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影响

郭飞坤;陈燕芳;程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索胸痛中心运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以往胸痛中心成立前的急诊模式(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进行急诊PCI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胸痛中心成立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模式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从进入急诊室到完成相关治疗的时间,通过两组差异对比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途径来院,其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以及通知导管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共26例(86.7%)患者于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对照组患者中共17例(56.7%)患者于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观察组DtoB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进行急诊PCI治疗能够大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高龄孕妇61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对比超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的妊娠结局等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及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15例超高龄(40~51岁)孕妇及同期615例单胎适龄(<35岁)孕妇分别定义为高龄组和适龄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等数据,比较其组间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的发病、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的血小板减少、早产、产后出血合并妊娠等症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组产妇妊娠合并子痫、羊水少、子宫肌瘤、巨大儿、臀位、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适龄组,而适龄组产妇合并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龄组(P<0.05);两组产妇助产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时的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JP>0.05).结论: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故应对其加强围产期的护理保健,以便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敏;严津晶;蒋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运动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认知能力以及IGF-1水平的影响,以及IGF-1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下属润达社区89例老年MCI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18个月的运动干预,并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分别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及血清IGF-1水平测定.结果:干预组患者认知能力与IGF-1水平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个月的运动干预明显提升了老年MCI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并且显示血清IGF-1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对MCI患者干预效果的标志物.

    作者:谢峥;吴永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风险因素预测

    目的:探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31例,未发生7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疼痛评分、血红蛋白浓度、血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全麻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分析,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钠、全麻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可锋;张炳良;许家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SAP患者74例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的Ramasy镇静评分比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在给药后的4h、8h和12h时的呼吸频率均较给药前低,且在给药后12h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在给药后4h和8h的心率明显较给药前及对照组低,对照组给药后8h心率明显较给药前低.实验组患者给药后4h和8h,以及对照组患者给药12h时的平均动脉压均较给药前低.实验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在SAP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可达到满意镇静效果.

    作者:朱建潜;施正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浅谈NCPAP序贯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NCPAP序贯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4例患儿,对照组接受NCPAP治疗,观察组接受NCPAP结合HHFNC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20.6%,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52.9%,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NCPAP序贯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患儿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何旭;罗建军;林凤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浅析PDCA循环法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呼吸科入住RICU危重患者中运用PDCA循环法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分析2014年入住本院呼吸科RICU治疗的危重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入住本院呼吸科RICU治疗的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其治疗过程依照PDCA循环法查找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定期考核成效.结果: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呼吸科危重患者治疗管理中,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芳;丁叶霞;丁美娟;蔡礼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77.8%,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病症,且具有预防左心房内径扩大的明显作用.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影响

    目的:探索胸痛中心运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以往胸痛中心成立前的急诊模式(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进行急诊PCI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胸痛中心成立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模式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从进入急诊室到完成相关治疗的时间,通过两组差异对比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途径来院,其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以及通知导管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共26例(86.7%)患者于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对照组患者中共17例(56.7%)患者于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观察组DtoB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进行急诊PCI治疗能够大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飞坤;陈燕芳;程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珠海市中心血站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多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次数>5次),另外选取同期首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100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和不同输注次数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1)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0%)明显比对照组(20%)要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10次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1-15次组,x2=10.011,P=0.002;明显低于16次以上组,x2 =4.992,P=0.0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次组比16次以上组更低,但是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查应用于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中能够有效地降低输注无效率,提高输血的安全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范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对其SCN1A基因进行筛查和测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仅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XON14-37A> C),两种基因型C/C纯合子、A/C杂合子,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与SCN1A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荣添;王一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11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实施局麻下胸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液消失率、症状消失率、胸膜厚度、FCV以及ERV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86.8%,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予以局麻下胸腔镜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欢荣;谢福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74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GLU)水平、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足背动脉内径和足背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LU水平、mAlb水平、足背动脉内径和足背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另外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6%,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予以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34/35)、77.1%(27/35),差异显著(P<0.05);两组ADL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徐世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UAER均要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0%,治疗组临床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荣增;何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随访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足踝AOFAS评分评分以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者通过完善影像学资料,并按照Burwell Chamley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复位良好.随访6个月后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处皮质有连续性骨痂生长.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和足踝AOFAS评分为(6.19±0.23)和(42.01±8.76);术后6个月分别为(2.78±0.48)和(84.03±7.30),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愈合率较高,并且有利于疼痛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康波;王自力;丁韶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有限切开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掌骨骨折患者52例纳入分析,根据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分组.克氏针内固定的患者设为克氏针组;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设为钢板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钢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克氏针组的81.5%(P< 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对比不显著(P>0.05).钢板组愈合时间比克氏针组短,(P<0.05).克氏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0%高于钢板组的16.0%(P<0.05).结论:掌骨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作者:王义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胺碘酮治疗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与临床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与临床指标变化.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3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29/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25/30),经对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QT期间(心室激动的总时间)、LVEF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其自主选择意愿分为观察组(n=165)和对照组(n=18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SF-36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小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碧波;姜蔓;沈兰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流管调整术在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价

    目的:对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行分流管调整术,分析其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9例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被确诊为正常颅压脑积水,12例患者放置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7例放置可调压分流管,对患者实施分流管调整术,分析其对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并随访4个月~1年后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全麻下分流管调整术,并调整脑脊液水平达到合适压力,手术均获得成功并出院.经4个月~1年的随访,15例步态不稳改善,9例痴呆改善,4例尿失禁改善,其中步态不稳情况改善为显著;19例患者中,1例分流管堵塞,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结论:对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行分流管调整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改善情况,且并发症相对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忠祖;艾卫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用于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随机抽取出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比对照组的77.5%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天后的FVC、PEF、FEV1指标值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在急性发作期的小儿哮喘治疗中应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务实;燕旭东;周克英;吴本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