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腭部粘液表皮样癌7例治疗与观察

吕克文;李吉辰;刘春林;康天光;刘贤君

关键词:腭部, 粘液表皮样癌, 病理证实, 手术切除, 病例, 疼痛, 颈部转移, 腺样囊性癌, 手术时年龄, 浸润性生长, 自觉症状, 放射治疗, 随访, 临床资料, 交界, 患者, 复发, 发病部位, 恶性肿瘤, 碘仿纱条
摘要:腭部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区,其中以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及混合瘤为多见。现将我们能连续随访到的7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的病例,对其治疗进行回顾如下。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手术时年龄小者21岁,大者56岁。发病部位均在硬轸腭交界,腭中线之侧方,肿物大小由1.0cm×1.0cm至2.0mm×2.1mm不等,其中5例无明显自觉症状,2例偶有不适感或一过性的疼痛。肿物表面粘腺色泽正常无破溃,术中经病理证实的粘液表皮样癌后,分别距肿物边缘0.3~0.5cm的健康区域全厚切除。基层部的腭骨板也同样予以切除,应保存毕脸侧粘腺。涉及到的牙齿及牙槽骨也同样切除。把切除组织的周边再病检,直至无癌浸润为止。然后刮脸以碘仿纱条充填,拉网式缝合——托住碘条不易脱落,7d后拆除暴露创面,待1~2个月后逐渐长平。2 讨论2.1 早年WHO把此病定为粘液表皮瘤,后来学者们认为本病有浸润性生长及易复发等特点,才定为瘤。但转移较少较晚。颈部转移的病例,多数病变范围较大,表面破溃有疼痛的病例。2.2 我们遇到的病例范围都较小,在1.0cm×1.0cm,2.0cm×2.1cm,虽然病理证实为粘液表皮样癌,都无破溃及明显的疼痛,均属早期。所以,我们以扩大手术切除为主,颈部根据不同情况佐以配合放射治疗。2.3 关于硬轸腭交界、腭中线两侧易发病的问题,可能与腭部小唾液腺的分布,及接受多种而频繁的刺激有关。 以上病例经术后5年、10年、15~20年的随访,面部及颈部均无复发情况。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透入配合TDP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患者张文,女33岁,于1999-05-23来理疗科就诊。因长期患病,病人一般状态欠佳,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双膝关节部位明显红肿热痛。关节略成梭型,由于附近的肌肉痉挛,有明显的萎缩,双手小关节症状亦同上。化验室检查:血沉80mm/h、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田辉;陈亦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开设中老年病人家庭病房的体会

    许多中老年病人患病之后,经过医院救治,转危为安。但由于种种原因,康复治疗需转至家庭进行。因此,重视家庭病房设置,无疑是有益于病人治疗和康复的明智之举。

    作者:张双梅;于仲青;宫静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腰池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

    腰池引流是通过腰部的导管将与脑脊液等渗的溶液输入腰蛛网膜下腔,同时持续地引出中性脑脊液。通过置换作用可以促进血性脑脊液的排除,并能持续地维持颅内压,目的是使患者平稳渡过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稳定血压保持病人安静,防止再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路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经颅检查脑血管病6361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病人的脑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从而为临床提供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为诊断依据。现将636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淑香;柯彬;李萍;王文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化合物。该药可抑制胃和胰液分泌、降低胃肠道内脏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广泛用于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胰腺炎治疗。

    作者:金顺善;穆胜友;吕学敏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量子血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初探

    量子血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显著,我院近两年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肺栓塞,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凤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AMI静脉溶栓14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7-10~1999-08对14例AMI病人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胸痛6h以内开始溶栓者血管再通率70%(7/10),超过6h为50%(2/4),无明显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庞洪飞;张洪彬;徐国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心理因素又可以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心理因素同癌症的诱发和复发及康复或恶化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找出癌症病人的多种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发现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掌握心理变化的规律,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正确实施,对癌症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立华;乔玉兰;卢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波依定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波依定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持续24h稳定的降压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予以口服波依定5mg/d,1周后血压未下降,加服DCT25mg/d或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疗程4W。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3.11%,加服DCT或倍他乐克后达100%。结论:波依定可有效地降压,且对血糖、血脂无影响。

    作者:莫宁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低血糖症的防治体会

    低血糖症起病急骤,轻者出现冷汗、心悸、饥饿感等,重者昏迷,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死亡。1 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症状与血糖下降浓度并不完全平行。有的病人(如糖尿病)血糖达3mmol/L,即出现低血糖现象,而有的病人(慢性器质性损害,或胰腺外肿瘤)血糖低至1.1~1.5mmol/L,症状不明显。低血糖症的表现是大脑电活动学紊乱的结果,为神经低血糖症,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1.1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出现冷汗、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皮肤苍白,但神志尚清,若不及时补糖则发展为第二阶段。

    作者:许东霞;艾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颈肋综合征8例

    颈肋综合征并不少见,但在临床上往往被误诊,我院自1990年以来发现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2~64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6年。临床主要表现:颈肩臂刺痛伴有麻木,有时放散至手指,头喜偏向患侧,白天较重,卧床时则减轻。如血管受累时手指出现肿胀、发凉、苍白和发绀等症状。

    作者:李俊营;滕进;梁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几种不宜与茶碱合用的药物

    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是一类常用的平喘药,因具有较强的气道平滑肌松弛和抗炎作用,抑制哮喘的迟发反应,促进粘液纤毛运动,改善呼吸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治疗的安全范围窄,其生物利用度与在体内消除速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当血药浓度超过治疗水平(>20mg/L)时,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严重者(血药浓度35mg/L)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本文将阐述一些不宜与茶碱合用的有关药物,旨在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用药的特别注意。

    作者:李晓红;张道仁;李丽莹;封仁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50例临床观察

    我院新生儿科自1999年以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各种严重疾病导致胃肠应激性溃疡的患儿,禁食后给思密达经鼻饲管治疗应激性溃疡,经过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晓;李咏梅;李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嵌趾甲20例的治疗体会

    嵌趾甲临床常见,就其治疗介绍如下。1 趾甲形态正常,甲缘有钩长入甲沟内,偶发疼痛或感染。治疗方法:炎症期休息、抗感染局部引流换药、热敷、预防复发方法,修趾甲时要将拇趾甲两侧留在甲沟的远端不要修的过短,穿平跟鞋。2 拇趾甲一侧或两侧边缘内翻生长,压迫甲沟内组织,行走时疼痛,甲沟周围组织红肿,多样并发化脓性感染。首先抗感染治疗,局部引流,常规换药,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首先常规消毒局麻下在趾甲的患侧作一梭形切口,自趾甲皱襞端1.5cm处至趾末端0.5cm处为止,切除包括趾甲周围组织,用锐利的剪刀剪除趾甲外1/4,同时仔细搔刮甲床,彻底清除趾甲基质,以及过度生长的组织,然后在趾甲近、远端各缝合一针,用油沙条包扎,两周折线。3 趾甲形态正常,但甲唇肥大,阻塞甲沟,使周围皮肤红肿,返复感染。治疗,首抗感染,炎症消退后,在常规消毒、局麻下行切口距拇趾甲缘外侧2~3毫米,自趾甲皱襞端至趾甲未端0.5cm为止,以梭形切口,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的冠状面应呈三角形,冲洗后缝合,两周后折线。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紫草油纱条对乳癌术并发皮瓣坏死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若术后治疗护理不当,则往往出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作者在外科换药工作中,对乳癌术后并发症患者采用本院制剂紫草油纱条外敷换药治疗观察135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孟琼;高会宁;路艳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眶-上颌-颧骨(弓)骨折体会

    颧骨(弓)容易遭受外伤而发生骨折。骨折后出现面部凹陷畸型、功能障碍、面部结构失调,因此要求精确的复位固定。1995年以来,我科对5例眶-上颌-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进路整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宗玲;邢有利;张双全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麦粒肿50例

    麦粒肿在眼科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占我院眼科门诊病人的10%,以往的治疗方法以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或切开引流,病程较长,增加病人思想负担,经采用针刺疗法,观察、护理简便,大大缩短了病程,减少了病人的开支,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胡燕明;柯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226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省梅毒发病急剧上升,其临床表现特点有些新变化,现将1996-08~1998-03在本所门诊确诊治疗的早期梅毒226例做以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潜;朱长林;佟永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服用吡哌酸的副反应

    吡哌酸是我国1980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疗效显著。尤其对痢疾杆菌疗效更佳。临床应用较广,但其不良反应不被重视。近3年,我们应用吡哌酸治疗肠炎和菌痢,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皮疹 本组有4例病人服药后24h出现皮疹。主要为红色丘疹,躯干部多见,有较明显瘙痒感,其中1例有荨麻疹样反应。查体无其它阴性体征,病人自感皮肤瘙痒即停药,停药后48h皮疹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2 泌尿系统改变 本组有2例病人出现乳白色尿,似汤状。其中1例伴有尿常规改变,伴有下腹部不适感。镜检WBC、RBC有增多,蛋白(+)均在服药前48h后出现。无性别差异,即往无肾脏病史及白色尿史。即立刻停药,停药后短12h,长24h尿色及常规正常。3 神经系统改变 本组有2例病人以肠炎入院,投给常规量吡哌酸2次/d口服,次日腹泻明显好转,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即停药查体情况良好,无其它阳性体征改变,停药48h症状消失,以前均无此病史。4 胃肠道反应 本组有4例病人用吡哌酸1d后自感胃部不适,并有灼热感。嗜食、进食后恶心未吐。服药2d后症状加重,即停药后24h症状消失,并有食欲感。

    作者:张秋玲;张维民;贾银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络合碘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络合碘是一种含碘的高效消毒剂,即聚乙烯吡咯酮碘。它既保持了碘的杀菌能力,又克服了无机碘的刺激性和副作用。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者:刁宏伟;孙红艳;王力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