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丰;尤海燕
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是一类常用的平喘药,因具有较强的气道平滑肌松弛和抗炎作用,抑制哮喘的迟发反应,促进粘液纤毛运动,改善呼吸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治疗的安全范围窄,其生物利用度与在体内消除速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当血药浓度超过治疗水平(>20mg/L)时,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严重者(血药浓度35mg/L)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本文将阐述一些不宜与茶碱合用的有关药物,旨在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用药的特别注意。
作者:李晓红;张道仁;李丽莹;封仁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本文就冠心病猝死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护士应掌握冠心病猝死的诊断 猝死的特点是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头部后仰,双眼向上直视,有些病人伴四肢强直性痉挛,抽搐;此时大动脉触不到搏动,心音消失。护士发现此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按ABC顺序心肺复苏。
作者:张丽娟;王春艳;吴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院于1995~2000年用乌苏里江制药厂生产的精制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0~68岁,平均56岁。其中高血压病15例,意识不清4例,失语10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肢体瘫痪。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有高血压病10例,失语8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肢体瘫痪。以上两组病人发病均在1个月内。且经头部CT证实脑内有梗死灶。符合中华医学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两组病人在临床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做血流变学检查对比。
作者:王宏涛;贾银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万乃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差别。方法: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万乃洛韦0.3,2次/d,疗程14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0.2,5次/d,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率为56.67%,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高,安全性好,服药方便,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敏;尤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洛汀新是新合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我院自1998年来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疗效显著。现就3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高血压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5~67岁,平均50岁。其中Ⅰ期16例,Ⅱ期9例,Ⅲ期7例。血压波动在22~34.6/13.2~19.1KPa之间。
作者:袁宝成;贾玉茹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2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发病以外伤居多,发病后因血管痉挛导致脑损害加重,病情预后极差,采取积极抗血管痉挛是治疗的关键一步,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桂芝;徐峰;夏淑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急救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而护理工作在急救专业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创伤性休克的表现及抢救原则1.1 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病人精神兴奋,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变化不大或舒张压升高,脉压变小,尿少等。 休克抑制期:病人表情淡漠,感觉迟钝,口唇、指端发绀,四肢厥冷,脉细速,进行性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作者:黄文桂;王晓钧;于晓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避免牙槽骨的吸收,利于义齿的固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保留天然牙。对称性保留使义齿面背曲线圆滑一致,使修复后容易达到牙合平衡;保留有对牙合的天然牙,能更有利恢复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
作者:王洪升;白莉学;陈玉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是关系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成功与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就1988~1998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科自1996-1999年抢救4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急性肺水肿患者,除2例分别因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死亡外,均抢救成功。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均为急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35例。年龄13~50岁,其中13~25岁40例,占93%,除1例喷洒农药后造成中毒外,其余均为自服,包括DDV中毒21例,占46%。乐果中毒23例,占54%,本组病例喷洒农药者在6h后出现肺水肿,自服者一般都在吞报后30min至2h后发生。
作者:袁巍;贾春丽;张鹏云;周丽娜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随着胆囊切除术的数量增多,胆管损伤也有增高的趋势,引起医学界同道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本院一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人,着重讨论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8例为发生于本院,2例由外院转至我院行二次手术治疗。1.2 胆管损伤情况 10例病人中5例为胆囊结石,5例为胆囊炎。其中6例为急诊手术,4例为择期手术,均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附加T型管引流术。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右肝管及副肝管各1例,肝总管2例。损伤原因主要是解剖结构变异及局部炎症粘连所致解剖层次不清。
作者:王滨男;慕海峰;王盛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男,18岁,1991-07-26入院。查体:贫血外观,皮肤粘膜无黄染,肝未触及,脾左肋下1.0cm,质软,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5×109/L,中性0.60,杆状0.04,淋巴0.34,红细胞2.8×1012/L,血小板7.5×109/L,肝功正常,HBsAg(-)尿常规PR(+)。B超:肝实质切面回声光点略增粗,脾大,胆结石,肾正常。骨髓涂片,骨髓三系增生。追问家族史,其兄死于肝豆状核变性。查眼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25mg/L(300mg/L),血清铜26.7ug%(55.7~137.5ug%)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HLD)。 讨论:本病是营养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临床出现肝硬化,椎体外系症状和眼角膜KF环时诊断并不困难,本例患者出现脾大,临床上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造成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1)脾脏肿大,引起的脾功能亢进,(2)肝实质切面回声光点略增粗,可能有早期肝硬化存在,因肝硬化的存在可发生贫血。
作者:张先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溃疡病出血患者,大多数需住院治疗,对于部分病情较轻、不需要手术和住院的患者,除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调养是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般饮食原则:采用少粗纤维或无粗纤维的食物,饮食温度应偏冷,以手臂及口唇接触时感觉凉为宜;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食物;少食多餐。 出血初期:如初发、出血量不多、年纪又较轻、无穿孔等急腹症,不存在手术指征,一般可不必禁食。急性期以流质为主,可选用鲜牛奶、米粉、白糖、麦乳精为主要食物,豆浆等。进餐4~5次/d,1次/2~3h时进餐,量不超过150ml/次。
作者:王冰;代翠;张爱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说明镁与心脏病有关。补充镁能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本文对40例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0例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39~79岁。病程3个月~15年。20例中,室性早搏12例,阵发性室上速2例,房性早搏4例,阵发性房颤和窦速各1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0~75岁。病程2个月~16年。室性早搏13例,房性早搏及阵发性房颤3例,阵发性室上速1例。两组情况基本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韩秀华;秦晓玉;赵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截根术是治疗多根牙牙周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但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并不普遍,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十几例病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导如下。1 适应证 ①多颗牙根有严重牙周损害以及根分枝有病变,松动不超过Ⅰ°。②多根牙根因根尖周病范围超过根尖1/2,用根管治疗不能消除根尖周病,但其余根管可以进行根管治疗的。③作过根管治疗或塑化治疗的多根牙,其中根合并严重根尖周病者。④磨牙因外伤或牙再植术中引起根折断者。
作者:张鹤鹃;张桂萍;李永良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复杂,死亡率高。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做好床边护理是提高治疗率,防止合并症,减少死亡率发生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院8年来收治60例AMI患者的床边护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田璐;刘淑娟;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了提高护生临床实习及教学质量,我们实施双向评教评学方法,并开展“无记名问卷考评”等活动,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掌握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动态,及时纠正或调整教学计划,个人问题及时教育帮助,达到鼓励先进,积极进取,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丽燕;刘立森;王秀丽;李艳萍;陈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十二指肠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损伤后的诊断、治疗都很困难,故伴有很高的并发症和死亡。哈医大二院1980~2000年共诊治十二指肠损伤40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1例,女9例。小年龄18岁,大年龄65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穿透伤12例、挤压伤14例、上肢撞伤14例。伤后就诊时间:1~6h26例,8~10h12例,12~24h2例。
作者:张日赤;贾晶群;马惠敏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部分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需作髌骨部分切除。由于髌韧带重建后,髌骨受髌韧带牵拉整体下移,髌股关节失去原有的运动过程中的对应关系而产生损害。使得原本不严重的损伤,在短时间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我们设计了髌骨断层截骨术,恢复髌骨高度,髌韧带重建后不产生“错格”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维持髌骨原有功能。
作者:庄茂林;李勇;邢长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女,22岁,已婚。该患腹部包块2年余,闭经2个月,近日腹部疼痛,于1995-10-23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单侧卵巢囊肿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该患15岁来潮(6~7d)/(28d)色鲜,无腹痛现象,白带不多。末次月经为1995-08-20。该患闭经后有恶心、呕吐等轻度早孕反应,未经治疗自然好转。
作者:方红;王虹;李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