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嗜酸性胃肠炎(附1例报告)

朱云霏;黄青;肖小妹;沈小雄;王玲

关键词:嗜酸性胃肠炎,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胃肠炎(EG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儿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儿童EGE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例患儿以解稀水便伴下腹痛为首发症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EC)明显增高,IgE正常,病理活检示肠道多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予甲泼尼龙40 mg qd治疗后当天症状即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儿童EGE早期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伴外周血AEC升高应考虑到该病可能.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型血管瘤细胞学研究进展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探讨IH的组织形态特点对阐明其增生和消退的机制有重要作用.肿瘤的组织学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和间质成分,目前研究显示血管瘤干细胞、血管瘤内皮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及肥大细胞是构成IH的主要细胞成分.本文将总结这些细胞在IH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IH中可能的变化和作用,为深入研究IH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家红;张新月;叶晓星;肖海;徐仙赟;刘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塑防漏贴环联合微凸底盘与腰带在粪水性皮炎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可塑防漏贴环联合微凸底盘与腰带在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而导致粪水性皮炎的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5例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而导致粪水性皮炎的患者采用可塑防漏贴环联合微凸底盘与腰带进行护理,同时加强患者的造口护理、饮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观察其治疗效果及造口底盘更换的次数.结果:治疗后10日,22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明显好转;治疗当日至第10日内造口底盘更换3次为21例,占84%,更换4次为3例,占12%,更换5次为1例,占4%.结论:将可塑防漏贴环联合微凸底盘与腰带应用于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而导致粪水性皮炎的患者的护理中,同时加强患者的造口护理、饮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能够预防造口底盘发生渗漏,延长造口底盘的使用时间,有效治疗粪水性皮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惠;段珍奇;吴莲香;邓作梅;丁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NI)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在保留坐骨神经结扎并剪断(spared nerve iniury,SNI)模型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trl、Sham和SNI组,每组各15只.于SNI术前1天、SNI术后第3、7、14天时间点测定机械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取术侧腰4~腰5(L4~L5)的背根神经节(DRG),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P2X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的术后第7和14天,大鼠术侧足底机械痛阈(PWT)明显降低(P <0.001);SNI组的术后第3、7和14天,大鼠术侧L4~L5节段DRGP2X3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01);SNI组的术后第7和14天,大鼠术侧L4~L5节段DRGP2X3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保留坐骨神经结扎并剪断后L4~L5节段DRG的P2X3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与其机械痛敏的降低相一致,提示在外周神经损伤情况下,P2X3受体可能参与了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的疼痛信息调控.

    作者:江茜;王英;夏阳阳;黄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6天.两组之间和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病情评估,并均采血测定细胞免疫,即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 (P <0.01);治疗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比值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该方法可以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辅助治疗.

    作者:罗娟娟;洪虹;钟小明;谢忠丽;罗开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躁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系统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躁狂症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系统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躁狂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躁狂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3.6% (44/47)、78.7%(37/4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躁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理想.

    作者:黄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童嗜酸性胃肠炎(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胃肠炎(EG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儿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儿童EGE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例患儿以解稀水便伴下腹痛为首发症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EC)明显增高,IgE正常,病理活检示肠道多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予甲泼尼龙40 mg qd治疗后当天症状即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儿童EGE早期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伴外周血AEC升高应考虑到该病可能.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朱云霏;黄青;肖小妹;沈小雄;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切口和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15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切口组77眼,超声乳化组73眼,对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术与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效果较好.

    作者:彭晋妍;王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拳参提取物-413对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影响

    目的:研究拳参提取物(PBNA)-413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阳性对照组)、低和高剂量PBNA-413组.采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Iso,连续10 d,制备心肌肥厚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称小鼠体重、全心重、左心室重,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取左心室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nnexin-43(Cx43)磷酸化及总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均升高,Cx43的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均降低;PBNA-413治疗后,心肌肥厚模型组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降低,Cx43的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升高.结论:PBNA-413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组织缝隙连接的重构延缓心肌肥厚进程及预防心律失常并发症.

    作者:严文华;曾雪亮;赵雅欣;许萍萍;曾洁;曾丽梅;黄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氢氧化铝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复方氢氧化铝与多潘立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氢氧化铝与多潘立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胃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复方氢氧化铝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表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黄慕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RF8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研究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种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而且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本文通过厘清梳理IRF8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英;夏阳阳;黄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草药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抗白色念珠菌具有疗效显著,不易耐药等多种优势,是解决白色念珠菌临床耐药性增强,感染率上升等难题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出的中草药抗白色念珠菌的相关作用机制,旨在明确中草药抗白色念珠菌有效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贺慧娟;谢水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尿道海绵体成形对尿道下裂再造尿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尿道海绵体成形对尿道下裂修复术再造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14只先天性尿道下裂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7只采用Duplay+尿道海绵体成形术进行尿道下裂修复;对照组7只仅用Duplay术式修复.术后4周时进行在体再造尿道顺应性检测(测量一段再造尿道内充注空气膨胀时的压力)及离体再造尿道标本尿流率检测.比较两组术后再造尿道的功能.结果:全部动物均按计划实施手术及检测操作.实验组压力平均测值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实施或未实施尿道海绵体成形,术后再造尿道的功能无明显差异.

    作者:谢林海;习娅琦;张雪;丁洪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期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7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心理干预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7%、9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7%、80.0%(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理中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术后护理中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感染情况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分产科组(n =250)和妇科组(n=250);产科组又分为剖宫产(n=189)和顺产(n=61),妇科组再分微创手术(n=158)和常规手术(n=92);对患者术后感染问题进行分析.结果:500例中共发生感染患者43例,占总数的8.6%;产科患者189例实施剖宫产,29例感染,感染率15.3%;61例采取顺产,3例感染,感染率4.9%.妇科手术感染患者共11例,占妇科患者4.9%,其中微创手术158例,感染3例,感染率1.9%;常规手术92例,感染8例,感染率8.5%.妇产科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手术创口、宫腔及泌尿系统.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手术方式,规范各项操作,严格控制术后感染,降低妇产科的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月;邵东芳;卢婷婷;顾梦茹;杨瑞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型姜黄素类似物EF24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EF24为一种新合成的新型姜黄素类似物,同样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但其抗癌机制仍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从EF24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增殖周期阻滞、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磷酸化及保护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抑制范可尼贫血信号通路等方面,阐述目前EF24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赖小强;吴新强;王祥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监测层面的HCTA扫描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以基底动脉为监测层面行脑动脉CT血管成像(HCTA)扫描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申请HCTA扫描的138例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用Time Bolus法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分别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达峰时间,并分别以达峰时间计算HCTA实际扫描延时时间;对所得HCTA影像进行评价,分析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所测达峰时间是否都能用于HCTA扫描技术.结果:对所有138例检查者均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大脑中动脉达峰点均值为6.427 5,实际延时时间17.82 s;基底动脉达峰点均值为6.630 4,实际延时时间18.21 s,两种测量方法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2,表明相关性较高.线性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为:大脑中A测量点数=1.035×基底A测量点数-0.424 4,R方为0.841 8,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F值为723.557,P值为2.64×10-56,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大脑中A实际延时时间=1.040×基底A实际延时时间-1.112 3,R方为0.839 9,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F值为713.652,P值为5.81×10-56,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卡方值=0.163,P=0.687,认为两组评分基本一致.结论:在检查者体位不适扫描状态及大脑中动脉显示不佳的情况下,以基底动脉为监测兴趣区可以达到常规HCTA以大脑中动脉为监测兴趣区相同的效果,且两种测量方法相关性较高,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成功地完成HCTA扫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作者:吴颋;卢绍辉;李荣芳;刘风;刘少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理应激对策在产时和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策在产时和产后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8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给予心理应激对策,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孕妇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不良事件发生率(2例,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29.2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时与产后进行心理应激对策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妇抑郁、焦虑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邱永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及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显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2例,膨胀性骨皮质呈线样包壳者5例;CT显示囊内骨性间隔5例,密度不均且呈多囊性,病变大部分为液性低密度区者4例;MR T2WI示病灶内信号不均呈海绵状液性信号者5例.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CT、MRI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三者结合可显著提升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吴海声;王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茶油和油茶皂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探究茶油(Camellia Oil,CO)和油茶皂苷(Sasanquasaponin,SQS)对小鼠肠道中拟杆菌(Bacteroides)、分节丝状菌(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SFB)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C57 BL/6小鼠设置为CO、SQS处理组和PBS阴性对照组,处理前收集小鼠新鲜粪便.予以CO、SQS灌胃或PBS常规喂养处理1周后再次收集小鼠新鲜粪便,提取其粪便DNA,通过Q-PCR方法扩增16sRNA序列,比较Bacteroides、SFB及Lactobacillus在不同处理组中的变化.结果:(1)PBS阴性对照组、茶油处理组和油茶皂苷处理组之间的Bacteroides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ANOVA,P=0.009),并且茶油处理组(LSD,P=0.003)及油茶皂苷处理组(LSD,P=0.011)小鼠肠道中Bacteroides含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性下降.(2) PBS阴性对照组、茶油处理组和油茶皂苷处理组中小鼠肠道粪便Lactobacillus(ANOVA,P=0.152),SFB(ANOVA,P=0.44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茶油和油茶皂苷可能通过下调肠道致病菌群(如Bacteroides)来改变肠道菌群,从而调节肠道稳态.

    作者:皮柔;何良梅;陈亚运;张桂生;朱鹃花;邹灵婕;李洪亮;刘志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53、EGFR、p16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p53、EGFR、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鼻咽癌、27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p53、EGFR、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53、EGFR的阳性率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P<0.05),p16的阳性率低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P<0.05),鼻咽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强弱与年龄、性别、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53、EGFR蛋白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但p53表达强弱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欧阳清;唐加步;赖文秀;姚运红;卢义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