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石海龙;姚杰;王祥善

关键词:单纯后路, 前后路联合, 脊柱结核,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5例脊柱结核患者,收集时间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分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纳单纯后路治疗,对照组采纳前后路联合治疗.比较手术情况、Cobb氏角.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少,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Cobb氏角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可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的病情,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借鉴.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实施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8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效果和TNF-α、CRP、IL-10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邢秀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预见性护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并分析.方法:纳入于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6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n=84)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84).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内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缓解患者高压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应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应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康复训练模式,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比两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BBS、FMA、MBI、MWS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并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运动再学习疗法能够促使其下肢运动功能更好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邓瑞燕;罗仕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1日~2017年5月1日本院收治的12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β2(TXβ2)]、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大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TMPG)分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O、VEGF水平显著较高,TXβ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较低(P<0.05);再次行CAG检查患者中,观察组TIMI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及TMPG分级为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TIMI分级为0级和Ⅰ级及TMPG分级为0级和Ⅰ级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CH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紊乱,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产生风险,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石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以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在内科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护理的综合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70例内科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实验组中51.4%为满意,40.0%为一般,8.6%为不满意,总满意率达到91.4%;对照组中25.7%为满意,45.7%为一般,28.6%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1.4%.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较好的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也较高,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美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肺炎患者共120例,重症肺炎和普通肺炎均为60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重症肺炎组按照血氧分压的分为重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和轻度缺氧组,比较三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重症肺炎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随着缺氧程度的增加,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水平升高.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小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用于胎膜早破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采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孕妇5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二组,用石蕊pH试纸、IGFBP-1试纸,分别检测胎膜早破、非胎膜早破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分析.结果:IGFBP-1所诊断胎膜的早破特异性以及敏感度比pH试纸的诊断特异性以及敏感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用IGFBP-1检测阴道分泌物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胎膜早破的发生,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间接法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间接法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法,实验组患者实行间接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修复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例缺陷(主要为边缘着色,边缘完整性破坏),1例失败(为折裂);对照组中有10例缺陷(主要为边缘着色,边缘完整性破坏及磨损,邻接不良),5例失败(其中3例继发龋,2例折裂).实验组患者嵌体填充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牙体缺损实行间接法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术,能更好的弥补传统树脂直接填充缺点,保证了牙体缺损外形恢复、耐磨性以及密合程度、咬合等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操小马;刘瑜;徐晓华;周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的输血患者,共涉及到20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常规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对两组患者的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患者1例,过敏患者1例,无蛋白尿患者,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分别为4例、3例、3例,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上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为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输血过程当中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输血治疗,具有推广性的价值.

    作者:王振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6年广东省惠东县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惠东县平山街道和稔山镇室内外鼠密度及宿主动物变化和特点,探究环境的不同及改变对宿主动物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我县鼠疫的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方法:按《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整理2008年、2011年和2016年平山街道和稔山镇的鼠疫监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山室内鼠密度为0.89%,稔山为2.33%,平山与稔山室内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监测平山室外鼠密度为2.44%,稔山为5.56%,平山与稔山室外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4,P<0.05).平山及稔山鼠体蚤指数分别为0.45和0.42,所获蚤类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平山和稔山室内地面游离蚤的监测数均为0.解剖所有鼠体,均未找到鼠疫杆菌.采集所有鼠血清,均未检出特异性F1抗体.结论:地区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及居住区域扩大,对室内外鼠类动物的数量分布可造成影响.根据宿主动物分布的情况,需要适时地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工作,防止鼠疫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廖汉东;黄艳;温应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腹泻患儿100例,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行传统护理方案,而乙组则在甲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对患儿进行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患儿腹泻次数、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及费用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两组患儿每日腹泻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儿每日腹泻次数均明显下降,且乙组腹泻次数下降值更为明显(P<0.05),乙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07天,明显低于甲组,而在住院费用方面,乙组平均费用明显低于甲组,且乙组护理总满意度也高于甲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及费用,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且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护理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欧梦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0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开腹组患者予以开腹结合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结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术式的治疗情况.结果:腹腔组患者其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据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以及预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洪保;黄美近;何玉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随访探讨预后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8.5±7.6)个月,1年生存率为66.7%,2年为33.3%,3年为13.3%;N0组3年生存率为25.0%,高于N1组9.1%(P<0.05);T2组3年生存率为40.0%,高于T3组8.0%(P<0.05);30例随访期间均复发转移,其中肝转移15例,肺转移7例,肝、肺均转移6例,骨转移2例;肿瘤浸润、长度、淋巴结转移及血清CEA水平等密切关联于预后.结论:PESC早期转移率高,预后差,临床需早期诊治,采用基于化疗的综合疗法可适当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赵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轻中度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3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轻中度痔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RPH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又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女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女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48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进行治疗;实验组在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尿流率、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膀胱压大容量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大尿流率、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膀胱压大容量接近,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大尿流率、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膀胱压大容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女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排尿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严雪文;廖艳婷;尚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本院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干预组实施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结果:治疗有效率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切口开窗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邹庆宝;谭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的过程中,应用苏黄止咳胶囊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儿科上呼吸道疾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对比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儿采用苏黄止咳胶囊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苏黄止咳胶囊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的咳嗽症状及视觉模拟积分的改善情况及各项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咳嗽、咽痒、气喘消失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的过程中,苏黄止咳胶囊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咳嗽、气喘的消失时间,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并改善咳嗽症状积分,应广泛推广.

    作者:潘娜;崔亚琦;焦黎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在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在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79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病情的不同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取同期至我院进行建册规律产检的正常孕妇43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PT、APTT、TT、FIB和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CT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痫轻度组、重度组孕妇的凝血指标PT、APTT明显减小,FIB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痫轻度和重度组孕妇的血小板参数MPV、PDW值均明显升高,子痫重度组孕妇的PLT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轻度组相比,子痫重度组孕妇的PLT值明显降低,MPV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水平会发生异常,连续地对此两项数据进行监测对者疾病的预测、治疗和病情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琼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主体.双盲法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单纯护肝降酶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价值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ALT、PTA、AST指标改善上,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HBV-DNA、AFP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恩替卡韦作为辅助性用药应用于其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邬宇美;张美平;邓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1%,对照组总有效率80.9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7.64%,对照组优良率71.91%,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较常规手术更有优势,并且较为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唐永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