒肿50例

    麦粒肿在眼科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占我院眼科门诊病人的10%,以往的治疗方法以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或切开引流,病程较长,增加病人思想负担,经采用针刺疗法,观察、护理简便,大大缩短了病程,减少了病人的开支,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胡燕明;柯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10例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1 临床资料 收治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在41~50岁2例,51~60岁3例,61~70岁5例。2 检查结果 梗死部位在前间壁5例、前壁2例、下壁2例、正后壁1例。心电图检查都有Q波,ST段和T段均有异常。3 讨论 无痛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据国内外报道约占15%~75%。在收治1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中,41~50岁占20%,51~60岁占30%,61~70岁占50%,表明年龄愈高,无痛性心肌梗死比例越大。 部分老年人心梗不呈现疼痛的原因有:(1)位于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心肌尚未接触酸性代谢产物,即已坏死,已经失去了通过植物神经末稍传至大脑感到疼痛的条件;(2)或者是初心肌坏死面积较小,感觉疼痛不明显,坏死面积逐渐扩大,才慢慢出现了疼痛;(3)老年人本身对疼痛反应迟钝,刚发生心肌梗死尚未感到疼痛。 已知有冠心病的人,或年龄大的人,更应及时检查有无心肌梗死,倘若有人突然发现心前区不适、休克和急性心衰,就得将心肌梗死考虑排在首位,以争取时间积极抢救,防止对病人构成严重危害。

    作者:庄文兰;叶莉莉;叶丹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左心室损伤抢救成功1例

    病人男,16岁,因左胸部刀刺伤呼吸困难0.5h于1999-03-30急诊入院。查体:T36℃,P130次/min,BP4/3KPa,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左腹前线第5肋间有1创口长约3cm,深入胸腔,有鲜血流出。心尖搏动微弱,心浊音界扩大,心音遥远。左肺呼吸音弱。诊断为胸部开放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清创缝合术。术中引出血液约1200ml,术后30min有鲜血持续性引出,量约600ml,经积极抗休克治疗,输液总量达3500ml,其中输血1400ml,病人血压约4/3KPa,余征同前。疑为心脏损伤,心包压塞。急诊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见胸腔内有大量积血,左肺下叶有长约1.5cm贯通伤,心包左胸面靠心尖有一1.5cm长创口,心包增大,有动脉血喷出,迅速打开心包,见心尖稍上后方有1长1.0cm创口,喷出鲜红血液,用手指轻捏创口,用无损伤线“U”字全层缝合心肌,再结节缝合。清除心包内积血,于心包膈神经前开窗引流,缝合心包创缘止血,修补肺下叶贯通伤,冲洗胸腔,保留原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4周心动超声检查示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正常。治愈出院。

    作者:赵永丰;尤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善得定与脑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观察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早期有效地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近三年来我们采用善得定与脑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血3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华;陈海水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经颅检查脑血管病6361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病人的脑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从而为临床提供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为诊断依据。现将636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淑香;柯彬;李萍;王文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心理因素又可以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心理因素同癌症的诱发和复发及康复或恶化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找出癌症病人的多种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发现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掌握心理变化的规律,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正确实施,对癌症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立华;乔玉兰;卢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记忆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记忆,文献报道较少。作者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RC),对19例60岁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记忆测验,并与20例60岁以上的正常人测验结果作对照研究。

    作者:孟良;曲文怀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208例分析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08例肺炎支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10~2000-02,我院呼吸科门诊诊治的2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其中男98例,女120例。年龄17岁~72岁。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粘液痰。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痉挛性咳嗽。痰多28例,痰少160例,无痰20例。咽痛、胸痛198例,其中低热130例,中等热58例,高热120例。其诊断及例数分别是:急性院外获得性肺炎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8例,急性支气管炎120例。

    作者:贾玉茹;谢庆发;艾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急腹症失血休克32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7~1999年间共收治急腹症失血性休克32例,经输液和手术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现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铁胜;吕洪光;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226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省梅毒发病急剧上升,其临床表现特点有些新变化,现将1996-08~1998-03在本所门诊确诊治疗的早期梅毒226例做以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潜;朱长林;佟永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低血糖症的防治体会

    低血糖症起病急骤,轻者出现冷汗、心悸、饥饿感等,重者昏迷,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死亡。1 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症状与血糖下降浓度并不完全平行。有的病人(如糖尿病)血糖达3mmol/L,即出现低血糖现象,而有的病人(慢性器质性损害,或胰腺外肿瘤)血糖低至1.1~1.5mmol/L,症状不明显。低血糖症的表现是大脑电活动学紊乱的结果,为神经低血糖症,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1.1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出现冷汗、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皮肤苍白,但神志尚清,若不及时补糖则发展为第二阶段。

    作者:许东霞;艾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30例治疗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外科紧急处理,其死亡率80%以上。作者1991~1999年治疗30例,按中华医学会外科胰腺组1996年拟订的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1〕,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安奎光;张勇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