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和预后

黄林

关键词:一次性, 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 肛周脓肿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于2015年2月 ~2018年2月接收的138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9例,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肛周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和预后

    目的:探讨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于2015年2月 ~2018年2月接收的138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9例,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肛周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黄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AMI患者,共70例;病例选取的时间是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将施予常规护理的35例作为对照组,将施予综合护理干预的35例作为护理组,对比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张荣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FGF生物蛋白海绵在促进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成纤维蛋白生长因子(FGF)生物蛋白海绵在促进烧伤残余肉芽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烧伤治疗后期形成残余肉芽创面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生理盐水湿敷创面,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FGF生物蛋白海绵贴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创面脱痂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采用温哥华瘢痕测量法(VSS)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创面脱痂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以及柔软度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生物蛋白海绵可以有效的促进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吴东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临床特点,评价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0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临床资料,按照1:1的分配比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组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方案,计算血肿清除率,并评价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血肿清除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Ⅳ ~ Ⅴ级4例,占比11.43%;对照组Ⅳ ~ Ⅴ级11例,占比31.4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58,P=0.04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容易诱发急性血肿扩大,早期复查确诊并进行显微外科手术,能较彻底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神经功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刘辉;王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螺旋CT对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诊断

    目的:探讨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螺旋CT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或CTA(CT血管造影)等方法确诊为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25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征象.结果: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CT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脂肪间隙积液;腹腔积液;肠壁强化不均匀;肠系膜含气征.结论:螺旋CT在肠梗阻并发肠缺血的诊断上具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陈文瑞;陈茂恩;游剑雄;李昌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维生素D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维生素D治疗(400IU/d),观察组则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800IU/d),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佝偻病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有效追赶成长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佝偻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有效追赶成长率、血钙含量25(OH)D含量、骨钙素较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能有效预防佝偻病发生,且不会造成并发症的增加.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运用六A原则塑造助产士团队品格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六A原则在助产士团队品格塑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定样本连续调查法选取中山市三级甲等中医院助产士团队28人进行六A课程培训,培训按照六个原则先后顺序进行,培训前后使用团队品德量表对培训效果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K-S检验、Cronbach'sα 系数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培训前后调查得分差异显著(P<0.050).其中乐观、信任、正直3个维度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0).结论:六A原则培训课程对改善助产士团队的品格有效果.

    作者:章琳;梁晓晖;张月群;龚燕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BMI(体重指数)、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 ~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以用药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MI指数、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BMI指数、2hPG、FPG、HbAlc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能降低BMI指数,改善生活质量,可推广.

    作者:任启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与MRI表现并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先后行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并统计两种检查方法检测出的病灶数量、位置、直径大小;记录检查所需要的费用、操作时间.结果:90例患者中,两种检查均以基底节、额叶、内囊等部位检出病灶较多;MRI发现的病灶总数约为CT发现的2.8倍;MRI、CT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7.78% 、78.89%,MRI检出率及病灶数量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小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大病灶检出率以及检查病灶大小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操作时间和费用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早期影像学表现,MRI较CT更能清晰准确地发现小病灶,病灶检出率更高,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更高,结合早期临床体征,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但相比于CT检查,需要更长时间,且费用更高,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手段.

    作者:桑国朝;张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视屏终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探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诊断干眼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干眼患者280例,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以下数据:泪间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分析评分和睑板缺失评分.而后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和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merⅠtest.SIT).应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干眼相关指标与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McNemar法比较2种方法的泪膜异常检出率.结果: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与泪膜破裂时间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系与SIT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280例疑似干眼患者通过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发现泪膜异常者252例,正常28例,检出率90.00%(252/280),而传统方法发现泪膜异常者205例,正常75例,检出率73.25%(205/280),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可通过对泪膜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大大提高干眼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雪英;陈艳花;欧春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与脂代谢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与脂质代谢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组(n=90例),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左心衰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另外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90例),观察研究组发生急性左心衰和救治情况,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和阳性组和阴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发生急性左心衰者24例,发生率为26.67%,经过紧急血液透析、超滤脱水以及综合防治抢救成功23例,死亡1例.研究组TC、TG、LDL-C和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19,0.029,0.035),研究组HDL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阴性组TC、TG、LDL-C和ApoB与阳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21,0.031,0.038),阴性组HDL显著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急性左心衰和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和急性左心衰有一定关系,紧急血液透析、超滤脱水以及综合防治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作者:骆慧莎;陈汀劳;黄炎驱;覃永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加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加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2017年2月52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随机分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实施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加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仅给予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心理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加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陆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尿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16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常规检测与CRP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阳性率、检测时间、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阑尾炎类型的检出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检测结果的满意度.结果:尿常规组检测时间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CRP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以及急化脓性阑尾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组患儿家属对检测结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尿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检测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阳性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较高,但是存在检测时间较长的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

    作者:王珊珊;张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因桡骨远端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用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41例则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70例脑血管病患者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介入组(3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治疗,介入组患者予以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和介入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介入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 和6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88.57%vs 68.57%)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造影诊断及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刘昱峰;郭海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共情护理模式对改善抑郁症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所收治抑郁症住院患者98例,按照是否接受共情护理将其分为观察组(共情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30)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改善此类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间苯三酚结合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间苯三酚结合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宫颈水肿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结合阿托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97.50%;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50%.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宫颈水肿患者的过程中,将间苯三酚与阿托品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率,且能够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秀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肺癌根治术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复合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 ~2017年7月间于本院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获患者许可,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镇痛,研究组使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h、4h、8h、12h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天的疼痛介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镇痛方案,能有效提升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杨杰;黄忠义;李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石狮市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石狮市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 ~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石狮市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收治的180例非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主要有8个,分别为BMI值、吸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进食海鲜产品、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饮用牛奶以及每日锻炼时间等.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有5个因素进入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为BMI值、海鲜产品、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饮用牛奶以及每日锻炼时间.结论:石狮市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以预防和延缓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作者:张大伟;许耀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研究对象为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将其中采取常规治疗+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策略的45例患者确定为观察组,其余45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不同方法对应的患者治疗资料.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 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以及白细胞介素-6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炎症因子以及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锡坤;李玉梅;谢宗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