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红;焦志勤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77.8%,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病症,且具有预防左心房内径扩大的明显作用.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用阿托品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24小时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患者肺部感染、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跟常规组比较,治愈率更高,P< 0.05;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24小时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更高,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 0.05;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肺部感染、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缩短血清胆碱酯酶复常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林秋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CU病房内暴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12例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原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学特点进行调查,归纳并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的原因和防控对策.结果:12例患者共采集ICU环境标本66份,病原学检测发现27份阳性标本,分离菌株及实耐药谱基本一致,进而推断此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为同一病原菌污染环境所致.同时调查发现,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污染、清洁消毒措施不当、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不彻底是此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ICU环境污染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和治疗规范,定期对ICU环境及物品进行针对性清洁消毒是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百挺;欧聪灵;聂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对比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83%(4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8.3±19.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 1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预后均更加显著.
作者:黎泽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药品经营企业(批发)认证检查中存在的缺陷项目情况,分析企业实施新版GSP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企业把脉,为认证检查机构下一步工作指引方向.方法:对黑龙江省2014年6月~2015年9月认证的480家药品经营企业(批发)缺陷项进行汇总,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1]各章节的设置,应用分析方法,结合工作经验,评估我省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的缺陷.结果:从数据上看出各章节存在一定问题.结论:为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个性问题和系统性问题,提供参考.
作者:王炜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医护人员在KPI(医院关键业绩指标)考核、JCI(国际联合委员会)认证标准执行力状况,总结科室执行力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2015年5月医院自行设计问卷对160名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科室中医护人员执行力状况.结果:经统计,医生和护理人员KPI考核评分分别为(86.5±7.7)、(84.9±6.8),JCI执行力认知评分分别为(59.64±7.3)、(58.3±7.8),执行意愿评分分别为(90.2±7.2)、(87.2±8.6),执行状况评分为(93.1±5.3)、(92.6±5.8),执行影响因素评分为(39.2±10.5)、(41.4±11.8).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认知及执行意愿仍需进一步提高.结论:科室执行力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临床需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对执行力的认知,分析医护人员执行力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升医护人员执行力意愿和执行状况,促进医护人员整体执行力的提升,提高医院整体医护质量.
作者:彭宇;张晓磊;杨少军;丛闻天;黄宗校;王卜伦;李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等级,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毋楠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9月经本院经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进行研究,作为观察组,与同期经传统腰背部正常切口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过往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状况、术后治疗效果、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和引流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伤锥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和Cobb角度数,术后均得到相应改善,两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与传统腰背部正常切口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但经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损伤程度,降低出血量及引流量,使患者更快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也降低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佳武;陈亚洲;李贵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会区连续3年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情况的变化,以便探讨儿童眼保健的工作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城区幼儿园在读的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对3年来屈光异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屈光筛查异常发生率2014年32.62%,2015年27.71%,2016年22.78%,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屈光度异常组成中以散光为主.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不容忽视,儿童眼保健工作需要普及到儿童生活的各方面.
作者:黄锐赞;卢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统计学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摘除,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11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实施局麻下胸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液消失率、症状消失率、胸膜厚度、FCV以及ERV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86.8%,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予以局麻下胸腔镜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欢荣;谢福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单纯骨转移瘤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治疗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单纯骨转移瘤患者共43例,患者均接受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分为20例对照组(疼痛存在)和23例观察组(无疼痛),将治疗前后的病灶数、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病灶数与免疫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就治疗后的病灶数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免疫学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骨转移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并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亮;温铁军;罗冬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的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选取58例高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予以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刘红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对其SCN1A基因进行筛查和测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仅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XON14-37A> C),两种基因型C/C纯合子、A/C杂合子,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与SCN1A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荣添;王一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随访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足踝AOFAS评分评分以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者通过完善影像学资料,并按照Burwell Chamley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复位良好.随访6个月后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处皮质有连续性骨痂生长.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和足踝AOFAS评分为(6.19±0.23)和(42.01±8.76);术后6个月分别为(2.78±0.48)和(84.03±7.30),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愈合率较高,并且有利于疼痛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康波;王自力;丁韶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非医学类本科生对于心肺复苏术(CPR)急救知识需求和认知现状,探索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模式.方法:针对124名大学生进行CPR相关知识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加以考核.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仅有9.68%大学生知道CPR的定义,超过80%大学生对CPR的操作流程不清楚;77.6%的大学生愿意实施院外CPR;96.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并掌握CPR的知识和技能;9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所学CPR知识和技能向周围人传播;62.9%大学生认为CPR培训课程应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经过培训,有106名学生掌握了CPR技能.结论:大学生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但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在大学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技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现场急救能力,并学以致用,迅速推广并普及全民CPR技能.
作者:蔡伟红;焦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优势,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针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大出血的治疗措施,选取30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30例采用传统止血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有效控制出血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子宫切除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操作简单、花费少、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可快速控制术中大出血,降低出血量,且能够有效避免子宫切除,值得推荐.
作者:欧阳正茹;郭琦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7例,随机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肠鸣音恢复、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蠕动开始、肠鸣音恢复、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2.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降低腹胀发生率.
作者:朱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珠海市中心血站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多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次数>5次),另外选取同期首次输血或者输注血小板患者100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和不同输注次数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1)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0%)明显比对照组(20%)要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10次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1-15次组,x2=10.011,P=0.002;明显低于16次以上组,x2 =4.992,P=0.0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次组比16次以上组更低,但是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查应用于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中能够有效地降低输注无效率,提高输血的安全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范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胚胎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间在我院行药物流产后子宫内存在胚胎残留物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将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98.6%与经腹部超声检查86.4%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胚胎残留物的诊断准确率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明显较高,临床运用价值更高.
作者:李治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