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

谢峥;吴永华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运动干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认知能力以及IGF-1水平的影响,以及IGF-1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下属润达社区89例老年MCI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18个月的运动干预,并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分别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及血清IGF-1水平测定.结果:干预组患者认知能力与IGF-1水平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个月的运动干预明显提升了老年MCI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并且显示血清IGF-1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对MCI患者干预效果的标志物.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珠海市中心血站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多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次数>5次),另外选取同期首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100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和不同输注次数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1)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0%)明显比对照组(20%)要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10次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1-15次组,x2=10.011,P=0.002;明显低于16次以上组,x2 =4.992,P=0.0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次组比16次以上组更低,但是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查应用于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中能够有效地降低输注无效率,提高输血的安全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范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2例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41例则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90%)远远高于对照组(52.3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明显高于观察组(7.32%),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傅海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胸壁双切口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胸壁双切口术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CT测量大径≥10cm或体积占据半侧胸腔40%以上的胸腔巨大肿瘤患者,采取胸壁双切口(皮肤切口选择第6肋间,依次分离各层至肋间肌,肋间上切口选择第4或第5肋间以充分暴露肺门或胸膜顶以方便分离肺门或/和胸膜顶处粘连,肋间下切口选择第7或第8肋间以充分暴露肿瘤下半部分或/和膈肌处粘连)术式切除肿瘤,观察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损伤周围重要器官:如食管、气管、上腔静脉、肺动脉、静脉等.结果: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成功切除胸腔内巨大肿瘤1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呼吸功能不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肿瘤直径13.3cm× 10.4cm,平均手术时间120(90~2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150~2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17)天;随访6~30个月,1例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术后22个月死于复发.结论: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可成功切除胸腔巨大肿瘤,与传统术式相比在手术操作时间、控制出血量及避免损伤胸腔内重要器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友涛;黄淼龙;万仁平;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疤痕挛缩患者使用扩张器植入术进行修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疤痕挛缩患者使用扩张器植入术进行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疤痕挛缩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扩展器植入术进行修复,统计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扩张器植入术在疤痕挛缩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85.4±17.2)天.治疗后3月评定疗效,显效32例(80.00%),有效7例(17.50%),无效1例(2.50%),有效率97.50%.4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例(5.00%)发生感染,1例(2.50%)出血,3例(7.50%)扩张器外露,2例(5.00%)扩张器不满意.结论:疤痕挛缩患者使用扩张器植入术进行修复具有显著疗效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黄伟龙;刘玉生;刘小容;陈可琼;高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观察口腔显微镜在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及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口腔显微镜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治疗及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患者,患牙80颗,其中确诊MB2并初次治疗的有60例,MB2存在未发现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在治疗的有20例.60例患者以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口腔显微镜下对MB2进行观察并治疗;对照组患者直视下对MB2进行观察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及治疗效果.20例患者同样以自愿为原则,10例在口腔显微镜下进行再治疗,10例在直视下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B2检出率、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口腔显微镜下再治疗从功率高于直视下再治疗,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的检查及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的有效性与术后生活质量探讨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对其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研究组治疗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其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6±6.4)分和(72.8±5.5)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和转移,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 (P<0.05).结论: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赖奋飞;佘小琛;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用阿托品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24小时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患者肺部感染、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跟常规组比较,治愈率更高,P< 0.05;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24小时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更高,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 0.05;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肺部感染、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缩短血清胆碱酯酶复常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林秋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通过抽签的方式,从我院2016年6月~8月收治的17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患者,抽取100例纳入研究领域,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通过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纽(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收治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4.44%和8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出院半年后经回访,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4.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作者:李伟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对其SCN1A基因进行筛查和测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仅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XON14-37A> C),两种基因型C/C纯合子、A/C杂合子,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与SCN1A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荣添;王一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规范填写病案首页对提高病案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规范填写病案首页对病案质量的影响作用,并分析规范填写病案首页的对策.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选我院8593份住院患者的病案进行回归性分析,根据《病历书写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对所有病案进行质量检查和分析,统计病案中存在病案首页填写及规范发生状况.结果:8593份病案中存在不规范填写病案首页1635份,占19.0%.不规范内容分类为:基本信息589份,占36.0%;诊断信息437份,占26.7%;手术信息214份,占13.1%;其他信息395份,占24.2%.结论:规范填写病案首页直接影响病案质量,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病案首页填写质量.

    作者:董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5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感染性肺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儿其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患儿治疗后其TNF-α、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儿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儿其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④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10.71% VS 7.14%)无差异(P>0.05),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钟志远;唐建平;吴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5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 30例,稳定(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76%.术后出现气胸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22例,发热5例,无1例粒子移位.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效果明显的优点,而且通过恰当的护理,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肺癌患者生命.

    作者:祝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关于惠州市妇幼专科医院在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及防范不良事件的分析

    目的:探究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环节管理方式,总结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监控体系,因此将2013年1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成立PDCA小组对指标进行监控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结发生原因以及改善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且发生率高的前三项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给药错误、输液事件以及分娩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以及护理环节管理质量偏低.结论: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改善,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加强护理环节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淑柳;蓝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建卡的128例妊娠妇女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6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设为甲减组,将6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几率.结果:甲减组孕妇的FT3、FT4以及TSH水平与甲状腺激素参考值以及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甲减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是28.13%,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是9.38%,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具有一定相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合并糖尿病几率会显著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骆雪蓉;许韶荣;赵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统计学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摘除,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其自主选择意愿分为观察组(n=165)和对照组(n=18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SF-36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小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碧波;姜蔓;沈兰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治的11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分为局部感染组、重症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并以同时期的2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四组PCT检测结果和阳性例数.结果:重症感染组的PCT水平分别高于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CT阳性率也分别高于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涛;徐全中;王伟佳;黄福达;欧阳能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认知现状调查及技能培训

    目的:了解非医学类本科生对于心肺复苏术(CPR)急救知识需求和认知现状,探索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模式.方法:针对124名大学生进行CPR相关知识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加以考核.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仅有9.68%大学生知道CPR的定义,超过80%大学生对CPR的操作流程不清楚;77.6%的大学生愿意实施院外CPR;96.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并掌握CPR的知识和技能;9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所学CPR知识和技能向周围人传播;62.9%大学生认为CPR培训课程应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经过培训,有106名学生掌握了CPR技能.结论:大学生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但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在大学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技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现场急救能力,并学以致用,迅速推广并普及全民CPR技能.

    作者:蔡伟红;焦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胺碘酮治疗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与临床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与临床指标变化.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3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29/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25/30),经对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QT期间(心室激动的总时间)、LVEF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显著,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