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指标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组间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可靠,调脂效果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曹大中;李卫东;梁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肌肉不平衡、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2例患者,正常对照组22例,COPD组26例,AECOPD组24例,统计3组年龄、吸烟指数、BMI、体重下降%、肺功能、PaO2、6MWD、SLS、BBS、FES、TUG、Fib和hs-CRP.结果:3组患者年龄、吸烟指数、BMI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重下降%、肺功能、PaO2具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OPD和AECOPD三组患者比较,其活动耐量6MWD(对照429.1±28.8,COPD 355.2+44.7,AECOPD 277.3±60.0)m、肌肉不平衡SLS(25.5±2.2,16.8±1.3,7.7±1.3)s、BBS(52.4±53.2,45.3±2.2,42.4±2.8)pts、FES(15.7±5.7,40.4±2.8,51.0±3.9)pts、TUG(9.1±1.3,15.1±0.7,18.3±1.5)s和系统性炎症Fib(2.2+0.4,2.940.4,7.1+3.3)g/L、hs-CRP(2.9±0.8,5.2±1.9,12.3±4.9)mg/L,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慢阻肺稳定期及加重期均增加跌倒风险,肌肉不平衡及系统性炎症水平升高.
作者:刘秋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CNP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疾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CNP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少梅;周凤平;许贵珍;谭邵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综合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75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作者:张玉善;周小雨;黄振存;张火林;蔡国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六混样检测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2012年2月20日-2015年4月30日的无偿献血者酶免检测合格的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对于核酸检测出现的无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测试数为77536,其中无效测试数为1154,无效测试率为1.49%.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检测的质量控制和仪器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保证检测结果的及时有效.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和预防是近几年来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发现婴幼儿时期患有毛细支气管炎可导致哮喘患病率升高,故关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也随之增加.现从多方面对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马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在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晚期肝癌患者,均行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给予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精神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评价总满意13例,满意度为61.9%(13/21),观察组患者护理评价总满意24例,满意度为92.3%(24/26),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状况在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凌;朱翠芳;王祥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肠梗阻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情况发生.方法:对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例CAPD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住院的8例单纯性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化验指标、CAPD时间、确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不同:①并发肠梗阻组的接受CAPD治疗时间[(10.25±10.964)月]明显长于单纯腹膜炎组[(6.63±2.722)月];②并发肠梗阻组的确诊时间[(22.86+26.879)小时]明显长于单纯腹膜炎组[(2.5+1.414)小时];③发病时并发肠梗阻组透析液常规白细胞计数[(226.3±25.6)*106/1]明显低于单纯腹膜炎组[(2885.3±652.6)*106/l];④并发肠梗阻组退出率37.5%,单纯腹膜炎组退出率为0.结论:有腹膜炎症状的CAPD患者应警惕有无并发肠梗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赵霞;郭馨;张东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术后应用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ICU中的危重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重力分次输注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进行营养泵连续输注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腹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在ICU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术后实施营养泵连续输注营养支持,与重力分次输注营养支持相比,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在ICU的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黏膜生长,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聂许妹;梁朝矿;黄承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蛋白P-gp、MRP、GST-π、Topo-Ⅱ在胃癌组织表达的特点,探讨P53基因突变和MDR基因激活之间相互诱导、调控和协同作用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我院50例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P-gP、MRP、GST-π、Topo-Ⅱ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胃癌中P-gp、MR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gp、MRP、GST-π、Topo-Ⅱ和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40%(20/50)、86%(43/50)、68%(34/50)、44%(22/50).P-gp与胃癌组织TNM分期(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2)相关,而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MRP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GST-π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1),与TNM分期无关(P>0.05);Topo-Ⅱ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和删分期无关(P>0.05);P53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P-gp、Topo-Ⅱ与P53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1)P-gp、GST-π、Topo-Ⅱ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P-gp、GST-π表达率较高,而Topo-Ⅱ表达降低,提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化疗容易耐药,预后较差;(2)P-gp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胃癌P-gp表达增高,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较晚分期是影响胃癌化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3)胃癌中P-gp、Topo-Ⅱ与P53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胃癌中P53基因突变与多个MDR基因激活有协同作用.
作者:卞国春;孙华新;董晓强;邓玉江;苏群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及其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3例膝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总结分析护理要点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5周后VSA疼痛评分及Lysholm功能评分、IL-18蛋白含量对比P均<0.05.无不良反应.结论: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结合有效、优质的护理,疗效确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刘壬招;徐洲发;王凤龙;赖兰静;张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生窒息并肾功能衰竭患儿100例为观察组,新生无窒息及肾功能疾病患儿100例,分别检测其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以及升高率.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的Scr、BUN、CysC水平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此组新生儿的Scr、BUN、Cys C水平均有升高,CysC的升高率比其他两者都高,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息息相关,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敏感度优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在临床上作为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宁碧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96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0T MR检查,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MRI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以评价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示良性变例46例,恶性病变为50例.病灶准确性为97%,敏感性为93%,特导性100%,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7%.结论:乳腺MRI的应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价值.
作者:许凯华;廖雪燕;李阿芳;谢鉴津;李水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确定银杏叶胶囊的稳定性的考察方法.方法:进行了加速稳定性考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考察试验,考察的项目均为性状、水分、崩解时限及萜类内酯含量.结果:银杏叶胶囊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标准的范围要求,与0月比较变化不明显,结果稳定.结论:通过稳定性研究考察,暂定药品有效期为24个月.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A125、β-HCG及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科行孕检的先兆流产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依据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继续妊娠组与难免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我科行孕检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隔日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隔日肌内注射HCG 2000U,监测血清CA125、β-HCG、孕酮水平,治疗时间4w.70例先兆流产孕妇中,47例腹痛消失,阴道流血停止,孕囊大小与孕龄相符或接近,保胎成功可继续妊娠;另23例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加,孕囊大小与孕龄不符,发展为难免流产.于治疗前后采集所有孕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清CA125、β-HCG、孕酮水平.结果:治疗前,CA125水平: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β-HCG水平: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孕酮水平: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难免流产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β-HCG水平与孕酮水平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继续妊娠组较治疗前比较三项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较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免流产患者的CA125、β-HCG、孕酮水平与继续妊娠患者及健康孕妇的检测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联合此三项检测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口腔科进行种植再生治疗的6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钛膜(TM)引导骨再生,研究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1周后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l周骨厚度、骨密度及植骨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特异性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庄林;孟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预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并设置良性肺疾病对照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采用X2检验进行CTC阳性率在不同分组之间的比较以及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CTC变化的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对照组(X2=38.62,P<0.001)和健康对照组(X2=34.14,P<0.001).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CTC阳性率显著下降(X2=77.35,P<0.001).结论:循环肿瘤细胞(CTC)与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应用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以预测肿瘤疾病的进展情况和现有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孙霞;王琼;殷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例患者pH值>7.35,三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pH值、PaO2、PaCO2同A、C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住院时间方面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8%、34.6%,B组与A、C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佳时机,在7.25<pH<7.35时治疗效果佳.
作者:郭丹;许小扬;常月乐;毕爱萍;夏书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及探索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促进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患输尿管结石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100例患者,常规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包含100例患者,在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结石排净情况,且记录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程度及肾绞痛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14d、28d时的结石排净率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明显更短,VAS评分及肾绞痛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够有效促进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残留结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28例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3D截骨模具组),37例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X线片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胫骨后矢状位倾角(STCA)及胫骨平台切线与冠状位胫骨解剖轴夹角(MPTA);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1、3D截骨模具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上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3D截骨模具组患者的STCA相对于常规组更为接近后倾3°(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具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引流量,同时3D打印截骨模具组术后的胫骨平台截骨的后倾更接近于预期的后倾3°.
作者:刘振中;时剑辉;王岩;陈丽丽;张字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