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洛汀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

袁宝成;贾玉茹

关键词:洛汀新,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压波动, 临床资料, 疗效显著, 年龄, 合成, 报告
摘要:洛汀新是新合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我院自1998年来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疗效显著。现就3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高血压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5~67岁,平均50岁。其中Ⅰ期16例,Ⅱ期9例,Ⅲ期7例。血压波动在22~34.6/13.2~19.1KPa之间。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肋综合征8例

    颈肋综合征并不少见,但在临床上往往被误诊,我院自1990年以来发现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2~64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6年。临床主要表现:颈肩臂刺痛伴有麻木,有时放散至手指,头喜偏向患侧,白天较重,卧床时则减轻。如血管受累时手指出现肿胀、发凉、苍白和发绀等症状。

    作者:李俊营;滕进;梁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损伤40例诊治体会

    十二指肠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损伤后的诊断、治疗都很困难,故伴有很高的并发症和死亡。哈医大二院1980~2000年共诊治十二指肠损伤40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1例,女9例。小年龄18岁,大年龄65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穿透伤12例、挤压伤14例、上肢撞伤14例。伤后就诊时间:1~6h26例,8~10h12例,12~24h2例。

    作者:张日赤;贾晶群;马惠敏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七氟醚与异丙酚清醒的比较

    本文比较七氟醚与异丙酚清醒的差异。1 对象和方法 ASAⅠ到Ⅱ级,年龄从20~60岁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手术为4h以内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术前药,阿托品0.01mg/kg,术前30min前肌注,诱导用异丙酚0.15~2.0mg/kg,肌松药用万可松,两组都用硬膜外镇痛。手术中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麻醉维持七氟醚组O240%(2L/min),笑气60%(3L/min),七氟醚0.7%(呼气浓度),异丙酚组O240%(2L/min),笑气60%(3L/min),异丙酚6mg/kg后持续注入。术中,七氟醚,异丙酚用量不变。

    作者:程丽敏;杨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可调式肢体固定带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临床上为保证躁动病人及全麻术后病人的安全,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常使用肢体固定带,以往习惯使用捆绑式固定带,易损伤躁动病员的肢体,影响血液循环,使输液不能顺利进行。为此,自制了可调式肢体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凤云;邵阳;苏义文;崔广平;李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记忆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记忆,文献报道较少。作者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RC),对19例60岁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记忆测验,并与20例60岁以上的正常人测验结果作对照研究。

    作者:孟良;曲文怀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浅谈糖尿病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

    近几年,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作者在本院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感到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显著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总结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将有助于整体护理的进一步深入进行。现将我们应用的几种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全慧荣;张英丽;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AMI静脉溶栓14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7-10~1999-08对14例AMI病人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胸痛6h以内开始溶栓者血管再通率70%(7/10),超过6h为50%(2/4),无明显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庞洪飞;张洪彬;徐国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波依定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波依定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持续24h稳定的降压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予以口服波依定5mg/d,1周后血压未下降,加服DCT25mg/d或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疗程4W。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3.11%,加服DCT或倍他乐克后达100%。结论:波依定可有效地降压,且对血糖、血脂无影响。

    作者:莫宁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患者男,18岁,1991-07-26入院。查体:贫血外观,皮肤粘膜无黄染,肝未触及,脾左肋下1.0cm,质软,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5×109/L,中性0.60,杆状0.04,淋巴0.34,红细胞2.8×1012/L,血小板7.5×109/L,肝功正常,HBsAg(-)尿常规PR(+)。B超:肝实质切面回声光点略增粗,脾大,胆结石,肾正常。骨髓涂片,骨髓三系增生。追问家族史,其兄死于肝豆状核变性。查眼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25mg/L(300mg/L),血清铜26.7ug%(55.7~137.5ug%)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HLD)。 讨论:本病是营养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临床出现肝硬化,椎体外系症状和眼角膜KF环时诊断并不困难,本例患者出现脾大,临床上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造成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1)脾脏肿大,引起的脾功能亢进,(2)肝实质切面回声光点略增粗,可能有早期肝硬化存在,因肝硬化的存在可发生贫血。

    作者:张先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真菌直接镜检在诊断皮肤病中的意义

    真菌性皮肤病的检查方法有很多种,而自患部取材直接镜检找真菌菌丝或孢子的方法,不仅简单快速,而且对真菌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价值,现将我院春季收检的拟诊断真菌性皮肤病的315例标本镜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英伟;马叶春;王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误诊分析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渐上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并成为新的妇科急腹症,目前误诊率甚高,已被人们所重视。在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中有4例经开腹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床旁血透抢救危重病人13例体会

    床旁简易血液透析疗法为抢救危重病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为基层医疗单位抢救急性肾功衰竭或不易搬动的危重病人创造了抢救条件和时间。我院透析中心自1999-05~2000-05,抢救各科室重危病人13例,现将透析和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心理因素又可以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心理因素同癌症的诱发和复发及康复或恶化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找出癌症病人的多种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发现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掌握心理变化的规律,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正确实施,对癌症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立华;乔玉兰;卢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胃癌术前营养支持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5年生存率有益,但对营养支持辅助化疗的效果尚存在分岐。我们对3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变,以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及辅助化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英;赵金早;程玉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中草药防治化放疗毒副作用疗效观察

    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毒副作用严重,在临床上我们应对中草药防治放疗、化疗毒副作用进行了一些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癌症放疗或化疗5例,均为男性,年龄50~73岁。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表现在脱发、厌食、恶心、呕吐、消瘦、腹胀、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我们使用中草药防治,方法;扶正荡邪、健脾强胃、清热解毒、滋防益肾、活血化淤。处方:生脉饮、香砂六君子汤、黄连解毒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加减交替使用。临床观察:化疗或放疗,使用中草药的患者,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有所下降,并均在正常范围,病人体重无减轻,有的还有所增加,免疫力增强,但病人化疗、放疗后,脱发症状仍存在。2 讨论 癌症病人使用中草药防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并能使癌症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化疗、放疗,充分杀灭残存的癌细胞,从而提高癌症的治愈率,或5年、10年生存率。从目前来看,中草药防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确实可行,还恳望广大同仁继续研究完善。

    作者:徐桂芝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护理教学中双向考评的意义

    为了提高护生临床实习及教学质量,我们实施双向评教评学方法,并开展“无记名问卷考评”等活动,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掌握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动态,及时纠正或调整教学计划,个人问题及时教育帮助,达到鼓励先进,积极进取,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丽燕;刘立森;王秀丽;李艳萍;陈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冠心病猝死的抢救护理体会

    本文就冠心病猝死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护士应掌握冠心病猝死的诊断 猝死的特点是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头部后仰,双眼向上直视,有些病人伴四肢强直性痉挛,抽搐;此时大动脉触不到搏动,心音消失。护士发现此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按ABC顺序心肺复苏。

    作者:张丽娟;王春艳;吴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经颅检查脑血管病6361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病人的脑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从而为临床提供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为诊断依据。现将636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淑香;柯彬;李萍;王文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络合碘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络合碘是一种含碘的高效消毒剂,即聚乙烯吡咯酮碘。它既保持了碘的杀菌能力,又克服了无机碘的刺激性和副作用。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者:刁宏伟;孙红艳;王力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限食减轻兴奋毒性及代谢性脑损伤并改善行为预后

    减少热量摄入以延长实验动物生命的方法已被广泛报道,限食可减少年龄相关肿瘤及免疫缺陷的发展,并减轻某些器官中细胞氧化损害。限食延长寿命的机制可能与减少线粒体氧自由基有关。近的资料表明,限食可减缓脑老化过程,如在大鼠中限食可抑制老化所致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增加,且限食大鼠比任意喂养(AL)同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强。

    作者:吴晓玉;王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