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佐发;宋晓园;吴晓勇;廖少华
目的:以传统特色草药肾茶为研究对象,筛选其抗肾癌药效物质基础,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方式.为其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现代化学分离技术手段,筛选其抗肾癌活性成分;同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技术手段,采用体外肾癌细胞和体内移植瘤实验法筛选活性成分.结果:肾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抑制肾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方式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结论:中药肾茶具有抗肾癌活性.
作者:龙贺明;罗艳;程海燕;许明君;王祥财;鄢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56例慢性病患者,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的就医行为,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结果:就医行为分析: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选择门诊治疗,110例,占42.97%,未进行规范治疗的150例,占58.59%,认为经济困难的30例,占20.00%,认为病情较轻的61例,占40.67%,自己购买药物45例,占30.00%,患者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的111例,占43.36%,其次是三级综合性医院86例,占33.59%,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距离近和等候时间短,分别占34.23%,40.54%,首选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信任综合医院,占60.47%,影响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性别、职业、月收入、医保类型、医保政策知情情况,是否接受过社区保健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情况.结论:加强慢性病在社区的防治,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完善服务,逐步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扩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
作者:毛柳东;陈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00例为服药组和100例正常人为非服药组,分别检查心电图(ECG)一次以上,比较观察两组ECG情况.结果:环类抗抑郁药引起ECG异常率为39.5%,且与剂量相关.大剂量使用ECG图谱明显改变,药物种类与ECG异常无关.结论:服用环类抗抑郁药患者应定期监测ECG,并需合理用药.
作者:余利英;黎伟金;黄诗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Toll样受体9(TLR9)是细胞内主要DNA感受器之一,主要识别病原体源性和损伤细胞来源的CpG-DNA.DC细胞中TLR9的激活可进一步导致CD8+T细胞的激活从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然而,TLR9在肿瘤中的作用却很复杂,可能与肿瘤类型和TLR9表达的细胞类型相关.然而直到现在,关于这方面研究仍然缺乏系统的综述.在此,我们从临床意义到基础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总结归纳TLR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复杂作用.
作者:何良梅;陈亚运;吴源兵;刘仰斌;张自翔;刘志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包块,约鹅蛋大小,可活动,伴轻微腹痛腹胀,时至当地医院诊治.行腹部CT示:腹腔内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建议手术治疗.今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拟“腹腔占位”收入院.术中探查:胆囊增大,大小约9 cm×6 cm×5 cm,胆囊底部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2 cm×8 cm×6 cm,质地硬,色灰白,边界尚清,与十二指肠、空肠浆膜面轻度粘连,胃与小肠等未发现异常.
作者:郭广秀;戴素娟;张功亮;陈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方法:7 268份需输血的临床标本,分别用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及手工法对这7 268份标本分别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①血型鉴定: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的一次性判读准确率为99.79%(ABO血型)和100%(RhD血型).试管法检测准确率为100%(ABO血型)和100%(RhD血型).②交叉配血试验: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配血不相合21例,凝聚胺法配血不相合17例.③不规则抗体筛查: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检出不规则抗体28例,凝聚胺法检出不规则抗体23例.结论: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可以替代手工法应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其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安全可靠,而且敏感性高,可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适合在输血科推广应用.
作者:丁琴丽;赖蜜;邱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糖尿病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依从性好218例(54.5%),依从性差182例(45.5%).依从性差组平均年龄更高,联合用药数量更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比例、糖尿病知识缺乏、经济状况差比例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病程和医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多,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延缓病情进展,控制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作者:许荣;黄樱;张玉玲;吕维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食管癌患者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情况.方法:收集100例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例,分析食管癌发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病理分型.结果:100例中72%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梗阻感;发病年龄小41岁,高92岁,平均60.7岁;病灶82%位于食管中、下段,18%发生于食管上段,5%累及喉部和贲门;病理分型78%为鳞状细胞癌主,其次是腺癌,腺棘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及癌肉瘤少见.结论:食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数字化食道吞钡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图像清晰,诊断率比较高,能在早期做出诊断,对食管癌及早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财华;罗石成;冷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新干县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为本县实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2002-2005年)》指导方法,对2010~ 2014年全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全县共有6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4.0/10万,男性发病占总发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为70.3%;患者以16 ~60岁年龄组多,为95.3%;农民或民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62.5%.结论:新干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虽有下降趋势,但控制本县的发生及流行仍是严峻的.
作者:傅建霞;刘桂华;廖新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槲皮素与硝酸铝形成荧光体系并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该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22%,液料比为40∶1,酶解时间为92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紫花苜蓿槲皮素提取量为12.56 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0.4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2.9%.以槲皮素为标样,回归方程为y=5.002x+ 6.721,相关系数R2=0.9993,线性范围在0.0 ~33.6μg·L-1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用于紫花苜蓿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施伟梅;谢江;王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钙化灶特点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孕激素受体(PR)及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00例乳腺癌患者X线钼靶摄影片中钙化灶的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标志物c-erbB-2、PR及ER的表达水平,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55例患者无钙化表现,45例患者有沙砾样微小钙化灶表现.45例钙化灶组的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55例无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5,P=0.022);45例有钙化组中,钙化沿乳腺导管走行组的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钙化不沿乳腺导管走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10,P=0.048);钙化灶总数目>20个组别的c-erbB-2、PR、ER阳性表达均稍高于钙化灶总数目≤20个组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钙化组的E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钙化合并肿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7,P=0.036).结论:乳腺癌钙化灶特点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PR、ER)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是否有钙化、钙化灶的分布及钙化是否合并肿块存在等可能粗略预测部分生物学指标的表达,为乳腺癌分子生物学行为和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曹洁莹;熊力;冷桂香;陈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sB7-H3和IFN-y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早期预测儿童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儿科住院的12例轻度支原体肺炎患儿和6例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sB7-H3和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患儿sB7-H3及IFN-γ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儿童更高,其中重度组患儿的sB7-H3及IFN-γ的表达水平与轻度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组中sB7-H3及IFN-γ的相关系数r为0.808(P <0.001),可见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IFN-γ的水平与sB7-H3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sB7-H3和IFN-γ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能够预测患儿的病情,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
作者:戴贞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果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 ~ 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白果内酯2.5 mg·kg-1组、MCAO+白果内酯5 mg·kg-1组、MCAO+白果内酯10 mg·kg-1组和MCAO+3mg·kg-1依达拉奉组.实验动物于MCAO手术后10 min舌下静脉给不同浓度药物1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于同时间点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DMSO,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取出前脑做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以及脑水肿体积;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IL-6、IL-1β以及NF-κB的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白果内酯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剂量白果内酯治疗后脑梗死体积均缩小;(3)模型组大鼠脑水肿体积升高(P<0.001),各剂量白果内酯组脑水肿体积降低,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6 (P <0.001)、IL-1β(P <0.01)、NF-KB(P <0.05)的含量升高;各剂量白果内酯组脑组织IL-6(高剂量P<0.01,中剂量P<0.01,低剂量P<0.05)、IL-1β(高剂量P<0.001,中剂量P<0.001,低剂量P<0.001)、NF-KB(高剂量P<0.01、中剂量P<0.01、低剂量P<0.01)含量均降低.结论:白果内酯可能通过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体积,减少脑组织中IL-6、NF-KB以及IL-1β的含量,从而减少脑组织损伤,保护大鼠脑神经功能.
作者:陈琴;余俊健;钟文敏;曾雪亮;钟星明;曾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RP(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 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30例;另选取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冠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22例.检测各组NT-proBNP及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予量化评分.结果:四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hs-CRP水平、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及AMI组血浆NT-pro BNP水平、hs-CRP水平、Gensini评分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心肌受损程度相关,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和心血管发生事件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爽;刘国欢;乐建华;刘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Hedgehog (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及胚胎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激活将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参与了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过程,提示Hh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肝细胞癌(HCC)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前针对Hh信号通路靶点抑制剂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作者:戴正宽;李博飞;陈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猝死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研究已经进行到细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本文拟对近年来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便为科研、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尹宝;曹思;陈涛;赵雅欣;韩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输液过快或过慢都会给病人带来安全风险,需要医疗人员细心监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智能化的输液监控装置,来帮助医护人员实时监控病人输液情况.方法:设计装置安装在现有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上,通过红外传感检测,能准确的显示输液的实时速度.并能根据病人病情设定输液速度上下限值,与滴速超过或低于二设定值一定范围进行声光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及时 处理.结果:该设计可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结论:该设计对临床输液病人的监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谢宗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的处理主要包括全身治疗和伤口的局部处理.全身治疗主要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的支持,基础疾病的处理;局部处理主要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创面渗液,这是切口能否愈合的关键[1].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处理不好会导致腹腔脏器外露,腹膜炎等并发症.对于一些深部切口感染或者合并腹腔脓肿肠瘘的患者,单纯地敞开切口或者纱布覆盖并不能达到充分引流目的,从而使病程延长、花费增加等[2],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地处理切口感染,尽快控制感染,充分引流渗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爬行,可以促进切口愈合良好,从而避免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2016年7月,我院对1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后发生严重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全面动态的伤口评估,采用保守锐器与机械性彻底清创与自制简易的密闭式负压吸引联合持续输液式冲洗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伤口,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谢志芬;魏清风;郑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腹膜透析管置人术中的逐步应用,对于一些尿毒症合并其它疾病需经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在腹腔镜下行联合手术.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尿毒症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手术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月;汪裕伟;王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