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道肿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陈文斌;周建树;周江川;赖和成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切除手术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因消化道肿瘤需切除手术治疗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予以腹腔镜切除术(观察组)和开腹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5.51±2.21cm、术中出血量130.75±52.51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2.14±0.13d、下床时间1.76±0.41d、住院时间7.65±1.3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13.6%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较开腹切除术更好,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眼压均恢复并维持正常。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iRNA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综述

    miRNA(miRNAs)是一类小(19-25核苷酸)、非编码RNA,它可作为内源性调节因子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mRNA表达。miRNA能调控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是目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中的热点。

    作者:诸进晋;毛水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时间4-11天,平均8.10天,70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经过3~11天的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于7.21± ;1.65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10.63±4.50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9.76±3.79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11.85±3.29mmol/L,睡前血糖控制于10.48±2.24mmol/L。有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予进食及静推葡萄糖后症状均可迅速缓解。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安置胰岛素泵前中后期的护理对保证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忠红;李树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曲伏前列素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摘除患者40例为研究的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0例作为参考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前房深度和术后眼内压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此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青光眼疗效更加确切,且安全可靠。短时间内的日间眼压下降前者比后者更明显,替换用药后结膜充血发生率二者均较低。

    作者:许丹;姚丽莉;唐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74.9%,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临床分型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关天明;丛喜达;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慢性胃病来源幽门螺杆菌药特征及耐药变异规律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Hp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阐明本地区的耐药变异规律提供调查依据,对Hp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不同胃病感染Hp患者84例,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3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和使用抗生素史对耐药性影响分析。结果: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9%、17.9%和1.2%;曾经过根除Hp治疗或使用同类抗生素的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结论:临床分离Hp菌株以甲硝唑耐药多见,克拉霉素其次,阿莫西林相对较少,提示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和混合耐药菌株有上升趋势。

    作者:王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我院儿保门诊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664例临床疑有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维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100例患者,患者均伴有高危因素,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患者在腹部B超监护下进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先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月经,此外,观察组中没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过程中,采用腹部B超监护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经期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彦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广东省阳山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广东省阳山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阳山县人民医院的就诊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共1863例,回顾性分析阳山地区Hp的现症感染率,并与同期广州地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症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阳山地区上消化道不适患者总体Hp现症感染率为57.5%,各年龄段(<39岁、40-59岁、>60岁)的Hp现症感染率分别为56.8%、56.5%、60.6%。与广州地区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各年龄段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阳山地区上消化道不适患者Hp现症感染率较高,需重视该地区Hp预防和根治。

    作者:成敬锋;陈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乌司他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组患者使用乌司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10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有效缩短患者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P<0.05)。经计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结论: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吴菁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更正声明(一)

    作者:《黑龙江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影响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分析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死亡和38例非死亡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临床特征{心功能分级、全血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础为冠心病的死亡比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的年龄、BNP显著高于生存组、LVEF显著低于生存组;合并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的死亡比率亦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BNP、LVEF以及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7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多巴胺、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4例心梗后左心衰患者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巴胺、硝普钠联合治疗,选择我院同期接受治疗的74例心梗后左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71/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2%(55/74),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标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梗后左心衰患者多巴胺、硝普钠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应当联合应用。

    作者:陈三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一代畅销名药阿托伐他汀的开发应用进展

    阿托伐他汀(INN:Atorvastatin,Pfizer公司商品名:Lipi-tor)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常见药物。由辉瑞公司生产制造,销售商品名为胆固清或立普妥(Lipitor)。它是一种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它还可稳定血液斑块和预防中风。类似于所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肝组织中,一种对胆固醇制造起关键作用的酵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以减少体内制造胆固醇。阿托伐他汀是全球调血脂药物中增幅快、销售额高的药物。立普妥占据了全球调血脂市场的大半河山,其市场份额曾为121.87亿美元。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短程化疗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短程化疗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4例肺结核伴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以短程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胸腺肽α1治疗,分析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短程化疗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清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UCr)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组)分别检测HbA1c,UmAlb,UmAlb/UCr,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将观察组根据HhAI c的水平分为4组:A组(HbA1c4.8%±1.0%)B组(HhAlc6.5%±0.6%)C组(HbA1c8.1%±1.0%)D组(HhAlc10.1%±1.3%)。结果:糖尿病患者观察组HbA1c,UmAlb,UmAlb/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着HbA1c的升高糖尿病患者UmAlb,UmAlb/UCr升高更明显,且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经治疗后HbA1c,UmAlb,UmAlb/UCr结果显著降低(P<0.05)。结论:HbA1c,UmAlb,UmAlb/UCr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性,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磊;安园;李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车前子的研究进展

    车前子是车前属植物车前和车平前的干燥种子,在医药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车前子在真伪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车前子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车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谢明;杨爽爽;王亮亮;李龙;王笑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发病率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发病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患儿合并肺不张,34例患儿获得随访,均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和肺功能监测,31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结果:①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的发病率为10.17%(98/964);②34例随访患者中,胸部CT提示急性期病变部位中以右上叶居多,其发生率为44.12%(15/34);③34例随访患儿中,肺部异常表现23例(67.65%),以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比较常见;④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时间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等;尽早发现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以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宋雅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应用进展和合理选用

    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又称气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

    作者:鲍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0例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义齿修复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牙齿修复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观察组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采用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后,牙齿外型美观,功能良好,舒适度较高,累及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累及成功率(70.00%),观察组种植体摘除率(0)、累及失败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义齿摘除率(24.59%)、累及失败率(26.2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黏膜溃疡,红肿出血和叩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应用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后,患者牙齿外型美观,功能良好,临床成功率更高,修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及发音功能,建议推广。

    作者:王根桃;林赛云;薛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