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银花
目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与MRI表现并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先后行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并统计两种检查方法检测出的病灶数量、位置、直径大小;记录检查所需要的费用、操作时间.结果:90例患者中,两种检查均以基底节、额叶、内囊等部位检出病灶较多;MRI发现的病灶总数约为CT发现的2.8倍;MRI、CT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7.78% 、78.89%,MRI检出率及病灶数量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小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大病灶检出率以及检查病灶大小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操作时间和费用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早期影像学表现,MRI较CT更能清晰准确地发现小病灶,病灶检出率更高,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更高,结合早期临床体征,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但相比于CT检查,需要更长时间,且费用更高,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手段.
作者:桑国朝;张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尿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16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常规检测与CRP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阳性率、检测时间、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阑尾炎类型的检出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检测结果的满意度.结果:尿常规组检测时间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CRP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以及急化脓性阑尾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组患儿家属对检测结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检测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阳性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较高,但是存在检测时间较长的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
作者:王珊珊;张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23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3例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61例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治疗组62例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的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P=0.029;治疗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的心血管、呼吸内科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P=0.014;且治疗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P=0.002.结论:针对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莹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乳腺纤维瘤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研究组采取环乳晕切口手术.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较少,可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且术后乳房美观效果较好,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作者:杨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螺旋CT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或CTA(CT血管造影)等方法确诊为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25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征象.结果: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CT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脂肪间隙积液;腹腔积液;肠壁强化不均匀;肠系膜含气征.结论:螺旋CT在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诊断上具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陈文瑞;陈茂恩;游剑雄;李昌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片用于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4例(48.00%),有效23例(46.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17例(34.00%),有效20例(4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燕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照其采取的不同术法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采取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术+骨瓣复位术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肿清除率上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术创伤更小、手术耗时更少,预后更好,不必术后进行颅骨修补,其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宁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社区中开展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的6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对应的药物开展治疗,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社区全科医学保健,并进行健康指导.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各项指标,除HDL-C接近外,都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对照组31人有26人取得了效果,有效率是83.87%;观察组31人有29人取得了效果,有效率是93.55%.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通过使用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升老年常见慢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矫正其身体的各项指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孟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BMI(体重指数)、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 ~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以用药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MI指数、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BMI指数、2hPG、FPG、HbAlc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能降低BMI指数,改善生活质量,可推广.
作者:任启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因桡骨远端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用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41例则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结核病患者20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核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核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给予结核病患者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郑淑霞;廖雅萍;郑财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视屏终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探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诊断干眼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干眼患者280例,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以下数据:泪间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分析评分和睑板缺失评分.而后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和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merⅠtest.SIT).应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干眼相关指标与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McNemar法比较2种方法的泪膜异常检出率.结果: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与泪膜破裂时间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系与SIT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280例疑似干眼患者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发现泪膜异常者252例,正常28例,检出率90.00%(252/280),而传统方法发现泪膜异常者205例,正常75例,检出率73.25%(205/280),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可通过对泪膜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大大提高干眼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雪英;陈艳花;欧春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AMI患者,共70例;病例选取的时间是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将施予常规护理的35例作为对照组,将施予综合护理干预的35例作为护理组,对比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张荣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红外线加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红外线加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外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线加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劲昭;韩转定;鸿辉;陈明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对于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疑似早期异位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经阴道三维超声与断层超声显像技术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作为A组,患者并接受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以其结果为B组,以病理结果与患者定期随访资料作为C组,以评估经阴道三维超声与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结合应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者中的价值.结果:探究显示,(1)在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中经证实有90例确诊早期异位妊娠,另6例不存在早期异位妊娠,A组确诊患病人数且与C组一致人数有85例,确诊未患病人数与C组一致人数有4例,B组确诊患病人数且与C组一致人数有79例,确诊未患病人数与C组一致人数有2例,组之间存在差异;(2)A组对于异位妊娠的边界、内部回声结构、与周围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及卵黄囊的显示情况均优于B组,两组有明显区别,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怀疑存在早期异位妊娠的患者,推荐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与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结合的检查手段,其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异位妊娠病灶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郑秋霞;林炳钦;张逸仲;李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介入组(3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治疗,介入组患者予以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和介入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介入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 和6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88.57%vs 68.57%)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造影诊断及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刘昱峰;郭海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抢救,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虽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促醒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一氧化氮(NO)水平则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疗效较佳,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清醒时间以及后遗症,同时还能减少ET-1含量和提高NO水平改善患者病理损害.
作者:李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间苯三酚结合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宫颈水肿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结合阿托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97.50%;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50%.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宫颈水肿患者的过程中,将间苯三酚与阿托品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率,且能够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秀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中实施高危型HPV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本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妇女1000例为实验组,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其均接受高危型HPV检测,若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则进一步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同时选取100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妇女为对照组,其同时接受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测,对2组检测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组筛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86.54%,特异度为86.44%,准确率为86.50%,阳性预测值为90.07%,阴性预测值为81.88%.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实施高危型HPV检测,可以为其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意义重大.
作者:毛毅影;钟继生;梁罕超;杨桂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六A原则在助产士团队品格塑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定样本连续调查法选取中山市三级甲等中医院助产士团队28人进行六A课程培训,培训按照六个原则先后顺序进行,培训前后使用团队品德量表对培训效果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K-S检验、Cronbach'sα 系数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培训前后调查得分差异显著(P<0.050).其中乐观、信任、正直3个维度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0).结论:六A原则培训课程对改善助产士团队的品格有效果.
作者:章琳;梁晓晖;张月群;龚燕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