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钟琼;温新院;付敏;陈新荣;杨俊;吴韵;魏俊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临床常用反映循环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准确地测定CO对于临床用药、输血、补液等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医疗发展,对于监测更加突出安全、无创、简便、精准的要求.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是目前国内外较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为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安全、便捷的技术.本文对USCOM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艺;叶军明;陈丽;郭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临床确诊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观察术前、术后1天、术后1月、术后3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疗效评估临床治愈7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术后1天、1月、3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观察点VAS评分有逐步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评分术后1天、1月、3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温新院;刘勇;吴韵;付敏;杨俊;钟琼;陈新荣;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SALL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中的表达,探讨其在MGCT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资料完整、来自性腺及性腺外的MGCT 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无性细胞瘤22例,精原细胞瘤20例,卵黄囊瘤16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8例,胚胎性癌2例;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非生殖细胞性恶性肿瘤(No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NMGCT)标本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免疫组化二步法增强型辣根酶聚合物(Polink-2HRP)染色系统,对全部120例肿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LL4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评估.结果:MGCT的病理形态各有特点,免疫组化标记SALL4显色为核阳性,在80例MGCT中,73例为强阳性表达,未成熟性畸胎瘤有5例弱阳性、2例阴性,总计阳性率97.5%;对照组40例NMGCT中,5例弱阳性,余阴性,阳性率12.5%;经X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在性腺及性腺外MGCT中,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干细胞标记物SALL4的表达,证实SALL4在MGCT的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可为MGCT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何珏;彭涛;韩巧秀;王珍玲;邓晓;张文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不及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不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邓金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骨成形术(per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治疗椎体外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POP治疗骨转移性肿瘤32例32处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病灶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观察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QOL评分、镇痛药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VAS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月镇痛药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行骨成形术(PO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
作者:付敏;陈新荣;钟琼;杨俊;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烟与戒烟对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中青年健康人群142例,分为吸烟组72例(≥5支.d-1,持续≥1年),不吸烟组70例(从不吸烟),对两组人群采集5 min心搏,由计算机自动对其进行短程HRV分析.然后不吸烟组连续吸两根同品牌香烟,分别于吸烟后即刻、20 min、1h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吸烟组劝其戒烟,分别于开始戒烟后3天、1周、4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结果:(1)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人群VLF、LF、HF明显升高(P<0.05),SDNN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吸烟组人群连续吸烟后HRV即刻就会发生改变,但HF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在连续吸烟后30 minVLF、LF升高更显著(P<0.05),吸烟后1h,VLF、LF及HF与吸烟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吸烟组戒烟3天后VLF、LF、HF就开始显著下降,与戒烟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VLF、LF、HF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论:长期吸烟者的SDNN降低,VLF、LF及HF增加,这种改变在吸烟后即刻就会出现;戒烟可以使SDNN增加,而VLF、LF及HF降低.
作者:熊淑平;罗志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CT增强扫描对胰尾脾门区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胰尾脾门区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64排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运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判别病变的起源和性质,总结不同起源病变对周围结构侵犯的特点.结果:胰腺肿瘤26例,胰腺炎9例,结肠脾曲癌8例,胃肿瘤5例,淋巴瘤2例,脾动脉瘤2例.胰尾脾门区肿瘤性病变41例,炎性病变9例,血管性病变2例.结论:胰尾脾门区病变侵犯结构复杂,鉴别诊断困难,64排CT增强扫描有利于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谢春;邱兴庭;郭少华;许红雨;吴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胸8以上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8以上椎体压缩骨折245例,共251个椎体,其中T4 3个,T5 25个,T6 72个,T7 63个,T8 88个.观察各节段骨水泥推注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Brien评分;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推注剂量0.8 ~2.0 mL,平均为(1.2±0.26) mL;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VAS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O Brien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CT引导下PV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付敏;陈新荣;钟琼;杨俊;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方法:将调强逆向优化过程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多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一个极小值;再对未达到临床期望的单一或多目标权重线性放大,继续优化.并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建立一个头颈肿瘤模型,分析权重调节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对于模型中定义的靶区和重要器官,权重调节可以减少相关重要器官受量和降低相关靶区热点区域体积,并对未调节权重的重要器官和靶区影响很小.结论: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是一个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
作者:郭海亮;黄莉;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 000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0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喘可治超声介导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咳嗽消失及哕音消失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喘可治经穴位超声介导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罗开源;饶兴愉;廖红群;王长浦;钟小明;王华彬;刘跃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对肝星状细胞系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相关化痰法药物血清,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以促进HSC-T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能降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Bcl-2/Bax明显下降.结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来诱导HSC-T6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宋春花;张志花;陈涛;黄志华;常欣峰;尹宝;陈荟瀛;周海倩;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S)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所产生的局部炎性反应.临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轻症急性胰腺炎较多见,以胰腺水肿为主,呈自限性;而后者病情危重,胰腺出血坏死,病死率达36%~50%.
作者:魏彩芳;魏舵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对芽囊原虫感染大鼠外周血IL-4、IL-10、IL-12和IL-17的影响,探讨益生菌、芽囊原虫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三者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三因素(益生菌干预、芽囊原虫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两水平(0、1)随机分为8组.取芽囊原虫包囊液103·只-1灌胃,连续5d,建立感染模型.用盐酸克林霉素以5 000 mg·kg-1灌胃,连续5d,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芽囊原虫感染合并菌群失调模型在感染模型建立后用盐酸克林霉素建立.建模后1d,金双歧2g.d-1经口饲喂,共7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IL-12和IL-17水平.结果:益生菌干预、芽囊原虫感染对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生菌干预与芽囊原虫感染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益生菌干预、菌群失调对IL-12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干预与芽囊原虫感染,益生菌干预与菌群失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间IL-17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芽囊原虫感染增高大鼠外周血IL-4、IL-10水平,菌群失调增高IL-12水平,合并芽囊虫感染IL-12水平较之降低,益生菌干预可改善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
作者:李小波;黄彬红;李娟;宋涛;邓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3例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弯针经颧弓与下颌骨前支冠状突前缘交点进针,CT引导下穿刺至圆孔外口,行第Ⅱ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PSS),术后1天、1月疗效,术后卡马西平使用、复发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后1天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期内4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刘勇;钟琼;温新院;付敏;陈新荣;杨俊;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级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以风险预防改进措施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3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5年4月~2016年4月)为观察组.由20个相关专家组成风险管理团队,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对医院供应室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针对排名前5位的风险事件进行RCA根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风险值排序前5位的危害相关风险值.结果: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计算RISK值,干预前医院供应室管理面临危险事件的前5位风险排序依次为脉动蒸汽压力灭菌器故障(45.50%)、锐器刺伤(43.94%)、低温等离子体蒸汽灭菌器故障(43.63%)、蒸汽泄漏(35.96%)、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故障(34.40%);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后这5个事件的危害相关风险值较干预前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的内外潜在风险和薄弱的环节,并根据RCA根因分析法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明显降低消毒供应室的风险值,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知识技能及工作自觉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黎明;魏清风;谢志芬;魏彩芳;魏伟玲;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将患者入院评估单与高危评估单组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入院评估单、高危评估单(坠床/跌倒、压疮、管道脱落风险因素评估单)组合于一单,使用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评估书写时间由实施前(24.14±7.11)分减少至实施后(18.22 ±5.19)分;护士对评估单书写与评估的满意度实施前(2.31±0.49)分,实施后(2.64±0.62)分;护理评估单修改率实施前15.09%,实施后7.8%;评估单评分实施前(6.29±1.10)分,实施后(8.87±1.11)分.结论:入院评估单与高危评估单组合为护理评估单,可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评估单的书写质量.
作者:潘艳萍;徐月圆;徐月红;黄文娟;洪爱秀;廖文婷;陈翠琴;邱巍方;徐月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0例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均痊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明确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
作者:尤聪;卢井发;陈晓明;叶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神经病理性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全球负担性疾病,神经病理性痛的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密切关注.有研究证实外周和中枢机制共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针治疗、微创技术治疗等.传统中草药因其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茜;欧阳娟;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吞咽造影引起吞咽功能紊乱的病因进行分类,探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性状.方法:收集我院50例吞咽造影病例,利用数字化吞咽造影判断患者吞咽功能状况,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7例因功能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3例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其中15例可食用流质食物,13例可食用糊状食物,19例可食用团状食物,3例不适合经口腔进食.结论:通过数字化吞咽造影吞咽误吸造影剂的性状,可以间接指导吞咽功能紊乱患者日常的饮食性状.
作者:谢财华;陈金华;彭灵薇;李国忠;冷桂香;徐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脑脊液水平,并探讨其对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62例拟诊为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后诊断分为颅内感染(n=48)和非颅内感染组(n=14).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的HMGB-1和RAGE蛋白水平.并分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进行亚组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意义.结果:脑脊液的HMGB-1和RAGE水平在颅内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显示,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HMGB-1和RAGE脑脊液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95% CI:0.748 ~0.964)、0.937(95% CI:0.849~1.000).HMGB-1临界值分别为75.00 ng·mL-1(敏感性:0.792,特异性:0.856);RAGE临界值为101.50 ng·mL-1(敏感性:0.979,特异性:0.856).结论: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艳晖;张圣岸;蔡业平;戴新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