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肋综合征8例

李俊营;滕进;梁冰

关键词: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手指, 症状, 血管, 误诊, 卧床, 年龄, 麻木, 颈肋, 颈肩, 放散, 发绀
摘要:颈肋综合征并不少见,但在临床上往往被误诊,我院自1990年以来发现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2~64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6年。临床主要表现:颈肩臂刺痛伴有麻木,有时放散至手指,头喜偏向患侧,白天较重,卧床时则减轻。如血管受累时手指出现肿胀、发凉、苍白和发绀等症状。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接受人工流产术的病人120例,全部给予静脉异丙酚全身麻醉,观察全麻的起效时间,维持、苏醒时间,心血管和血氧变化,宫口的松弛情况及异丙酚的副作用。结果:起效迅速,维持麻醉苏醒时间适当,苏醒快,心血管反应尚可耐受,血氧无明显变化,宫口松弛良好,副作用很少。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且便利。

    作者:李群;赵立卓;李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小剂量甘露醇间歇氧疗脑活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1996~1998年,我院采用小剂量甘露醇,间歇高、低浓度氧疗,脑活素联合治疗HIE,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铭;齐月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氯胺酮静脉全麻复合芬氟合剂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芬氟合剂(I)对氯胺酮(K)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10岁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I+K;B组:K,记录用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结果:心率、呼吸频率、用药量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血氧及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K与I合用于静脉全麻是可行的。

    作者:袁隽明;侯晓辉;冯翠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附10例临床分析)

    随着胆囊切除术的数量增多,胆管损伤也有增高的趋势,引起医学界同道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本院一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人,着重讨论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8例为发生于本院,2例由外院转至我院行二次手术治疗。1.2 胆管损伤情况 10例病人中5例为胆囊结石,5例为胆囊炎。其中6例为急诊手术,4例为择期手术,均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附加T型管引流术。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右肝管及副肝管各1例,肝总管2例。损伤原因主要是解剖结构变异及局部炎症粘连所致解剖层次不清。

    作者:王滨男;慕海峰;王盛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小剂量硝酸甘油滴鼻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围诱导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将原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属ASAⅡ~Ⅲ级的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病例入手术室后,均以安定10m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5mg/kg+司可林2mg/kg快速诱导插管,术中以氧气+异氟醚持续低流量吸入麻醉维持。诱导前3minA组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滴鼻,B组给予相应毫升数的生理盐水。并分别在给药后1min、4min、7min详细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2 结果 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病情、术式及手术时间、入室血压、心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诱导期用药组在滴鼻后2min,收缩压、舒张压、心肌耗氧量都开始下降,心率呈轻度上升趋势,而未用药组的各项生命指征显著增高,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3 讨论 围诱导期因各种因素的刺激及应激反应极易导致体内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使血压升高,心率增高,心肌耗氧量极剧增高,这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人极为不利,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全甚至心梗的产生。而硝酸甘油不仅可以使容量血管扩张,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降低血压,而且还可以明显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狭窄的冠状血管以及侧支血管,并使冠脉血流重新分布,增加心肌供血。硝酸甘油经粘膜迅速吸收,2~3min出现作用,3~10min达到高峰,可维持15min。

    作者:杨春华;赵晓冬;李艳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KS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303例临床分析

    KS治疗仪是一种光热复合治疗仪,可用于妇产科常见的外阴、宫颈疾病的治疗。我院自1997年开始选用KS-5A治疗仪,共治疗宫颈糜烂30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我院妇科门诊随机就诊者均为已婚妇女。22~30岁89例,31~40岁165例,41~61岁的49例。宫颈糜烂Ⅰ°37例,Ⅱ°138例,Ⅲ°128例。

    作者:徐美玲;李咏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肺水肿的护理

    我科自1996-1999年抢救4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急性肺水肿患者,除2例分别因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死亡外,均抢救成功。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均为急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35例。年龄13~50岁,其中13~25岁40例,占93%,除1例喷洒农药后造成中毒外,其余均为自服,包括DDV中毒21例,占46%。乐果中毒23例,占54%,本组病例喷洒农药者在6h后出现肺水肿,自服者一般都在吞报后30min至2h后发生。

    作者:袁巍;贾春丽;张鹏云;周丽娜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我院自1998-03成立康复中心以来,收治偏瘫病人83例,结合对这些病人的康复护理和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1 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环境的性质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它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我们为病人提供优美清洁的环境,适宜的室温(18℃~20℃),合适的湿度(50%~60%),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消除噪音,给病人创造健康和快乐的气氛,及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从而使病人愉快地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

    作者:杜秀翠;耿艳慧;耿德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心理因素又可以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心理因素同癌症的诱发和复发及康复或恶化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找出癌症病人的多种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发现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掌握心理变化的规律,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正确实施,对癌症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立华;乔玉兰;卢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误诊分析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渐上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并成为新的妇科急腹症,目前误诊率甚高,已被人们所重视。在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中有4例经开腹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双子宫双侧卵巢瘤合并妊娠1例

    患者女,22岁,已婚。该患腹部包块2年余,闭经2个月,近日腹部疼痛,于1995-10-23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单侧卵巢囊肿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该患15岁来潮(6~7d)/(28d)色鲜,无腹痛现象,白带不多。末次月经为1995-08-20。该患闭经后有恶心、呕吐等轻度早孕反应,未经治疗自然好转。

    作者:方红;王虹;李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限食减轻兴奋毒性及代谢性脑损伤并改善行为预后

    减少热量摄入以延长实验动物生命的方法已被广泛报道,限食可减少年龄相关肿瘤及免疫缺陷的发展,并减轻某些器官中细胞氧化损害。限食延长寿命的机制可能与减少线粒体氧自由基有关。近的资料表明,限食可减缓脑老化过程,如在大鼠中限食可抑制老化所致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增加,且限食大鼠比任意喂养(AL)同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强。

    作者:吴晓玉;王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颈肋综合征8例

    颈肋综合征并不少见,但在临床上往往被误诊,我院自1990年以来发现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2~64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6年。临床主要表现:颈肩臂刺痛伴有麻木,有时放散至手指,头喜偏向患侧,白天较重,卧床时则减轻。如血管受累时手指出现肿胀、发凉、苍白和发绀等症状。

    作者:李俊营;滕进;梁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30例花斑癣实验分析

    花斑癣菌病是常见的皮肤真菌病,它确诊的技术还未普及,尤其是与白癫疯等的鉴别诊断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对花斑癣菌病造成许多误诊。皮肤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是引发本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花斑癣菌可以寄生于健康皮肤而不致病,但通过我们对30例花斑癣菌病的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者的皮肤上不存在花斑癣菌。为了进一步搞清花斑癣菌在皮肤表层中的寄生形态及其变化,以及健康皮肤上是否携带,我们对30例花斑癣菌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李东升;马心慧;杨绍忠;殷石;马文成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微型钛板骨间固定治疗Lefort Ⅰ型骨折1例

    颌骨骨折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普遍认为颌间固定是为确实可靠的,而且愈合咬合关系为满意。但是它突出的缺点是长时间的颌间固定影响患者说话和张口进食,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者,颌间固定妨碍口腔护理,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而发生肺部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 本病例在保证恢复咬合关系的前提下,根据骨折部位,使用微型钛板骨间固定治疗Lefort Ⅰ型骨折。 逢某某,因外伤而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面中1/3偏向右侧,咬合关系错乱,呈开牙合状态。手术方法:于上颌口内做切口,沿前庭沟横行切开,在上颌第1磨牙至对侧第1磨牙前庭沟反折处做切口,切透骨膜至骨面,以骨膜分离器于骨面上分离,显露上颌骨骨折线,沿骨折线充分撬动,使移位的骨块复位,然后用微型钛板固定,冲洗缝合。术后创口Ⅰ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1周出院。 生物相容性好,固定骨板后,可终生不取出,钛镙钉固定力强,机械效力好,它不同于骨科螺钉和克氏针,它和传统的颌间固定法一样,钛板固定,完全能够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 对于新骨折者,旋入颌骨内的镙钉,可便于对骨折的手法复位;对复杂性的颌骨骨折,此法需要合并应用颌间固定法,但固定期间明显缩短,3~4d即可解除。 微型钛板骨间固定,大优点是固定期间可以张口进食,虽然颌骨骨折后咬合无力,不能咀嚼硬的食物,但它避免了颌间固定后,只能依靠从牙缝隙里进全流食之苦,并保持口腔的卫生、牙的清洁。另外,骨折固定期间方便病人的口腔护理,尤其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危重病人,可以随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避免了误吸窒息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本方法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切口在口内,术后颌面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周拆线,出院。

    作者:郑新;李晓刚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浅谈糖尿病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

    近几年,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作者在本院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感到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显著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总结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将有助于整体护理的进一步深入进行。现将我们应用的几种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全慧荣;张英丽;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清开灵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我们应用清开灵治疗上感,效果理想,现以清开灵治疗上感30例及非清开灵治疗10例对照观察疗效,并分析如下。1 病例选择 40例均为门诊接受治疗的病人,全部病人均有发热,部分病人伴有咳嗽、咽痛、头痛、流涕。发热时间均在1-2d,排除扁桃体肿大者。末梢血象白细胞数小于10×109/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刘晶洁;李咏梅;曲文怀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双子宫畸形12个月内连续2次妊娠1例

    患者,35岁,于1991-05-14因停经45d,恶心、呕吐来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畸形。左侧子宫饱满,增大。右侧子宫常大,软,双侧附件未融及明显异常,尿妊娠试验阳性。对左侧子宫进行扩宫及吸刮术,刮出物可见绒毛组织。手术经过顺利,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胎盘组织。术后3d,患者自述仍有恶心、呕吐等反应,来我院做B超发现右侧子宫内妊娠囊,逐行右侧子宫扩宫及吸宫术,刮出物可见绒毛组织,遂病理报告为胎盘组织。1992-03-20该患因停经48d来我院门诊,做盆腔彩超示双侧子宫、均见妊娠囊,先行右侧子宫扩宫及吸刮术,刮出物见绒毛组织,同时行左侧子宫扩宫及吸刮术,刮出物见绒毛组织,送病理均回报为胎盘组织。小结 临床上双子宫并不罕见,但双侧宫腔同时妊娠极少见,一年内连续二次双子宫同时妊娠更是罕见。应注意与子宫肌瘤、双胎、早孕鉴别,及时明确诊断对宫腔手术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仁科;赵英健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髌骨断层截骨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部分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需作髌骨部分切除。由于髌韧带重建后,髌骨受髌韧带牵拉整体下移,髌股关节失去原有的运动过程中的对应关系而产生损害。使得原本不严重的损伤,在短时间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我们设计了髌骨断层截骨术,恢复髌骨高度,髌韧带重建后不产生“错格”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维持髌骨原有功能。

    作者:庄茂林;李勇;邢长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重症出血热诱发室颤5例处理体会

    本科近3年来抢救重症出血热病人168例,其中,5例因低血钾诱发心室颤动,经抢救3例成活,2例死亡。现将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