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东;叶晓星;肖海;刘潜
目的:评价含氟达拉滨(Fludarabine)的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LAG标准方案治疗我院收入住院的44例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结果:44例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16例(36.4%)完全缓解,10例(22.7%)部分缓解,18例未缓解,总体缓解率为59.1%;年龄≥45岁及<45岁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30%和67.6%(P=0.033);WT1+-FLT3+-PRAME+与FLT3+-PRAME+患者缓解率分别为54.5%和50%(P=0.821),难治组及复发组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55.6%和64.7%(P=0.548).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有效率高,临床疗效好,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感染,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可以耐受此类不良反应,推荐使用.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随访.
作者:辛柳燕;雎春芳;钟思思;刘爱飞;李方林;王金霞;陈懿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帝视内窥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的BIS(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及在全麻诱导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的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胸科手术患者40例,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 帝视内窥镜(Ⅰ组)和Macintosh弯喉镜组(Ⅱ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 min(T2), 帝视内窥镜和Macintosh弯喉镜气管插管后即刻(T3)、1 min (T4) 、5 min(T5) 时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BIS值的变化.结果:Ⅰ组置入帝视内窥镜前后T3、T4时 MAP、HR、BIS值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Macintosh弯喉镜插管前后T3、T4时MAP、HR、BIS值较T2时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IS数值在麻醉诱导后较麻醉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之间的BIS数值对比,Macintosh弯喉镜组在插管时与插管后1 min时均明显高于帝视内窥镜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帝视内窥镜在双腔气管插管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和BIS数值变化影响较小.
作者:袁磊;曾建强;温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揭开了人们寻找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序幕.本文从基本概述、相关实验、临床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不足和相关问题.
作者:赖长祥;何清;唐奇远;何逸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人类心脏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的真核表达质粒,探讨Nkx2-5、GATA-4在心脏发育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人脑cDNA为模板,并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Nkx2-5、GATA-4编码区序列.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HA、pCDNA 3.1-flag分别和Nkx2-5、GATA-4的PCR产物分别在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 3.1-HA-Nkx2-5、pCDNA 3.1-flag-GATA-4,转化至大肠杆菌,质粒抽提后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设计引物扩增出Nkx2-5、GATA-4基因编码区约1 kbp及1.3 kbp的目的片段,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中含有正确的Nkx2-5、GATA-4基因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Nkx2.5、GATA4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赖平;罗耀玲;张敏鸿;杨建琼;邱悦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DAMIS完成的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中,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出43例(43髋)术后有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症状的病例为损伤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50髋)术后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为未损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以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并对两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93例(93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5个月(6~44个月),两组手术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SF-36总评分(112.14±3.23)分高于损伤组(105.86±3.37)分(P<0.05).本组病例LFCN损伤主要症状包括感觉迟钝(13例,30.2%)、疼痛感(20例,46.5%)、刺痛感(10例,23.3%),症状有自然缓解的29例(67.4%).结论:LFCN损伤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终结果没有影响,但是LFCN损伤症状将降低接受了DAMIS THA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山山;陈震东;何春耒;高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大叶茜草素干预小鼠air-pouch模型,探讨大叶茜草素对钛颗粒诱导的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抑制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体重25~30 g BALB/c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A组)、颗粒组(B组)、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溶液对照组(F组),小鼠air-pouch模型构建成功后,运用大叶茜草素对实验各组进行干预,连续14天后,收集气囊囊壁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RT-PCR及ELISA检测.结果:小鼠都存活至实验结束,大体观察见A组气囊炎症反应轻,B、C、D、E、F组气囊炎症反应较重,其中B、F组重,C、D、E组较弱,且D组较C、E组弱.实验室检测发现,B、F组囊壁炎性细胞密度及TNF-α、IL-1β表达无差异(P>0.05);B、F组囊壁炎性细胞密度及TNF-α、IL-1β表达均较A组明显增加(P<0.05);C、D、E组囊壁炎性细胞密度及TNF-α、IL-1β表达均低于B、F组(P<0.05),其中D组低,且均高于A组(P<0.05).结论:钛颗粒能在小鼠air-pouch模型中造成和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类似的炎症反应,大叶茜草素能有效抑制这种炎症反应,从而为临床运用药物抑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及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作者:陈金财;曾文添;钟艳春;朱文清;温煦;姬广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由于MYC转录因子作用广泛,使得myc基因致癌作用的角色变得神秘莫测.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MYC主要通过选择性基因表达扩增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并严格控制代谢酶的表达使代谢适合内环境稳态.为了达到生长和增殖的目的,MYC调控细胞获取营养物质而产生ATP、细胞关键组成物质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在癌症中,基因和非基因性的生物学紊乱解除了对MYC正常调控的束缚,细胞从而无限制的生长.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MY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逸琳;郑弘毅;刘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对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国内开展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郑晓玲;魏清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其中之一项或多项的体检者200名,检测其血压、血糖、血脂、血浆LPA含量.随访观察6个月,每月测定血浆LPA、血糖、血脂各一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记录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服药情况及治疗效果.以血浆LPA含量2.20 μmol·L-1为正常值的上限,分为LPA升高组与LPA正常组两组,以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终点事件,以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其它急性血栓性疾病为次要终点事件.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组,比较两组间血浆LPA含量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结果: LPA升高组发生主、次要终点事件均高于LP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LPA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均高于LPA正常组,HDL低于LP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点事件发生组事件发生前LPA值明显高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均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HDL低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血糖、血脂等卒中危险因素控制不良时,血浆LPA含量升高.血浆LPA含量越高提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越大.健康体检时检测血浆LPA含量有助于积极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作者:章健;黄晓峰;刘页玲;罗江洪;刘南海;田克瑶;朱苏兰;黄旭华;马华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实质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5个经CT/MRI、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实质性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45个肝实质性肿块中肝癌31个,肝转移癌12个,肝血管瘤82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4个,炎性假瘤6个;不同病理类型肿块具有不同的二维和CDFI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建明;刘远飞;游宇光;叶军;陈卫华;卢环;葛贻珑;曾庆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体细胞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初发生在体细胞上,不能遗传给下一代.40%的结直肠癌相关基因会发生体细胞突变,了解体细胞突变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转移方式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体细胞突变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此外,了解具体的转移方式将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结直肠患者的症状,指导临床治疗.在此,我们主要就体细胞中KRAS, BRAF, PIK3CA, NRAS,TP53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转移方式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吴源兵;王祥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因菌群失调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日显突出.AAD的发生不仅对患儿健康造成伤害,且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婴幼儿AA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益生菌可以预防AAD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但益生菌的疗效具有一定的菌株特异性,并非所有的益生菌菌株对婴幼儿AAD的预防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菌株选择时需要注意.本文主要就益生菌预防AAD的机理,菌种的选择,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朱云霏;肖小妹;沈小熊;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AIM2(absent in melanoma 2)在乳腺癌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MCF-7 tTA-AIM2细胞为实验组,MCF-7 tTA-Luc细胞为对照组.以RT-PCR分析在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以及乳腺癌组织中AIM2基因的表达.利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本实验建立的Tet-off诱导系统可使tTA结合到TRE,从而促进AIM2基因转录,进而使AIM2蛋白能大量表达.AIM2基因表达量在MCF-10A、184A1细胞株中非常低,在MDA-MB-435中高.同时,乳腺癌组织较邻近正常乳房组织有较多AIM2基因表达.AIM2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结论:在乳腺癌Tet-off诱导系统中,AIM2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同时在MDA-MB-435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
作者:刘志勇;易坚;刘凤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女性6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8岁,5例发生于四肢末端,2例位于胃壁,病程3个月到10余年不等.镜下表现为肿瘤组织中大量薄壁血管,血管周围围绕呈实性、结节状、巢团状或血管外皮瘤样分布的瘤细胞.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透亮或红染,核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玻璃样变.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Vimentin阳性,Ki-67 阳性增殖指数<5%.7例术后3~27个月回访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局部手术完整切除肿物能有效治疗.
作者:张建东;叶晓星;肖海;刘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临床分析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得到控制后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4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达到肿瘤缓解或稳定后,单药替吉奥或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比分析PFS、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21例疾病控制率81.0%,中位PFS 9.1个月;对照组20例疾病控制率75%,中位PFS 8.2个月;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及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色素沉着等,但均可耐受, 两组手足综合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稳定后替吉奥维持化疗有效低毒,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绮云;吴兴焕;梁发;黄康龙;陈俊彦;李一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免疫相关的综合征,在儿童中发生率高,其病理学特点是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的炎症性改变,其中,冠状动脉的病变为常见且对KD的预后有直接影响.近年有相关研究表明,KD患儿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凝异常,这些病理变化可能来源于病态的冠脉扩张或狭窄以及动脉瘤的形成等.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KD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异常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赵茜;窦常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仿生物电刺激技术对预防阴道产钳术后尿储留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阴道产钳助产分娩的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采取对照组同样锻炼方法外,在拔除尿管前3天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技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产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尿储留几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技术可促进阴道产钳术后产妇自主排尿,对预防尿储留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晏三华;邹敏芸;肖云琴;舒俊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结果,分享DAMIS初期经验.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DAMIS完成的连续115例(138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并比较单侧DAMIS(单侧组)和同期双侧DAMIS(双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15例(138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6个月(12~40个月),其中双髋23例,单髋92例,年龄28~77岁,平均(59.4±8.9)岁.同期双侧DAMIS住院天数(8.2±1.7) d,略高于单侧DAMIS(7.3±1.6) d.所有DAMIS病例中,发现7髋(5.1%)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髋(0.7%)术中骨折,其他病例未发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中骨折、深部感染、术后脱位等并发症.结论: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但微创优势明显,早期疗效较好,患者能够得到快速恢复.DAMIS同期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给患者减少两次手术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震东;叶山山;徐房添;高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帝视内窥镜在预计有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预计有困难气管插管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帝视组、视频喉镜组、纤支镜组进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插管情况及拔管后咽痛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帝视组90%、纤支镜组93%,明显高于视频喉镜组70%(P<0.05);平均插管时间,帝视组为(25.2±10.3) s、视频喉镜组为(32.8±11.5) s,短于纤支镜组(40.1±12.6)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帝视组术后咽痛发生率和纤支镜组大致相等,均低于视频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帝视内窥镜在预计有困难气道的患者引导气管插管,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用于解决困难气道.
作者:钟钦文;潘英芳;谢俊;蔡婷婷;刘金龙;钟茂林;彭道珍;叶军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微创髋关节手术(Direct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DAMIS)在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0月,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80岁以上高龄无手术禁忌症的单侧股骨颈骨折(平均年龄83.5岁)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DAMIS手术组(20例),传统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两组在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行走力能力,下肢本体感觉上DAMIS手术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与传统后外侧髋关节手术相比,采用DAMIS手术对高龄患者进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活动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康复流程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宁;巴超;殷浩荣;刘睿轩;王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