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1例婴幼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治疗结果分析

刘琍;许燕;朱旭红

关键词:泪囊炎, 婴幼儿, 泪道探通术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疗效.方法:对61例(71眼)门诊婴幼儿泪囊炎患者,在表麻下行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除1例(2眼)患儿因上泪点闭锁经下泪点进针外,其余60例均通过上泪点进针.结果:61例71眼中行一次探通术64眼,二次探通术3眼,三次探通术4眼,共治愈67眼,治愈率94.4%.随访3个月所有治愈患儿未再复发.结论:早期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有较好的效果.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潮州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潮州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检测情况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临床分离出112株革兰阴性杆菌.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对其菌产AmpC酶进行检测,应用K-B方法对常用抗菌药进行药敏检测.结果:提取的11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一共检出产AmpC酶细菌46株,其检出率为41.1%.非产霉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非产酶菌株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全部出现对美罗培南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他菌株则对上述抗生素敏感.同时,各菌株的非产酶菌株与单产AmpC酶菌株与常用抗生素之间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各菌种菌产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而其菌产AmpC酶则逐渐增多且耐药性极强,是导致其耐药性较高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术前血压调控对食管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血压调控对食管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控制组47例和未控制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控制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拔管时、拔管后的血压均低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术后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未控制组,术后1天的MMSE评分高于未控制组,住院时间短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良好的血压控制不仅有利于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稳定,而且能够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胡佳腾;吴卫兵;王俊;闻伟;徐心峰;潘相龙;朱全;陈亮;许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困扰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发生心理困扰情况,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对257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内窥镜中心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困扰发生、受到社会支持情况及患者自我表露能力.结果:78.6%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存在心理困扰现象;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分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医保支付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居住于城市患者与居住于农村患者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暂住在本地的患者;相关分析显示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困扰的程度明显与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呈负相关,患者心理困扰的程度明显与患者的自我表露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困扰现象较普遍,其发生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居住地、医保支付方式、社会支持程度、自我表露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匡世芳;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护理计划和常规阑尾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腹膜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通气时间25.6±2.8h,下床活动时间13.7±2.4h,住院时间4.9±1.6d,并发症6例,对照组肛门通气时间41.8±4.7h,下床活动时间28.9±3.4h,11.5±2.6d,并发症1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显著加快患者恢复,降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春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脑梗死老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治疗后行64层螺旋CT完成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定每条颈动脉管腔狭窄部位,计算管腔狭窄率,评价管腔狭窄部位斑块的形态特点及位置,分析64层螺旋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结果:2组斑块状态硬斑块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块数及混合斑块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2组颈动脉斑块中中等回声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回声斑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强回声斑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规则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中度不规则型及重度不规则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且主要以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动脉膨大为主;颈动脉狭窄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动脉颈部并且与脑梗死存在紧密联系.

    作者:饶品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H-MRS分析与TIC曲线相结合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S与TIC曲线相结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前列腺癌的MRS数据与TIC曲线,并分析前列腺癌的CC/Cit比值情况,及前列腺癌出现的TIC曲线类型.结果:大部分前列腺癌(84.9%)的CC/Cit比值>1,小部分前列腺癌(15.1%)的CC/Cit比值<1;绝大部分前列腺癌(96.2%)的TIC曲线为II型或III型,小部分前列腺癌(3.8%)的TIC曲线为I型.结论:前列腺癌的MRS与TIC曲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通过MRS与TIC相结合分析能够有效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率.

    作者:朱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VEGF、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组41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D-D、Fib水平降低,VEG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较前逐渐降低,但各监测点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加速疾病康复,缩短病程,抑制炎症反应,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念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45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患者45例,经常规止血处理无效后转为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救治.结果: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后疗效显著,无1例患者由于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进行再次手术,无1例有并发症.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敏蓉;金玉杰;龚丹丹;张贵娟;李军;刘波;林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方案接受治疗,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一年后病灶X线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临床治疗一年后实验组病灶X线好转率及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结论: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对两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0%,低于对照组16.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患者复发率、死亡率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及死亡率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肯定,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袁炜嗣;庄丹;林锡汉;洪建文;谢昭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在肿瘤患者化疗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4例,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精细化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中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精细化管理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管理中,能够减少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肾血管病变中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高血压肾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肾血管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经CT诊断确诊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波血管检查,对其病变部位的检查结果和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发现92根狭窄血管,敏感度为100%,超声检查发现82根,敏感度为87.80%,差异显著,且CT诊断的特异性为95.65%,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82.39%(P<0.05).但组间狭窄血管的位置、基本形态、长度、狭窄程度和负荷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肾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能够明确病变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志勇;叶浩祥;李柳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福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HP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法检测福州地区体检者的HP感染状况,并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的调查问卷表对170例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0例福州地区体检者HP阳性率为58.8%.职业人群、既往有胃病病史、家族HP感染史、饮食欠规律,有夜宵习惯的受检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及接触动物史等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环境、社会因素和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应加强人群相关知识的宣教,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和降低HP感染的发生.

    作者:梁冰;叶婷;江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措施在社区中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措施在社区中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复发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社区登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和常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复发、住院治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住院治疗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为主题社区护理措施在社区中实施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复发、住院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玉如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及管理对策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0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以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制定相应对策,实施于研究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我院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结论: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完善管理制度,能够大限度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提升医院医疗质量.

    作者:苏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0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了解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后,均成功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满意度高达100%.结论: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患者尽快康复,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美文;詹美莺;李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损伤控制策略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8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骨性愈合率、生活自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95.2%、100.0%、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骨性愈合率、生活自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3%、81.3%、86.0%、14.0%,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骨性愈合率、生活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骨性愈合率及生活自理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丁剑锋;朱东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漳州市无偿献血者HTL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漳州市无偿献血者HTLV-1/2型感染情况,借以判断漳州地区是否属于HTLV感染流行区域,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HTLV经由输血传播.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定性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浆中抗HTLV-1/2型抗体,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厦门市中心血站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B(HTLV-1/2)和荧光定量RT-PCR(HTLV-1)进行确认.结果:20296名无偿献血者血浆中抗HTLV-1/2初筛阳性33例,仅1例ELISA初筛OD均值为1.692的强阳性者确认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初筛阳性率为0.16%(33/20296),确认阳性率为0.005%(1/20296),确认阳性者1例是本站固定无偿献血者,自2006年起累计在本站有过15次合格献血经历.结论: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HTLV感染率明显低于福建省内其他城市报道,属于HTLV感染低流行区域,但是如果无症状HTLV病毒携带者成为固定献血者反复献血,经血液传播HTLV病毒风险将被数倍放大,将对血液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建议有条件地区开展常规检测HTLV-1/2型抗体.

    作者:张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92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机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给予患者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能够对术后宫腔粘连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还能使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减少,将阴道出血及月经复潮的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志敏;冯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间苯三酚对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的初产妇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潜伏期延长倾向的初产妇产程中应用间苯三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01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98例无妊娠并发症及无剖宫产指征的健康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不予药物,给予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苯三酚80mg静脉推注处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宫颈全开时间(P=0.00)、第一产程时间(P=0.00)、宫口扩张平均速度(P=0.00)、剖宫产率(26.5%,51.0%,P=0.01)、产后平均出血量(P=0.00)、宫颈水肿率(P=0.04)与对照组的指标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时间(P=0.72)、宫颈裂伤率(10.2%,14.3,P=0.53)、新生儿评分(P=0.15)、胎儿窘迫发生率(4.1%,0.0%,P=0.15)、羊水污染率(6.1%,4.1%,P=0.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明显促进产程,对降低剖宫产率、松弛宫颈、减轻宫颈水肿具有明显效果,并且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黄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