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B7-H3和IFN-γ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戴贞照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 可溶性B7-H3, 干扰素γ, 儿童
摘要:目的:检测sB7-H3和IFN-y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早期预测儿童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儿科住院的12例轻度支原体肺炎患儿和6例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sB7-H3和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患儿sB7-H3及IFN-γ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儿童更高,其中重度组患儿的sB7-H3及IFN-γ的表达水平与轻度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组中sB7-H3及IFN-γ的相关系数r为0.808(P <0.001),可见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IFN-γ的水平与sB7-H3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sB7-H3和IFN-γ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能够预测患儿的病情,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早孕期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早孕期(11周~13+6周)胎儿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功能显示DV血流频谱,统计分析早孕期胎儿静脉导管血流情况及其与胎儿CHD之间的关系.结果: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者27例,DV血流频谱异常阳性率为1.20% (27/2 258).对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胎儿进行随访追踪,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3例,早孕期DV血流频谱异常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阳性预测值为11.11%(3/27).2 231例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正常胎儿产前产后被证实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者9例,早孕期DV血流频谱正常胎儿CHD的发生率为0.40% (9/2 231).与早孕期DV血流频谱正常胎儿比较,早孕期DV血流频谱异常胎儿CHD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可作为早孕期胎儿CHD筛查的一项指标,当发现早孕期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时,需警惕胎儿CHD的发生.

    作者:叶军;任苓;华方明;曾庆新;程玲;吴牡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社区健康教育在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中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定期运动、遵医嘱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四项指标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示其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伤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甲伤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法对甲伤药胶囊中的三七、红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三七、红花、当归的显微图谱清晰.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进样量在0.316~10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8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0.84%(n=6).结论:所建标准可有效控制甲伤药胶囊的质量.

    作者:赖佐发;宋晓园;吴晓勇;廖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X线钼靶摄影乳腺癌钙化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钙化灶特点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孕激素受体(PR)及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00例乳腺癌患者X线钼靶摄影片中钙化灶的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标志物c-erbB-2、PR及ER的表达水平,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55例患者无钙化表现,45例患者有沙砾样微小钙化灶表现.45例钙化灶组的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55例无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5,P=0.022);45例有钙化组中,钙化沿乳腺导管走行组的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钙化不沿乳腺导管走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10,P=0.048);钙化灶总数目>20个组别的c-erbB-2、PR、ER阳性表达均稍高于钙化灶总数目≤20个组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钙化组的E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钙化合并肿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7,P=0.036).结论:乳腺癌钙化灶特点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PR、ER)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是否有钙化、钙化灶的分布及钙化是否合并肿块存在等可能粗略预测部分生物学指标的表达,为乳腺癌分子生物学行为和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曹洁莹;熊力;冷桂香;陈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巢蛋白对缺血心肌损伤再修复影响

    目的:探讨巢蛋白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再修复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损伤组及心肌梗死损伤修复组,每组各10只;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检测心肌细胞巢蛋白、NKX2.5、GATA4表达.结果:心梗损伤组和心梗修复组均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心梗损伤组还出现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与心梗损伤组相比,心梗修复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左室大小、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巢蛋白、NKX2.5、GATA4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后巢蛋白的表达会增加,巢蛋白参与了损伤心肌的再修复,对损伤心肌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罗时珂;廖祥中;谢东明;张古老;阳贻红;严章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0~2014年江西省新干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新干县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为本县实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2002-2005年)》指导方法,对2010~ 2014年全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全县共有6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4.0/10万,男性发病占总发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为70.3%;患者以16 ~60岁年龄组多,为95.3%;农民或民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62.5%.结论:新干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虽有下降趋势,但控制本县的发生及流行仍是严峻的.

    作者:傅建霞;刘桂华;廖新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腹膜透析置管术1例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腹膜透析管置人术中的逐步应用,对于一些尿毒症合并其它疾病需经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在腹腔镜下行联合手术.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尿毒症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手术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月;汪裕伟;王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低剂量CT灌注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低剂量CT灌注特征,旨在初步研究低剂量CT灌注在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0例良性单发结节和10例恶性单发结节的CT灌注表现,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进一步判别分析总结其对甲状腺单发结节性质判断的价值.结果: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量(BF)中位数分别为391.81 mL·100 g-1·min-1、602.10 mL·100 g-1·min-1;平均通过时间(MTT)中位数分别为4.76 s、2.19 s;毛细血管通透性(PS)中位数分别为22.24 mL·100 g-1·min-1、26.11 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与P值分别为-2.222、0.024;-4.072、0.000;-2.246、0.021;经过Fisher判别分析,以MTT及PS建立判别公式(F值与P值分别为12.808、0.000),回顾性误判本组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低剂量CT灌注可反映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微循环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卢绍辉;吴颋;吴迪;钟宝元;郭少华;刘少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持续冲洗加自制简易密闭负压引流术在1例腹部严重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的处理主要包括全身治疗和伤口的局部处理.全身治疗主要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的支持,基础疾病的处理;局部处理主要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创面渗液,这是切口能否愈合的关键[1].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处理不好会导致腹腔脏器外露,腹膜炎等并发症.对于一些深部切口感染或者合并腹腔脓肿肠瘘的患者,单纯地敞开切口或者纱布覆盖并不能达到充分引流目的,从而使病程延长、花费增加等[2],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地处理切口感染,尽快控制感染,充分引流渗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爬行,可以促进切口愈合良好,从而避免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2016年7月,我院对1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后发生严重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全面动态的伤口评估,采用保守锐器与机械性彻底清创与自制简易的密闭式负压吸引联合持续输液式冲洗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伤口,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谢志芬;魏清风;郑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IRT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SIRT7是Sirtuins蛋白家族中成员之一,位于细胞核仁的蛋白.SIRT7主要参与细胞的rRNA转录、蛋白质合成、染色体重建、细胞生存、脂质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目前研究发现SIRT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多,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SIRT7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关系尚未明确.

    作者:杨增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环类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心电图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00例为服药组和100例正常人为非服药组,分别检查心电图(ECG)一次以上,比较观察两组ECG情况.结果:环类抗抑郁药引起ECG异常率为39.5%,且与剂量相关.大剂量使用ECG图谱明显改变,药物种类与ECG异常无关.结论:服用环类抗抑郁药患者应定期监测ECG,并需合理用药.

    作者:余利英;黎伟金;黄诗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的合成及表征

    目的:为寻找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成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方法:以水杨醛、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得到香豆素-3-羧酸,再与丹皮酚缩合成酯,得到目标化合物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结果:设计合成了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目标物的化学结构经IR,MS,1H-NMR等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率较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作者:顾宏霞;柏志伟;何黎琴;吴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现代研究进展

    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猝死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研究已经进行到细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本文拟对近年来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便为科研、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尹宝;曹思;陈涛;赵雅欣;韩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赣州市“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赣州市“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为今后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为基础,分析赣州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特征.结果:“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地区差异大,虽然艾滋病疫情已波及全市18个县(市、区),但瑞金市和章贡区疫情重,全人群感染率超过了万分之二.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明显.老年人疫情呈上升趋势,学生疫情值得关注.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5 ~49岁,约占感染者总数的64.9%,性别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逐年上升.存活状况逐渐好转,已发现HIV感染者病死率在逐年降低.结论:赣州市艾滋病疫情仍然呈低流行态势,但是艾滋病防治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在政策和策略上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杜刚;杨荣荣;龚雪梅;廖梅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喜疗妥外涂联合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喜疗妥外涂联合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经外周留置针输液造成静脉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喜疗妥外涂与利多卡因湿敷患处,外部包裹保鲜膜,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用50%硫酸镁持续湿敷静脉处,72 h后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疗效和显效时间.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效时间为(3.0±0.6)h,明显短于对照组(12.2±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疗妥外涂联合利多卡因湿敷治疗小儿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操作简单,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朱琰;施春兰;何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芽囊原虫研究进展

    芽囊原虫是一种寄生于人类及许多动物肠道中的常见单细胞厌氧真核生物.该虫不仅形态多样,而且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虽然芽囊原虫与胃肠道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和荨麻疹等有关,但对其临床意义仍然存在争议.近年来,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对芽囊原虫的病理生理学做了新的阐述,并提出了可能的致病机制.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芽囊原虫的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多样性、感染与疾病、致病性、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者:周春燕;严宜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酶法提取-荧光法测定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槲皮素与硝酸铝形成荧光体系并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该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紫花苜蓿中槲皮素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22%,液料比为40∶1,酶解时间为92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紫花苜蓿槲皮素提取量为12.56 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0.4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2.9%.以槲皮素为标样,回归方程为y=5.002x+ 6.721,相关系数R2=0.9993,线性范围在0.0 ~33.6μg·L-1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用于紫花苜蓿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施伟梅;谢江;王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00例食管癌患者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食管癌患者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情况.方法:收集100例数字化食道吞钡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例,分析食管癌发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病理分型.结果:100例中72%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梗阻感;发病年龄小41岁,高92岁,平均60.7岁;病灶82%位于食管中、下段,18%发生于食管上段,5%累及喉部和贲门;病理分型78%为鳞状细胞癌主,其次是腺癌,腺棘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及癌肉瘤少见.结论:食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数字化食道吞钡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图像清晰,诊断率比较高,能在早期做出诊断,对食管癌及早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财华;罗石成;冷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RB3在胃癌前病变筛检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胃癌前病变各个阶段及胃癌组织TRB3基因表达进行研究,为疾病的评估提供检测指标.方法:选择胃镜检查患者132例,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分型后,对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者,经阿尔辛蓝(AB)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高铁双胺(HID)染色,对肠上皮化生进行分型.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染色检测TRB3基因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Caspase-3活性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93例、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9例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7例(低分化管状腺癌3例、中分化管状腺癌4例);肠上皮化生分型显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incomplete intestinal IM,IIIM) 31例、完全性小肠化生(complete intestinal IM,CIIM) 28例、不完全性结肠化生(incomplete colonic IM,ICIM) 11例、完全性结肠化生(complete colonic IM,CCIM)23例.免疫组化显示NAG(non-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IIM、CIIM、ICIM、CCIM和DYS胃黏膜标本均可见TRB3表达,GC表达特别显著,呈强阳性信号,DYS次之,而NAG标本则表达极弱.TUNEL分析和Caspase-3活性检测提示,随着癌前病变的进展,胃粘膜细胞凋亡增加,而DYS及GC细胞凋亡则减少.结论:TRB3基因在胃癌前病变各个阶段均出现高表达,随着胃癌前病变的进展,TRB3基因呈递增趋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

    作者:高珂;郭宏兴;丁彦青;李继生;陈旭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