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
目的:评价在肿瘤患者化疗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4例,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精细化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中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精细化管理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管理中,能够减少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时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患者入院时间划分为单项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5例患者.单项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纯服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表(NIHSS)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的NIHSS低于治疗前,且数据中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项治疗组,经统计学计算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时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江齐群;沈晓明;马丹;王兴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重度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分析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其对患者精神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脑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各39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发现,经整体护理模式的试验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应用整体护理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38/39)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6.9%,30/3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重度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整体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情况,为临床脑科护理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迁延性腹泻患儿行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结合治疗对临床效果、血锌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迁延性腹泻112例患儿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单纯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医治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结合医治6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血锌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及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于两组医治后T细胞亚群与IgG、IgA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P<0.01);观察组血锌水平(78.60±11.54)μmol·L-1比对照组(65.15±10.10)μmol·L-1高,且腹胀、腹痛等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行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结合医治能够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血锌水平与免疫功能,且缩短各症状缓解时间,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刘蔡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视力矫正的高度近视的青少年,以矫正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矫正,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框架眼镜矫正.对比分析,矫正前,矫正后1年,矫正后2年,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裸眼视力逐年提高矫正前VS矫正后1年VS矫正后2年(0.11±0.03)VS(0.25±0.04)VS(0.33±0.06),F=25.91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逐年降低矫正前VS矫正后1年VS矫正后2年分别为(6.33±0.91)DVS(5.12±0.72)D、VS(4.27±0.82)D,F=12.415,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眼压和眼轴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F=2.73,1.32,P=0.12,0.56,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在矫正前、矫正后1年、矫正后2年裸眼视力,三年相比,裸眼视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7,P=0.61,.此外患者的眼压和眼轴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F=1.08,2.06,P=0.67,0.22,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经t检验,t=12.496,8.2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的患者应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进行矫正,这种矫正方法安全有效,且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作者:吴东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沙利度胺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行化疗治疗,沙利度胺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mg/天3-5天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至300mg/天,化疗以3-4周为一周期,两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沙利度胺组ECOG评分、睡眠质量、体重改善率分别为61.8%,79.4%,50%,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26.5%,20.6%,17.6%,同时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在沙利度胺组发生率为32.4%,对照组为58.8%,两组患者化疗后各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及减轻消化道反应有一定作用.
作者:肖敏;曾冬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行乳腺肿瘤超声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46例,分析超声表达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抑制基因(P53)、原癌基因(CerbB-2)、肿瘤增值抗原(Ki67)之间的关系.结果:肿块大小和Ki67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有高回声晕的患者,ER、PR、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比无高回声晕的患者,边缘存在毛刺征的患者ER、PR、P53、Ki67的阳性率也高于无毛刺征的患者(P<0.05);后方回声衰减的患者ER阳性率表达比无衰减患者要高(P<0.05);在肿瘤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P53、CerbB-2、Ki67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肿瘤血流越丰富,其ER、PR、Ki67、P53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现进行反应.
作者:刘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近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行氨碘肽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近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94(105眼)例,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47例/53眼)与参照组(47例/52眼).对参照组患者行三七片+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氨碘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组间优势也十分明显,即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近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行氨碘肽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还能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邓向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8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量越少吸收越快,大部分患者积血吸收时间为1-5d;仅少部分患者出现前5 d再出血的情况;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有着明显的提高;外伤性前房积血可伴有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下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我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疗效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视功能得以恢复.
作者:王海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全面分析综合老年患者胆囊炎胆石症手术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到2016年6月手术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通过对其采取术前、围术期以及术后特定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0例患者住院时间3个月-4个月,10例患者住院时间4个月-5个月,9例患者住院时间5月-6个月;16例患者肠道在24 h-48 h恢复正常排气,13例患者在24 h-48 h恢复正常排气,10例患者在48 h-72 h恢复正常排气;部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易并发胆瘘、胆道梗阻、黄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合理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措施一定程度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肠道恢复时间,并且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进入我院肝胆外科进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36例,根据术后对患者的随访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其中再出血组患者为17例,无出血组患者为1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胃镜检查结果.6例患者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11例患者再次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胃粘膜病变、血小板计数、肝性脑病、腹水、门静脉直径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显著,(P<0.05);1例患者行断流术后发生粘连导致食管破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行分流手术后,发生肝性脑病,治疗后情况好转顺利出院;1例患者进行了再次套扎治疗,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消化道再出血,后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要先明确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原因,全面掌握患者情况,要加强术后的继续治疗,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唐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传统中药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对于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保守治疗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各50例,A组单纯接受中药内服、外敷及灌肠治疗;B组单纯接受宫腹腔镜手术治疗;C组接受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B、C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3组治疗后妊娠情况.结果:术后B、C两组输卵管疏通情况及住院天数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但C组术后肛门排气明显早于B组.治疗后6个月内,A、B组宫内妊娠例数无明显差异,且均少于C组,但异位妊娠B组明显多于A、C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内,A组治愈率显著低于B组,而B组低于C组,而异位妊娠发生率A组、C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使用中药后续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能够有效增加术后受孕率,降低并发症,显著优于单一方式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措施在社区中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复发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社区登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和常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复发、住院治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住院治疗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措施在社区中实施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复发、住院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玉如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择取本院妇产科于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措施,对治疗组患者行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00%,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即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换药次数以及痊愈时间方面的数据值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对其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其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可能性,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化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为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单项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单项治疗组行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行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项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项治疗组,而临床指标结果则优于单项治疗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周长安;周珂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能成瘾癖的药物,是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定的特殊管理药品.该类药品具有两重性,即强效的镇痛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后易产生依赖性,危害人身的健康.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我国先后颁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条例与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管理.疼痛作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特殊疾病,不仅引发患者身体不适,还能导致患者的心理障碍.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摆脱疼痛是每位疼痛患者的权利,疼痛治疗则是体现这种权利的一种方式.依据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版)》的治疗原则,要求应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同时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我院过去一年门、急诊药房麻醉药品处方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使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
作者:徐慧;顾平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效率、药物使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癌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羟考酮缓释片平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会有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疗效佳,安全且可上调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
作者:赖如京;涂芸芸;邱火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均予西医降血糖基础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甲钴胺注射液静滴,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MNCV、SNCV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肢体麻木、肢体疼痛、乏力等症状积分均降低,MNCV、SNCV水平则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观察组则为95.12%,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不但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李淑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甲羟孕酮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激素指标无明显差异,即组间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性激素指标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组间优势显著,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颜宇博;李丹;赵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迁延性腹泻患儿行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结合治疗对临床效果、血锌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迁延性腹泻112例患儿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单纯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医治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结合医治6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血锌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及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于两组医治后T细胞亚群与IgG、IgA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P<0.01);观察组血锌水平(78.60±11.54)μmol·L-1比对照组(65.15±10.10)μmol·L-1高,且腹胀、腹痛等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行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结合医治能够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血锌水平与免疫功能,且缩短各症状缓解时间,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郭月婵;梁顺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