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FMEA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的研究

谢美英;蔡云霞;张小英

关键词:FMEA, 降低, 神经外科, 俯卧位, 压疮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的潜在失效原因,运用FMEA质量改进方法,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纠纷,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方法:选择2014年1 ~12月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2015年1月~2016年3月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进行FMEA.通过运用FMEA工具前后的对比,观察两组的医疗风险危机值、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医疗风险危机值由对照组的970.56降至实验组的129.06,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由12.5%降至0,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3.5%提升至94.4%,患者满意度由94.2%提升至99.1%.结论:运用FMEA工具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喜疗妥外涂联合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喜疗妥外涂联合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经外周留置针输液造成静脉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喜疗妥外涂与利多卡因湿敷患处,外部包裹保鲜膜,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用50%硫酸镁持续湿敷静脉处,72 h后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疗效和显效时间.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效时间为(3.0±0.6)h,明显短于对照组(12.2±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疗妥外涂联合利多卡因湿敷治疗小儿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操作简单,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朱琰;施春兰;何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巢蛋白对缺血心肌损伤再修复影响

    目的:探讨巢蛋白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再修复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损伤组及心肌梗死损伤修复组,每组各10只;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检测心肌细胞巢蛋白、NKX2.5、GATA4表达.结果:心梗损伤组和心梗修复组均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心梗损伤组还出现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与心梗损伤组相比,心梗修复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左室大小、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巢蛋白、NKX2.5、GATA4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后巢蛋白的表达会增加,巢蛋白参与了损伤心肌的再修复,对损伤心肌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罗时珂;廖祥中;谢东明;张古老;阳贻红;严章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低剂量CT灌注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低剂量CT灌注特征,旨在初步研究低剂量CT灌注在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0例良性单发结节和10例恶性单发结节的CT灌注表现,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进一步判别分析总结其对甲状腺单发结节性质判断的价值.结果: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量(BF)中位数分别为391.81 mL·100 g-1·min-1、602.10 mL·100 g-1·min-1;平均通过时间(MTT)中位数分别为4.76 s、2.19 s;毛细血管通透性(PS)中位数分别为22.24 mL·100 g-1·min-1、26.11 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与P值分别为-2.222、0.024;-4.072、0.000;-2.246、0.021;经过Fisher判别分析,以MTT及PS建立判别公式(F值与P值分别为12.808、0.000),回顾性误判本组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低剂量CT灌注可反映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微循环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卢绍辉;吴颋;吴迪;钟宝元;郭少华;刘少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酶法提取-荧光法测定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槲皮素与硝酸铝形成荧光体系并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该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22%,液料比为40∶1,酶解时间为92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紫花苜蓿槲皮素提取量为12.56 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0.4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2.9%.以槲皮素为标样,回归方程为y=5.002x+ 6.721,相关系数R2=0.9993,线性范围在0.0 ~33.6μg·L-1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用于紫花苜蓿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施伟梅;谢江;王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00例食管癌患者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食管癌患者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情况.方法:收集100例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例,分析食管癌发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病理分型.结果:100例中72%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梗阻感;发病年龄小41岁,高92岁,平均60.7岁;病灶82%位于食管中、下段,18%发生于食管上段,5%累及喉部和贲门;病理分型78%为鳞状细胞癌主,其次是腺癌,腺棘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及癌肉瘤少见.结论:食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数字化食道吞钡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图像清晰,诊断率比较高,能在早期做出诊断,对食管癌及早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财华;罗石成;冷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赣州市“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赣州市“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为今后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为基础,分析赣州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特征.结果:“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地区差异大,虽然艾滋病疫情已波及全市18个县(市、区),但瑞金市和章贡区疫情重,全人群感染率超过了万分之二.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明显.老年人疫情呈上升趋势,学生疫情值得关注.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5 ~49岁,约占感染者总数的64.9%,性别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逐年上升.存活状况逐渐好转,已发现HIV感染者病死率在逐年降低.结论:赣州市艾滋病疫情仍然呈低流行态势,但是艾滋病防治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在政策和策略上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杜刚;杨荣荣;龚雪梅;廖梅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79例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术后Hct及Hb,采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3 rain,术中平均失血111.2 mL.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平均为608.7 mL,隐性失血平均为497.5 mL,占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的81.7%.所有患者中,未输血患者71例,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平均为561.2 mL,隐性失血平均为466.1 mL,占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的83.1%;输血患者8例,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平均为1 030 mL,隐性失血平均为776.3 mL,占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的75.4%.A3型(复杂型)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09 mL,A2型(简单型)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47.9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已成为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主要的失血方式,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项卫卫;伦韦丹;何澄;刘训志;朱文清;姬广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孕期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早孕期(11周~13+6周)胎儿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功能显示DV血流频谱,统计分析早孕期胎儿静脉导管血流情况及其与胎儿CHD之间的关系.结果: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者27例,DV血流频谱异常阳性率为1.20% (27/2 258).对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胎儿进行随访追踪,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3例,早孕期DV血流频谱异常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阳性预测值为11.11%(3/27).2 231例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正常胎儿产前产后被证实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者9例,早孕期DV血流频谱正常胎儿CHD的发生率为0.40% (9/2 231).与早孕期DV血流频谱正常胎儿比较,早孕期DV血流频谱异常胎儿CHD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可作为早孕期胎儿CHD筛查的一项指标,当发现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时,需警惕胎儿CHD的发生.

    作者:叶军;任苓;华方明;曾庆新;程玲;吴牡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伤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甲伤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法对甲伤药胶囊中的三七、红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三七、红花、当归的显微图谱清晰.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进样量在0.316~10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8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0.84%(n=6).结论:所建标准可有效控制甲伤药胶囊的质量.

    作者:赖佐发;宋晓园;吴晓勇;廖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RB3在胃癌前病变筛检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胃癌前病变各个阶段及胃癌组织TRB3基因表达进行研究,为疾病的评估提供检测指标.方法:选择胃镜检查患者132例,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分型后,对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者,经阿尔辛蓝(AB)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高铁双胺(HID)染色,对肠上皮化生进行分型.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染色检测TRB3基因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Caspase-3活性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93例、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9例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7例(低分化管状腺癌3例、中分化管状腺癌4例);肠上皮化生分型显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incomplete intestinal IM,IIIM) 31例、完全性小肠化生(complete intestinal IM,CIIM) 28例、不完全性结肠化生(incomplete colonic IM,ICIM) 11例、完全性结肠化生(complete colonic IM,CCIM)23例.免疫组化显示NAG(non-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IIM、CIIM、ICIM、CCIM和DYS胃黏膜标本均可见TRB3表达,GC表达特别显著,呈强阳性信号,DYS次之,而NAG标本则表达极弱.TUNEL分析和Caspase-3活性检测提示,随着癌前病变的进展,胃粘膜细胞凋亡增加,而DYS及GC细胞凋亡则减少.结论:TRB3基因在胃癌前病变各个阶段均出现高表达,随着胃癌前病变的进展,TRB3基因呈递增趋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

    作者:高珂;郭宏兴;丁彦青;李继生;陈旭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FMEA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的潜在失效原因,运用FMEA质量改进方法,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纠纷,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方法:选择2014年1 ~12月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2015年1月~2016年3月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进行FMEA.通过运用FMEA工具前后的对比,观察两组的医疗风险危机值、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医疗风险危机值由对照组的970.56降至实验组的129.06,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由12.5%降至0,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3.5%提升至94.4%,患者满意度由94.2%提升至99.1%.结论:运用FMEA工具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作者:谢美英;蔡云霞;张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56例慢性病患者,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的就医行为,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结果:就医行为分析: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选择门诊治疗,110例,占42.97%,未进行规范治疗的150例,占58.59%,认为经济困难的30例,占20.00%,认为病情较轻的61例,占40.67%,自己购买药物45例,占30.00%,患者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的111例,占43.36%,其次是三级综合性医院86例,占33.59%,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距离近和等候时间短,分别占34.23%,40.54%,首选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信任综合医院,占60.47%,影响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性别、职业、月收入、医保类型、医保政策知情情况,是否接受过社区保健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情况.结论:加强慢性病在社区的防治,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完善服务,逐步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扩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

    作者:毛柳东;陈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紫杉醇类药物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作用: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紫杉醇类药物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术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对照组为非紫杉醇类药物的可切除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入选,主要对无病生存期(DFS)和毒副作用进行Meta分析.结果:紫杉醇类辅助化疗方案跟非紫杉醇类的化疗方案对比,可提高胃癌术后的1年DFS率,有边缘性的统计学意义;但不能提高2年和3年的DFS率.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方面,两者是无明显差别的.结论:基于目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紫杉醇类药物目前不能作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但ⅢB期或某些特别高危的胃癌患者,术后可能需要紫杉醇类药物与铂类、5-FU类药物联合序贯化疗以提高疗效,应该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解决这一疑问.

    作者:梁汉霖;彭杰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4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的LPLUNC1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LPLUNC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LPLUNC1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分析LPLUNC1在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LPLUNC1表达于胃粘膜上皮和胃底腺,在胃癌中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LPLUNC1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2.5% (37/40),且均呈现强阳性表达,胃癌中LPLUNC1的表达率为40% (16/40),表达强度也不一致.结论:LPLUN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而在正常胃粘膜及粘膜腺体中出现表达,豫者在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提示LPLUNC1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苏惠;刘金龙;罗芸;杨庆春;朱贤森;李伟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腹膜透析置管术1例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腹膜透析管置人术中的逐步应用,对于一些尿毒症合并其它疾病需经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在腹腔镜下行联合手术.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尿毒症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手术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月;汪裕伟;王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可调节硅胶气管套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研究硅胶气管套管固定带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棉布带固定外套管,观察组采用硅胶同定带同定外套管.比较两组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患者舒适度差异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节硅胶固定带平均更换时间、皮肤受损情况低于对照组,感官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凋节硅胶固定带应用,能保障患者安全舒适,减少护理工时.

    作者:宋祥金;杨小丽;陈春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IRT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SIRT7是Sirtuins蛋白家族中成员之一,位于细胞核仁的蛋白.SIRT7主要参与细胞的rRNA转录、蛋白质合成、染色体重建、细胞生存、脂质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目前研究发现SIRT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多,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SIRT7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关系尚未明确.

    作者:杨增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现代研究进展

    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猝死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研究已经进行到细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本文拟对近年来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便为科研、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尹宝;曹思;陈涛;赵雅欣;韩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便携式声光输液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输液过快或过慢都会给病人带来安全风险,需要医疗人员细心监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智能化的输液监控装置,来帮助医护人员实时监控病人输液情况.方法:设计装置安装在现有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上,通过红外传感检测,能准确的显示输液的实时速度.并能根据病人病情设定输液速度上下限值,与滴速超过或低于二设定值一定范围进行声光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及时 处理.结果:该设计可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结论:该设计对临床输液病人的监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谢宗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