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艳;姚小芳;徐惠连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环形减压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21例TOPLL患者,均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环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对比手术前后本组疼痛程度(VAS)与机体功能评分(JOA)变化情况,统计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VAS评分(2.36±0.47)分及JOA评分(8.86±2.6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优良率为85.71%(18/21)、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结论: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环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效果显著,可完整切除胸椎骨化后纵韧带,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东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应用经宫颈介入同轴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7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同轴导管经宫颈进行治疗,并于术后6-12个月随访妊娠情况.结果:本组97例不孕患者中176条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再通率达86.36%;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时间,宫内正常受孕43例(44.3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宫颈介入同轴导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戬;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以丁香叶为原料,对丁香叶中鞣质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为综合利用与深入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丁香叶中提取鞣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正交的实验的方法,用提取温度,溶媒倍数,提取时间,丙酮浓度为参考,每个参考有3个水平,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鞣质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丙酮浓度70%,温度55℃,时间2h,溶媒倍数14倍为佳提取条件,含量测定以没食子酸为标准样品建立线性方程,y=92.049x+0.0187,在浓度0.001~0.01mg/mL呈线性关系,含量测定鞣质的含量为0.893%.结论:综上所述,丁香叶中鞣质的提取因素影响为提取温度>提取加热时间>溶媒倍数>丙酮浓度.采取热回流提取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好.
作者:江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修复Pilon骨折术后骨折复位、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的比较.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闭合Ruedi-AllgowerII、III型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一组选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列为锁定板组;另一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列为解剖板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以愈合的情况和术后3月、6月、12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Burwell Chamley评分中解剖复位、复位可、复位差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锁定板组愈合时间平均为(7.98±2.31)周,解剖板组平均为(14.33±3.21)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踝关节Tornetta评分的比较: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踝关节Tornetta评分,锁定板组患者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占50.00%、32.50%、7.50%和10.00%,解剖板组患者分别为27.50%、45.00%、15.0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患者行踝关节Tornetta评分,锁定板组患者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占62.50%、20.00%、10.00%和7.50%,解剖板组患者分别为45.00%、25.00%、20.00%和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踝关节Tornetta评分,锁定板组患者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占82.50%、10.00%、5.00%和2.50%,解剖板组患者分别为77.50%、12.50%、7.50%和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中对于骨折的复位差异不大,但是使用锁定加压板更加利于骨折的愈合,可以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同时有利于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健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2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第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峰流速(PEF)及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哮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95.1%)明显优于对照组(73.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哮喘发作患儿实施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加快治疗进程.
作者:蒋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血管疾病恶化和增加患者死亡率,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microRNAs在房颤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分子机制,为房颤机制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叙述房颤的几种机制和与之相关的MicroRNA的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乳腺密度、性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200例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35岁,通过基本检查(乳腺X线钼靶摄影、乳腺彩超)和病理诊断以确诊,分为经过激素补充治疗(试验组)和未经激素补充治疗(对照组)两组,对其进行乳腺X线钼靶摄影检查,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的乳腺密度,并且分析围绕经期患者的乳腺密度,分析性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各个等级(≤25%,26%-50%,51%-75%,>75%)乳腺密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0.00%,33.00%,40.00%,7.00%,与对照组各个等级的乳腺密度分布相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绝经后的乳腺密度与绝经前相比明显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绝经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腺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腺密度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在乳腺密度高于一定程度时,乳腺癌的发病率将大大增加.可根据乳腺密度和乳腺癌的关系寻找治疗乳腺癌更加有效的方法,提高乳腺癌的诊治率.研究发现性激素补充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复发风险增加.
作者:陈白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检查,回顾分析复发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常核型.结果:全部110例复发性流产观察对象的绒毛组织中,28例存在异常核型,约占25.45%.染色体异常观察对象约占产妇总数的27.28%(30/11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诱发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因而复发性流产患者清宫术过程中需实施染色体检查,确定染色体核型,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周一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选择行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0)和干预组(n=50),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尿道刺激症状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0%与常规组48.0%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复苏期躁动及尿道刺激症状,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先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及预防.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进行抗感染、抗菌药物疗法+TDP灯照射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消毒清创疗法,比较两组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切口感染12例(12.0%),对照组的切口感染30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P<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7.6±1.3)天,对照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13.7±5.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度一级愈合70例(70.0%),对照组的切口愈合度一级愈合50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P<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手术病人进行抗感染、抗菌药物疗法,愈合程度较佳,愈合迅速,临床效果确切,需加强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涛;钟文寿;缪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FHIT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在6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7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癌症组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1.75%(20/63)、对照组为76.47%(13/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HIT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FHIT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低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分级、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洪宁;王旭霞;张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腰腿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腰腿痛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雷火灸结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显著提高(93.10%VS 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进行临床的大力推广.
作者:刘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73例,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疼痛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52%、91.78%,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埃索美拉唑组HP根除率、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93.15%VS 80.82%,95.89%VS 7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8.22%VS 1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更好的HP清除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
作者:王圣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研究先后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较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非药物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黄志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进步,护理模式逐渐得到优化,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医疗教育机构正不断的调整其教学模式,重点加强临床实习护理教育,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护理本科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相关思考,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作者:王春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微种植钉在安氏Ⅱ类错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安氏Ⅱ类错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支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微种植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头影测量值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种植钉治疗安氏Ⅱ类错颌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矫治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头影测量值情况,对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林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诊断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MicroRNA-100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胃癌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了的胃癌患者,随机抽取6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予以qRT-PCR检测MicroRNA-10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qRT-PCR法检测mi-RNA100在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情况发现,其表达量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于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mi-RNA100的相对表达量的高低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性别、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MicroRNA-100可进行准确诊断,且其表达参与着胃癌的进展,应广泛推广.
作者:卢元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联合应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中随机选出13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5%比对照组患者的76.81%要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FVC、PEF、FEV1)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CR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卓文锋;王佳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8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行保护性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术后观察组FEV1、FVC、MM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有效降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洋;周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效果显著,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刘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