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刘晓平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0、12.5、25、50.μmol·L-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12.5、25、50 μmol·L-1)对A54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12.5、25、50 μmol·L-1)对A549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呈时间、剂量相关性,其抑制作用增强(P<0.01).辛伐他汀能有效地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率增加.辛伐他汀显著增加A549细胞的caspase-3酶的活性,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辛伐他汀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辛伐他汀通过增加细胞Caspase-3的活性诱导A549细胞凋亡.
作者:刘建生;刘书斌;熊丽娇;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系统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躁狂症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系统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躁狂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躁狂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3.6% (44/47)、78.7%(37/4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躁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理想.
作者:黄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参数,探讨左室重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4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中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数值,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实验分组中的LVEF、LVRI小于对照组(P<0.01),LVESV、LVEDV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LVM与病变支数无良好相关性(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堵塞支数的增多,LVEDV、LVESV进行性增大(P<0.05或<0.01),LVRI、LVEF进行性减小(P<0.01),LVM无明显变化,LVEDV、LVESV、LVEF及LVRI与冠脉病变支数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重构严重程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加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够评价不同支数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且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可作为评估左室重构的新方法.
作者:曾常亮;游宇光;叶军;陈卫华;葛贻珑;卢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鞘内给药对伴有明显颅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并伴有明显颅内高压的患者,实施间断腰穿减压;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两组颅内压、诱导期天数及预后,评价鞘内给药对伴有明显颅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9例行鞘内给药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率7/9,腰穿减压组10例,治愈率8/10;颅内压各周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患者,可以考虑频繁的腰穿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
作者:刘家斌;欧阳懿;王明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Notch信号在多细胞动物中是一条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哺乳动物有4种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它们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相关疾病有着密切关系.Notch信号通路的4种受体可分别在大脑的不同部位表达,并分别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本文就Notch1 ~4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蒋琼;陈丽;黄宽;王容;吴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种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而且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本文通过厘清梳理IRF8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英;夏阳阳;黄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临床深静脉血栓的评估现状.方法:抽取300例住院病人病历,调查是否按时限要求完成对深静脉血栓评估.结果:内科病区与外科病区深静脉血栓评估合格率相比,差异明显(P<0.01);骨科病区深静脉血栓评估合格率明显高于外科病区,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外科病区对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及时性明显低于内科病区,而骨科病区高.因此,提高外科病区医护人员对深静脉血栓预防评估的及时性,意义重大.
作者:徐月美;徐月圆;徐月红;廖文婷;顾珍;李媛;童金英;徐洪涛;张智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赣南产山苍子油成分,并研究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低抑菌浓度.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赣南产山苍子油成分,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提出的M27-A方案,测定赣南产山苍子油对白假丝酵母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值.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赣南产山苍子油主要成分柠檬醛含量为68.43%.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25、1.25、0.63、0.63、1.25、1.25 μL·mL-1.结论:赣南产山苍子油成分分析为其开发提供了可靠参数.本实验测得的山苍子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MIC值与已报导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本实验证实山苍子油对都柏林假丝酵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作者:王小丽;钟有添;黄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EF24为一种新合成的新型姜黄素类似物,同样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但其抗癌机制仍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从EF24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增殖周期阻滞、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磷酸化及保护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抑制范可尼贫血信号通路等方面,阐述目前EF24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赖小强;吴新强;王祥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一种可逆性的创伤-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必经过程,也是门静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合成功能障碍和代谢能力受损等肝病终末期并发症的基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近年大量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与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现就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华;何良梅;刘瑶;张自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观察光萼茅膏菜的生药学特征规律,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表面微性状鉴别、组织结构观察及粉末显微鉴定、显微图片合成等方法对光萼茅膏菜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光萼茅膏菜的生药学特征:干燥药材呈黑褐色,表面具大量黑色点状腺鳞、分泌毛、气孔等.其中腺鳞主要分布在差、叶表面;具“头、柄”的分泌毛主要分布在叶侧,内含导管;气孔主要为直轴式.粉末呈黄绿色至灰褐色,具胶状分泌物、花粉粒、导管、气孔等特征.其中花粉粒常数个相聚,表面刺突状;导管以环纹、螺纹较多,少为其缘纹孔或梯纹.结论:其气孔、分泌毛、胶状分泌物、花粉粒特征可作为光萼茅膏菜生药的主要鉴别点.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光萼毛膏菜的地下膨大茎是子母型替代生长的块茎,并非文献记载的鳞茎状球茎;首次描述根状茎中存在具凯氏点的内皮层细胞环,及茎叶表面的黑色乳状凸起为腺鳞构造;指出其传统称渭的腺毛,应称为分泌毛或毛状分泌腺体;更正了文献记载茎为周木型维管束的报道,实际上周木型仅存在于地上茎中,地下根状茎和块茎的维管束类型为外韧性.
作者:胡海波;杨燕芳;李燕;张倪;程齐来;李林福;吴龙火;黄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年轻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原因,为医护人员、患者照顾者提升患者的整体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3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体重明显下降、身体的耐受性变差、睡眠质量下降;悲伤、焦虑不安;孩子给了我积极治疗的勇气、娱乐方式和群体发生变化;有事情做更有成就感;性生活状况中的变得不自信、缺乏术后的性相关知识、生理上的不舒适;失去生育能力的遗憾.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地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钟玉芳;张世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胃肠炎(EG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儿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儿童EGE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例患儿以解稀水便伴下腹痛为首发症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EC)明显增高,IgE正常,病理活检示肠道多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予甲泼尼龙40 mg qd治疗后当天症状即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儿童EGE早期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伴外周血AEC升高应考虑到该病可能.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朱云霏;黄青;肖小妹;沈小雄;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危重症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的52例危重症患儿实施PICC置管的效果.结果:52例患儿中,有1例患者穿刺不成功,成功率98%,平均留置时间(39.5±6.9)d.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9.62%,其中1例出现静脉炎、1例堵管、2例外渗至局部肿胀、1例导管移位.结论:PICC置管为危重症新生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高效置管、规范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对延长PICC管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雯;刘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单侧约15~30 min,平均20 min,双侧约30~60 min,平均40 min.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愈合后腹部疤痕不明显.全部病例随访时间3~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红兵;李健;李学远;王健;祝淑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显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2例,膨胀性骨皮质呈线样包壳者5例;CT显示囊内骨性间隔5例,密度不均且呈多囊性,病变大部分为液性低密度区者4例;MR T2WI示病灶内信号不均呈海绵状液性信号者5例.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CT、MRI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三者结合可显著提升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吴海声;王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经胸心脏超声测量相关指标评估脊柱钉棒内固定术术中按“4-2-1”法则并以血压、心率指导的液体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于全麻下择期行脊柱钉棒内固定术患者50例,年龄45~ 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心肺功能均正常.应用经胸心脏超声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每搏量(SV)、心排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呼吸变异度(△VTI)、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度(△Vpeak).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心率、血压等一般情况.结果:术后患者LVIDd、LVIDs、SV、CO、LVEF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VTI、△Vpeak均低于评估界值,说明患者经术中液体治疗达到足够的心排量.结论:对于心肺功能正常的脊柱钉棒内固定术患者,按“4-2-1”法则并以血压、心率指导的液体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心脏前负荷,达到足够的心排量,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艺;叶军明;郭锐;陈丽;谢海玉;钟兴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整体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经普通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深度及层次,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并接受ESD治疗的患者共103例,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其中穿孔2例,1例用钛夹夹闭,另1例行尼龙绳荷包缝合术,术后胃肠减压、禁食禁饮和药物治疗后得到恢复.35例出现少许渗血,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或钛夹止血.56例用APC及电热活检钳电凝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结论:综合运用完善手术前准备、采用严密的手术中配合和完善手术后的护理,可以促进手术的成功,确保其治疗效果得以实现.
作者:江萌;刘苇婧;李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PCI应用替罗非班患者,使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适宜的压迫时间.方法:将150例经桡动脉行PCI应用替罗非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压迫8h,对照组压迫6h.比较两组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和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切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和20%;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67%和1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压迫止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应用替罗非班,于术后8h撤除止血器,能够减少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发生,提高止血成功率.
作者:兰艳莉;钟梅;许金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基底动脉为监测层面行脑动脉CT血管成像(HCTA)扫描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申请HCTA扫描的138例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用Time Bolus法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分别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达峰时间,并分别以达峰时间计算HCTA实际扫描延时时间;对所得HCTA影像进行评价,分析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所测达峰时间是否都能用于HCTA扫描技术.结果:对所有138例检查者均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大脑中动脉达峰点均值为6.427 5,实际延时时间17.82 s;基底动脉达峰点均值为6.630 4,实际延时时间18.21 s,两种测量方法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2,表明相关性较高.线性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为:大脑中A测量点数=1.035×基底A测量点数-0.424 4,R方为0.841 8,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F值为723.557,P值为2.64×10-56,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大脑中A实际延时时间=1.040×基底A实际延时时间-1.112 3,R方为0.839 9,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F值为713.652,P值为5.81×10-56,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卡方值=0.163,P=0.687,认为两组评分基本一致.结论:在检查者体位不适扫描状态及大脑中动脉显示不佳的情况下,以基底动脉为监测兴趣区可以达到常规HCTA以大脑中动脉为监测兴趣区相同的效果,且两种测量方法相关性较高,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成功地完成HCTA扫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作者:吴颋;卢绍辉;李荣芳;刘风;刘少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