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丁叶霞;丁美娟;蔡礼鸣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随访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足踝AOFAS评分评分以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者通过完善影像学资料,并按照Burwell Chamley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复位良好.随访6个月后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处皮质有连续性骨痂生长.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和足踝AOFAS评分为(6.19±0.23)和(42.01±8.76);术后6个月分别为(2.78±0.48)和(84.03±7.30),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愈合率较高,并且有利于疼痛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康波;王自力;丁韶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颌骨囊肿手术前根管治疗中分别采用不同锥度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的治疗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颌骨囊肿手术前,其前牙区或前磨牙区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病例,常规进行protaper镍钛机动器械的根管预备后,分别选用02锥度牙胶尖、06锥度牙胶尖、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专用大锥度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并进行有效的冠方封闭.拍摄术后X片和2年复诊X线片,比较三组患牙根充质量和2年后成功率.结果:各组患牙根充质量和2年后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大锥度牙胶尖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患的疲劳程度,值得应用.
作者:刘宇;冯炼;孙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珠海市中心血站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多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次数>5次),另外选取同期首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100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和不同输注次数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1)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0%)明显比对照组(20%)要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10次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1-15次组,x2=10.011,P=0.002;明显低于16次以上组,x2 =4.992,P=0.0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次组比16次以上组更低,但是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查应用于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中能够有效地降低输注无效率,提高输血的安全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范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药品经营企业(批发)认证检查中存在的缺陷项目情况,分析企业实施新版GSP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企业把脉,为认证检查机构下一步工作指引方向.方法:对黑龙江省2014年6月~2015年9月认证的480家药品经营企业(批发)缺陷项进行汇总,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1]各章节的设置,应用分析方法,结合工作经验,评估我省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的缺陷.结果:从数据上看出各章节存在一定问题.结论:为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个性问题和系统性问题,提供参考.
作者:王炜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临床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分期治疗过程中,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及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创面、骨折愈合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AOFAS踝关节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3个月、6个月后,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情况(8.70%,2/23)显著优于对照组(30.4%,7/23),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分期治疗过程中,经外固定支架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各项指标的功能恢复情况,加速愈合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杨展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用于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随机抽取出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比对照组的77.5%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天后的FVC、PEF、FEV1指标值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在急性发作期的小儿哮喘治疗中应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务实;燕旭东;周克英;吴本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茶碱缓释片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0.1g茶碱缓释片,2次/天口服,+50/250μg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吸/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50/500μ.g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吸/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CAT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治疗费用平均为(2248.5±312.6)元明显低于对照组(2753.7±354.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缓释片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COPD,可以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华;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CU病房内暴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12例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原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学特点进行调查,归纳并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的原因和防控对策.结果:12例患者共采集ICU环境标本66份,病原学检测发现27份阳性标本,分离菌株及实耐药谱基本一致,进而推断此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为同一病原菌污染环境所致.同时调查发现,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污染、清洁消毒措施不当、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不彻底是此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ICU环境污染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和治疗规范,定期对ICU环境及物品进行针对性清洁消毒是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百挺;欧聪灵;聂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统计学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摘除,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单纯骨转移瘤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治疗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单纯骨转移瘤患者共43例,患者均接受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分为20例对照组(疼痛存在)和23例观察组(无疼痛),将治疗前后的病灶数、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病灶数与免疫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就治疗后的病灶数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免疫学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骨转移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并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亮;温铁军;罗冬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对其SCN1A基因进行筛查和测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仅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XON14-37A> C),两种基因型C/C纯合子、A/C杂合子,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与SCN1A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荣添;王一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由于高空坠物或车祸造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所需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经统计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和急救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也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有利的时间,减少患者的急救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五珍;陈剑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三甲综合医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分析其合理性及发展趋势,促进肿瘤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法(DDDs),统计分析2013~2015年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金额、DDDs、DDC、DUI、ATD及排序比的变化.结果:我院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为9种,各年度消耗金额多的是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其次为益气类中药注射剂.两大类中分别以康艾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增长率高,艾迪注射液则连续三年用药频度均超过超过康艾注射液,痰热清的用药频度排序逐年下降,丹红注射液的用药频度排序和DDC均大于丹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康莱特注射液的DDC大,益气类中参芪扶正注射液的DDC大.结论:中药注射剂对于肿瘤患者的疗效受到临床肯定,但艾迪注射液的使用存在滥用倾向,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属于基本药品目录品种,但参麦注射液增长率小于生脉注射液,且其使用存在超量.丹参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的疗效比较缺少证据,康莱特注射液药物利用值处于合理范围,但临床选择药品时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经济因素.
作者:胡曼曼;孙丽蓉;林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45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艾普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急诊收治的90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5例,两组均行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观察组口服艾普拉唑,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97.8%vs82.2%;4.4%vs2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普拉唑可有效改善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应当作为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东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SAP患者74例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的Ramasy镇静评分比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在给药后的4h、8h和12h时的呼吸频率均较给药前低,且在给药后12h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在给药后4h和8h的心率明显较给药前及对照组低,对照组给药后8h心率明显较给药前低.实验组患者给药后4h和8h,以及对照组患者给药12h时的平均动脉压均较给药前低.实验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在SAP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可达到满意镇静效果.
作者:朱建潜;施正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感染性肺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儿其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患儿治疗后其TNF-α、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儿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儿其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④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10.71% VS 7.14%)无差异(P>0.05),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钟志远;唐建平;吴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34/35)、77.1%(27/35),差异显著(P<0.05);两组ADL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徐世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两个社区的130名老年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个社区的63名老年人为实验组,由全科医生进行为期2-3个月的健康管理;一个社区的67名老年人为对照组,不实施任何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老年人群的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控制率等.结果:实验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变率、慢性疾病控制状况、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全科主治医生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管理,不仅能够改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而且能够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蔡宇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毋楠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7例,随机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肠鸣音恢复、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蠕动开始、肠鸣音恢复、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2.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降低腹胀发生率.
作者:朱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