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内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5.65%VS 82.61%),统计学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再出血率等方面均明显降低,统计学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4.35%VS 15.22%),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安全可靠,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成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维生素D治疗(400IU/d),观察组则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800IU/d),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佝偻病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有效追赶成长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佝偻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有效追赶成长率、血钙含量25(OH)D含量、骨钙素较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能有效预防佝偻病发生,且不会造成并发症的增加.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结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16例行产检及分娩孕妇,对其TPOAb、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即甲功低下的TPOAb阴、阳组(C、D组),甲功正常的TPOAb阴、阳组(A、B组),比较不同甲功及TPOAb孕妇的孕周、甲状腺激素水平,另比较新生儿情况及妊娠并发症.结果:C、D组FT3、FT4低于A、B组,TSH高于后两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4组新生儿胸围、头围、体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SH联合TPOAb与产科并发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孕期开展针对性筛查及治疗,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有改善作用.
作者:谢远强;黄思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术后开展延伸护理对重复人工流产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4月 ~2017年8月收入90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避孕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避孕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避孕套、避孕药避孕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组体外射精、安全期避孕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避孕知识,掌握正确避孕措施,降低临床上重复流产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素华;何燕梨;袁亭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非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心脏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所收治行产前心脏筛查孕妇1890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和四腔心切面法对其心脏畸形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890例非高危胎儿共计检出心脏畸形13例,检出率为0.69%.其中存在2例漏诊,包括1例房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诊断准确率为86.67%.结论:非高危胎儿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产前检查,可借助四腔心切面和流出道切面对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观察,有助于及早检出心脏畸形,对于降低新生儿心脏畸形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小莉;魏海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将针对应用益生菌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价值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消化科92例需肠内营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预防相关性腹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泻、菌群失调、实现目标供给量时间、营养支持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4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38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95.65% 显著高于对照组82.60%,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消化科需要肠内营养患者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能够有效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症状,降低腹泻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尿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16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常规检测与CRP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阳性率、检测时间、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阑尾炎类型的检出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检测结果的满意度.结果:尿常规组检测时间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CRP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以及急化脓性阑尾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组患儿家属对检测结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检测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阳性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较高,但是存在检测时间较长的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
作者:王珊珊;张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中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对产妇产后催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282例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频电刺激穴位催乳,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天及3天泌乳量上升,泌乳充足者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天内及2天后乳涨状况比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乳涨产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天内子宫复旧状况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中频电刺激穴位辅助对产妇进行催乳,不仅可靠安全,并且有效方便,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黄翠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螺旋CT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或CTA(CT血管造影)等方法确诊为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25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征象.结果: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CT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脂肪间隙积液;腹腔积液;肠壁强化不均匀;肠系膜含气征.结论:螺旋CT在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诊断上具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陈文瑞;陈茂恩;游剑雄;李昌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我院中药制剂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中药制剂应用病例193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中药制剂临床应用情况.结果:1931例应用中药制剂患者的疾病类型涉及科室主要包括骨科(18.95%)、外科(17.71%)、 肝病科(16.11%)、 呼吸科(12.12%)和肾病科(6.32%);其中口服中药制剂使用占比(85.03%),片剂和丸剂合占比(57.90%),显著高于其他剂型(P<0.05);>45岁应用中药制剂患者占比(48.2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P<0.05).结论:我院应用中药制剂的主要科室包括骨科、外科、肝病科、呼吸科和肾病科,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口服剂型占比高,>45岁患者中药制剂应用程度高.
作者:谢锴标;陈震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PTH、hs-CRP、SF、HCT、Hb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TH、hs-CRP低于对照组,SF、HCT、Hb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RBC、HGB、P3-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中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减轻患者疼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暴晓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六A原则在助产士团队品格塑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定样本连续调查法选取中山市三级甲等中医院助产士团队28人进行六A课程培训,培训按照六个原则先后顺序进行,培训前后使用团队品德量表对培训效果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K-S检验、Cronbach'sα 系数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培训前后调查得分差异显著(P<0.050).其中乐观、信任、正直3个维度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0).结论:六A原则培训课程对改善助产士团队的品格有效果.
作者:章琳;梁晓晖;张月群;龚燕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抢救,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虽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促醒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一氧化氮(NO)水平则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疗效较佳,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清醒时间以及后遗症,同时还能减少ET-1含量和提高NO水平改善患者病理损害.
作者:李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elorme术对直肠脱垂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经腹悬吊术治疗,观察组行Delorme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肛管大收缩压(AMCP)和肛管静息压(ARP)指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MCP、AR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orme术用于直肠脱垂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蓓蓓;陈为民;黄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介入组(3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治疗,介入组患者予以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和介入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介入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 和6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88.57%vs 68.57%)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造影诊断及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刘昱峰;郭海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于2015年2月 ~2018年2月接收的138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9例,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肛周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黄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23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3例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61例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治疗组62例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的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P=0.029;治疗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的心血管、呼吸内科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P=0.014;且治疗组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P=0.002.结论:针对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莹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扶他林肠溶片和布洛芬片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及TNF-α 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 ~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风湿科门诊就医的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口服药物种类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片,实验组给予扶他林肠溶片.以5周为一个疗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血清VEGF及TNF-α 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肠溶片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降低血清VEGF及TNF-α 水平明显,缓解炎症反应明显优于布洛芬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伟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及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7例乙肝患者,均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HBV-M模式进行定性检测,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327例乙肝患者不同HBV-M模式下大三阳模式的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6.43%(108/112)、⑤模式[依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DNA阳性检出率为81.82%(18/22),高于其他模式(P<0.05);大三阳模式HBV-DNA水平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应用于乙肝患者HBV-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中,HBV-DNA阳性检出率高,对疾病的早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艳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视屏终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探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诊断干眼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干眼患者280例,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以下数据:泪间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分析评分和睑板缺失评分.而后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和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merⅠtest.SIT).应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干眼相关指标与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McNemar法比较2种方法的泪膜异常检出率.结果: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与泪膜破裂时间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系与SIT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280例疑似干眼患者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发现泪膜异常者252例,正常28例,检出率90.00%(252/280),而传统方法发现泪膜异常者205例,正常75例,检出率73.25%(205/280),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可通过对泪膜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大大提高干眼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雪英;陈艳花;欧春蓓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