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类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心电图影响分析

余利英;黎伟金;黄诗进

关键词:环类抗抑郁药, 心电图
摘要:目的:探讨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00例为服药组和100例正常人为非服药组,分别检查心电图(ECG)一次以上,比较观察两组ECG情况.结果:环类抗抑郁药引起ECG异常率为39.5%,且与剂量相关.大剂量使用ECG图谱明显改变,药物种类与ECG异常无关.结论:服用环类抗抑郁药患者应定期监测ECG,并需合理用药.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FMEA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的潜在失效原因,运用FMEA质量改进方法,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纠纷,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方法:选择2014年1 ~12月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2015年1月~2016年3月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进行FMEA.通过运用FMEA工具前后的对比,观察两组的医疗风险危机值、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医疗风险危机值由对照组的970.56降至实验组的129.06,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由12.5%降至0,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3.5%提升至94.4%,患者满意度由94.2%提升至99.1%.结论:运用FMEA工具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作者:谢美英;蔡云霞;张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79例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术后Hct及Hb,采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3 rain,术中平均失血111.2 mL.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平均为608.7 mL,隐性失血平均为497.5 mL,占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的81.7%.所有患者中,未输血患者71例,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平均为561.2 mL,隐性失血平均为466.1 mL,占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的83.1%;输血患者8例,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平均为1 030 mL,隐性失血平均为776.3 mL,占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的75.4%.A3型(复杂型)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09 mL,A2型(简单型)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47.9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已成为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主要的失血方式,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项卫卫;伦韦丹;何澄;刘训志;朱文清;姬广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巢蛋白对缺血心肌损伤再修复影响

    目的:探讨巢蛋白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再修复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损伤组及心肌梗死损伤修复组,每组各10只;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检测心肌细胞巢蛋白、NKX2.5、GATA4表达.结果:心梗损伤组和心梗修复组均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心梗损伤组还出现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与心梗损伤组相比,心梗修复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左室大小、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巢蛋白、NKX2.5、GATA4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后巢蛋白的表达会增加,巢蛋白参与了损伤心肌的再修复,对损伤心肌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罗时珂;廖祥中;谢东明;张古老;阳贻红;严章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RP(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 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30例;另选取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冠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22例.检测各组NT-proBNP及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予量化评分.结果:四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hs-CRP水平、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及AMI组血浆NT-pro BNP水平、hs-CRP水平、Gensini评分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心肌受损程度相关,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和心血管发生事件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爽;刘国欢;乐建华;刘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的合成及表征

    目的:为寻找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成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方法:以水杨醛、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得到香豆素-3-羧酸,再与丹皮酚缩合成酯,得到目标化合物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结果:设计合成了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目标物的化学结构经IR,MS,1H-NMR等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率较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作者:顾宏霞;柏志伟;何黎琴;吴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胆囊神经内分泌癌伴黏膜高级别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包块,约鹅蛋大小,可活动,伴轻微腹痛腹胀,时至当地医院诊治.行腹部CT示:腹腔内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建议手术治疗.今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拟“腹腔占位”收入院.术中探查:胆囊增大,大小约9 cm×6 cm×5 cm,胆囊底部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2 cm×8 cm×6 cm,质地硬,色灰白,边界尚清,与十二指肠、空肠浆膜面轻度粘连,胃与小肠等未发现异常.

    作者:郭广秀;戴素娟;张功亮;陈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足细胞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并大量表达细胞外基质蛋白,这些蛋白分泌到系膜细胞外并沉积在肾小球内导致肾小球硬化,终导致肾脏的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是TGF-β超家族的核心成员,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肾脏纤维化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硬化中,TGF-β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采用TGF-β及TGF-β信号通路的阻断剂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本文就TGF-β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吴素珍;李加林;吴冰;刘志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判断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GD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DS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tDCS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显著.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可丰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作者:郑杰;朱永煌;江日双;金红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社区健康教育在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中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定期运动、遵医嘱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四项指标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示其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对血液透析中内瘘穿刺处渗血的质量改进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透析中内瘘穿刺处渗血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6月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8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7~12月同组规律透析患者68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科室开展以“降低血液透析中穿刺处渗血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渗血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订整个措施.比较活动前后穿刺处渗血发生率.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渗血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5.65%下降到活动后的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能降低血液透析中穿刺处渗血发生率,促进血液透析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罗小娟;陈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研究白果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白果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 ~ 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白果内酯2.5 mg·kg-1组、MCAO+白果内酯5 mg·kg-1组、MCAO+白果内酯10 mg·kg-1组和MCAO+3mg·kg-1依达拉奉组.实验动物于MCAO手术后10 min舌下静脉给不同浓度药物1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于同时间点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DMSO,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取出前脑做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以及脑水肿体积;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IL-6、IL-1β以及NF-κB的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白果内酯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剂量白果内酯治疗后脑梗死体积均缩小;(3)模型组大鼠脑水肿体积升高(P<0.001),各剂量白果内酯组脑水肿体积降低,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6 (P <0.001)、IL-1β(P <0.01)、NF-KB(P <0.05)的含量升高;各剂量白果内酯组脑组织IL-6(高剂量P<0.01,中剂量P<0.01,低剂量P<0.05)、IL-1β(高剂量P<0.001,中剂量P<0.001,低剂量P<0.001)、NF-KB(高剂量P<0.01、中剂量P<0.01、低剂量P<0.01)含量均降低.结论:白果内酯可能通过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体积,减少脑组织中IL-6、NF-KB以及IL-1β的含量,从而减少脑组织损伤,保护大鼠脑神经功能.

    作者:陈琴;余俊健;钟文敏;曾雪亮;钟星明;曾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56例慢性病患者,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的就医行为,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因素.结果:就医行为分析: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选择门诊治疗,110例,占42.97%,未进行规范治疗的150例,占58.59%,认为经济困难的30例,占20.00%,认为病情较轻的61例,占40.67%,自己购买药物45例,占30.00%,患者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的111例,占43.36%,其次是三级综合性医院86例,占33.59%,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距离近和等候时间短,分别占34.23%,40.54%,首选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信任综合医院,占60.47%,影响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性别、职业、月收入、医保类型、医保政策知情情况,是否接受过社区保健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情况.结论:加强慢性病在社区的防治,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完善服务,逐步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扩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

    作者:毛柳东;陈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焦虑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焦虑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1月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焦虑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顺产率77.27%高于对照组56.82%,剖宫产率22.73%低于对照组4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水平,提高顺产率及满意度.

    作者:田玲;郑丽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肝纤维化小鼠TGF-β/smad信号通路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enistein sodium sulfonate,GSS)对CC1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TGF-β1、smad 4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0.1 mg·kg-1GSS组和0.3 mg·kg-GSS组.10% CCl4,体积为0.1 mL·10g-1,连续腹腔注射6周,制备小鼠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GSS、阳性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6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smad4及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肝组织TGF-β1、smad4及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GSS治疗后,TGF-β1、smad4及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染料木素磺酸钠抑制损伤的肝组织TGF-M/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对抗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

    作者:李小花;曹性玲;罗彬彬;周丽;查琴;王振文;黎晓;黄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可调节硅胶气管套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研究硅胶气管套管固定带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棉布带固定外套管,观察组采用硅胶同定带同定外套管.比较两组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患者舒适度差异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节硅胶固定带平均更换时间、皮肤受损情况低于对照组,感官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凋节硅胶固定带应用,能保障患者安全舒适,减少护理工时.

    作者:宋祥金;杨小丽;陈春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伤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甲伤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法对甲伤药胶囊中的三七、红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三七、红花、当归的显微图谱清晰.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进样量在0.316~10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8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0.84%(n=6).结论:所建标准可有效控制甲伤药胶囊的质量.

    作者:赖佐发;宋晓园;吴晓勇;廖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0~2014年江西省新干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新干县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为本县实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2002-2005年)》指导方法,对2010~ 2014年全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全县共有6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4.0/10万,男性发病占总发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为70.3%;患者以16 ~60岁年龄组多,为95.3%;农民或民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62.5%.结论:新干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虽有下降趋势,但控制本县的发生及流行仍是严峻的.

    作者:傅建霞;刘桂华;廖新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便携式声光输液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输液过快或过慢都会给病人带来安全风险,需要医疗人员细心监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智能化的输液监控装置,来帮助医护人员实时监控病人输液情况.方法:设计装置安装在现有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上,通过红外传感检测,能准确的显示输液的实时速度.并能根据病人病情设定输液速度上下限值,与滴速超过或低于二设定值一定范围进行声光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及时 处理.结果:该设计可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结论:该设计对临床输液病人的监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谢宗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胸外手术麻醉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方法:在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胸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插管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听诊法插管,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观察组患者则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分析两组患者准确定位成功率、定位耗费时间、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准确定位成功率(95.24%)比对照组高(62.5%),而定位耗时更短(P均<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小,插管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大,插管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结束即刻、插管结束3 min,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能快速准确定位,对患者的影响小,有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波林;喻平;梁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