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魏彩芳;魏舵秀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体会
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S)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所产生的局部炎性反应.临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轻症急性胰腺炎较多见,以胰腺水肿为主,呈自限性;而后者病情危重,胰腺出血坏死,病死率达36%~50%.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临床常用反映循环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准确地测定CO对于临床用药、输血、补液等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医疗发展,对于监测更加突出安全、无创、简便、精准的要求.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是目前国内外较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为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安全、便捷的技术.本文对USCOM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艺;叶军明;陈丽;郭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情演变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认识.方法:报告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演变,并就其临床特点、诊治过程进行讨论.结果:多部位、多次行骨髓病理活检支持CMML的诊断.结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能起初表现为单纯红细胞生成障碍,需要动态观察血象及随访患者骨髓及骨髓病理活检.

    作者:黄走方;李海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促进肝星状细胞系HSC-T6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对肝星状细胞系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相关化痰法药物血清,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以促进HSC-T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能降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Bcl-2/Bax明显下降.结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来诱导HSC-T6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宋春花;张志花;陈涛;黄志华;常欣峰;尹宝;陈荟瀛;周海倩;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PVP治疗胸8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胸8以上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8以上椎体压缩骨折245例,共251个椎体,其中T4 3个,T5 25个,T6 72个,T7 63个,T8 88个.观察各节段骨水泥推注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Brien评分;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推注剂量0.8 ~2.0 mL,平均为(1.2±0.26) mL;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VAS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O Brien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CT引导下PV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付敏;陈新荣;钟琼;杨俊;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主动干预式优质护理在老年高干病房的运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主动干预式优质护理,促进老年高干患者心情愉悦,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30例老年高干患者,通过医护人员为时一年的主动干预式沟通交流,阶段性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焦虑及抑郁量表,对结果进行总结,并持续改进,评价患者的终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的上升.结论:主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但有利于医护人员顺利实施治疗和护理,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黄小蓉;李宝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置人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减轻患者肛周皮肤损害,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选取50例需灌肠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应用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治疗方案,配合中药生大黄灌肠,实验组应用肛门置人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灌肠加引流,对照组常规应用肛管进行灌肠治疗,两组常规进行大黄浸泡液q 6h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肛周皮肤情况和护士灌肠和清理粪便的工作时间.结果:实验组灌肠和清理粪便总时间分别为(11.52±3.61) min和(11.53±5.22) min,对照组灌肠和清理粪便总时间分别为(24.76±5.62) min和(27.43±10.81) min,实验组减少了护士治疗和护理的时间.实验组肛周皮肤发生损害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置入带声门下气管导管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肛周皮肤损害出现的几率.

    作者:王春丽;谢艳梅;幸丽萍;聂亮;张宇珍;黄雯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经皮骨成形术治疗椎体外骨转移肿瘤探讨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骨成形术(per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治疗椎体外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POP治疗骨转移性肿瘤32例32处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病灶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观察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QOL评分、镇痛药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VAS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月镇痛药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行骨成形术(PO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

    作者:付敏;陈新荣;钟琼;杨俊;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管错构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与肝内其它弥漫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特点进行讨论.结果:CT显示病灶呈多发低密度,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边缘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形态各异,增强扫描无强化;超声显示肝内多发低至无回声异常信号,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结论:正确认识胆管错构瘤的影像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曾鹏程;陶辉;杨金生;蔡少雨;李林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1例分析

    偏位是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为常见的问题,由于眼睑及角膜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偏位,比较常见的是顺规散光导致上下偏位,眼睑外拉力、逆规散光导致的左右偏位以及角膜不规则泪液分布不均等导致的无规律偏位.本文介绍一例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获得良好视力和中心定位的案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正;汤小筠;练云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简述经皮微波消融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在良性肿瘤方面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概述PMA在甲状腺良性结节、肝脏血管瘤、肾脏错构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及其并发症,为进一步展开良性肿瘤PMWA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赖小强;吴源兵;王祥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化疗使用PICC置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医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将置中心静脉导管前(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后作为实验组,两组在穿刺点的上方给予药物敷贴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管等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够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管等并发症,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金花;田万莲;林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种通过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改善剂量分布方法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方法:将调强逆向优化过程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多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一个极小值;再对未达到临床期望的单一或多目标权重线性放大,继续优化.并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建立一个头颈肿瘤模型,分析权重调节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对于模型中定义的靶区和重要器官,权重调节可以减少相关重要器官受量和降低相关靶区热点区域体积,并对未调节权重的重要器官和靶区影响很小.结论: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是一个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

    作者:郭海亮;黄莉;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组合护理评估单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将患者入院评估单与高危评估单组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入院评估单、高危评估单(坠床/跌倒、压疮、管道脱落风险因素评估单)组合于一单,使用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评估书写时间由实施前(24.14±7.11)分减少至实施后(18.22 ±5.19)分;护士对评估单书写与评估的满意度实施前(2.31±0.49)分,实施后(2.64±0.62)分;护理评估单修改率实施前15.09%,实施后7.8%;评估单评分实施前(6.29±1.10)分,实施后(8.87±1.11)分.结论:入院评估单与高危评估单组合为护理评估单,可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评估单的书写质量.

    作者:潘艳萍;徐月圆;徐月红;黄文娟;洪爱秀;廖文婷;陈翠琴;邱巍方;徐月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RAGE水平意义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脑脊液水平,并探讨其对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62例拟诊为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后诊断分为颅内感染(n=48)和非颅内感染组(n=14).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的HMGB-1和RAGE蛋白水平.并分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进行亚组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意义.结果:脑脊液的HMGB-1和RAGE水平在颅内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显示,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HMGB-1和RAGE脑脊液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95% CI:0.748 ~0.964)、0.937(95% CI:0.849~1.000).HMGB-1临界值分别为75.00 ng·mL-1(敏感性:0.792,特异性:0.856);RAGE临界值为101.50 ng·mL-1(敏感性:0.979,特异性:0.856).结论: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艳晖;张圣岸;蔡业平;戴新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根据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5年3月应用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切除术或合并腺样体切除术404例儿童患者资料.结果:404例中,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6例,出血率1.49%.其中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活动性出血4例.原发性出血原因多为术中未确切处理出血血管;迟发性出血原因多为术后感染.3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3例重新全麻插管止血.术后需再次全麻插管止血率7.42‰.结论:儿童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后出血率很低,出血原因多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感染.对术后出血儿童根据出血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全麻插管止血.

    作者:李育广;曾京宇;刘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科牵引重量放置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牵引技术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它是利用悬垂重量为持续的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克服肌肉收缩力,其作用是对脱位肢体的整复合固定、炎症肢体的制动、肢体挛缩畸形的矫治和功能锻炼等[1].骨科牵引装置包括牵引作用具、牵引重量、牵引架、牵引床、牵引绳、床脚垫、牵引弓等.无论是骨牵引、皮肤牵引还是枕颌带牵引等都离不开牵引重量,牵引重量即要有重锤及重锤放置装置.

    作者:蓝玉清;余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喘可治经穴位超声介导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 000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0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喘可治超声介导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咳嗽消失及哕音消失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喘可治经穴位超声介导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罗开源;饶兴愉;廖红群;王长浦;钟小明;王华彬;刘跃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级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以风险预防改进措施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3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5年4月~2016年4月)为观察组.由20个相关专家组成风险管理团队,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对医院供应室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针对排名前5位的风险事件进行RCA根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风险值排序前5位的危害相关风险值.结果: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计算RISK值,干预前医院供应室管理面临危险事件的前5位风险排序依次为脉动蒸汽压力灭菌器故障(45.50%)、锐器刺伤(43.94%)、低温等离子体蒸汽灭菌器故障(43.63%)、蒸汽泄漏(35.96%)、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故障(34.40%);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后这5个事件的危害相关风险值较干预前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的内外潜在风险和薄弱的环节,并根据RCA根因分析法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明显降低消毒供应室的风险值,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知识技能及工作自觉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黎明;魏清风;谢志芬;魏彩芳;魏伟玲;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分析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3例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弯针经颧弓与下颌骨前支冠状突前缘交点进针,CT引导下穿刺至圆孔外口,行第Ⅱ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PSS),术后1天、1月疗效,术后卡马西平使用、复发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后1天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期内4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刘勇;钟琼;温新院;付敏;陈新荣;杨俊;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新荣;钟琼;付敏;杨俊;温新院;刘勇;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