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张晓磊;杨少军;丛闻天;黄宗校;王卜伦;李倩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对其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研究组治疗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其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6±6.4)分和(72.8±5.5)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和转移,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 (P<0.05).结论: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赖奋飞;佘小琛;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清热养阴方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黏膜反应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同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鼻咽癌病人8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治疗组使用清热养阴方,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对比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所有病患均正常完成放疗,对照组中6名病患由于出现较严重的黏膜反应而停止治疗1-2周,通过抗生素或激素调节恢复后继续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的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且治疗组的急性黏膜反应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在对照组之上.结论:清热养阴方能有效的缓解鼻咽癌放疗后的黏膜反应,并有效推迟反应出现的时间从而改善病患的病情.
作者:黄浩文;潘海东;林玲;林凯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ICC)及癌前病变(CI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100例本院收治疑为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阴道镜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TVCDS联合阴道镜与TVCDS、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TVCDS联合阴道镜在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方面均显著高于TVCDS(P< 0.05),且在敏感度方面显著高于阴道镜(P<0.05).结论: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ICC及CIN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并且通过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宫颈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流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林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77.8%,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病症,且具有预防左心房内径扩大的明显作用.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疝气患儿展开小切口手术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研究50例于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因出现疝气而进入本院普通外科的患儿,25例A组术中展开小切口技术,25例B组则展开传统手术方案,术后给予两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25例A组有效率96.00%(24/25),52例B组为72.00%(18/25),P<0.05;A组病例中有1例(4.0%)出现并发症,同时B组中有7例(28.00%),P< 0.05.结论:当疝气患儿接受手术时,通过展开小切口方案,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肖邦;江均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标准化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生理功能、社会职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少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胚胎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间在我院行药物流产后子宫内存在胚胎残留物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将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98.6%与经腹部超声检查86.4%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胚胎残留物的诊断准确率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明显较高,临床运用价值更高.
作者:李治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对其SCN1A基因进行筛查和测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仅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XON14-37A> C),两种基因型C/C纯合子、A/C杂合子,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与SCN1A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荣添;王一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的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选取58例高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予以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刘红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3年8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哮喘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组,对照组(n=44)应用茶碱控释片治疗,治疗组(n=44)则在使用茶碱控释片基础上加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肺功能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是9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②治疗组用力呼气容积是(2.15±0.21)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23)L(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观察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2例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41例则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90%)远远高于对照组(52.3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明显高于观察组(7.32%),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傅海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环节管理方式,总结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监控体系,因此将2013年1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成立PDCA小组对指标进行监控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结发生原因以及改善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且发生率高的前三项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给药错误、输液事件以及分娩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以及护理环节管理质量偏低.结论: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改善,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加强护理环节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淑柳;蓝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三甲综合医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分析其合理性及发展趋势,促进肿瘤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法(DDDs),统计分析2013~2015年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金额、DDDs、DDC、DUI、ATD及排序比的变化.结果:我院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为9种,各年度消耗金额多的是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其次为益气类中药注射剂.两大类中分别以康艾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增长率高,艾迪注射液则连续三年用药频度均超过超过康艾注射液,痰热清的用药频度排序逐年下降,丹红注射液的用药频度排序和DDC均大于丹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康莱特注射液的DDC大,益气类中参芪扶正注射液的DDC大.结论:中药注射剂对于肿瘤患者的疗效受到临床肯定,但艾迪注射液的使用存在滥用倾向,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属于基本药品目录品种,但参麦注射液增长率小于生脉注射液,且其使用存在超量.丹参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的疗效比较缺少证据,康莱特注射液药物利用值处于合理范围,但临床选择药品时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经济因素.
作者:胡曼曼;孙丽蓉;林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胸痛中心运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以往胸痛中心成立前的急诊模式(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进行急诊PCI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胸痛中心成立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模式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从进入急诊室到完成相关治疗的时间,通过两组差异对比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途径来院,其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以及通知导管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共26例(86.7%)患者于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对照组患者中共17例(56.7%)患者于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观察组DtoB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进行急诊PCI治疗能够大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飞坤;陈燕芳;程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珠海市中心血站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多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次数>5次),另外选取同期首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100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和不同输注次数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1)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0%)明显比对照组(20%)要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10次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1-15次组,x2=10.011,P=0.002;明显低于16次以上组,x2 =4.992,P=0.0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次组比16次以上组更低,但是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查应用于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中能够有效地降低输注无效率,提高输血的安全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范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统计学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摘除,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心血管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所以患者依据指南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42例则联合瑞舒伐他汀及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粘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Fib、血浆粘度、TC、LDL-C、TG水平均降低,LVEF则显著升高,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心脏功能及血粘度,值得推广.
作者:丁友芳;祝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血浆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其大面积脑梗死及非大面积脑梗死状况、病因学分型、病情程度分别分组研究,比较患者的HCY水平,并分析不同病因分型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病程的血浆HCY水平.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发现,LAA亚型急性脑梗死其血浆HCY含量较高,而其他亚型含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HCY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的患者其HCY水平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与血浆HCY含量有关,且急性脑梗死病情、梗死面积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刘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对比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83%(4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8.3±19.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 1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预后均更加显著.
作者:黎泽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31例,未发生7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疼痛评分、血红蛋白浓度、血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全麻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分析,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钠、全麻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可锋;张炳良;许家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