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姚素华;谢秀东

关键词:舍曲林, 阿立哌唑, 难治性强迫症
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符合CCMD-3中强迫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舍曲林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强迫量表评定(Yale-Brown)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起效更早,两组2、4、6、8周末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比单用舍曲林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的策略.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住院10~ 16 d,1例发生吻合漏而行结肠造口术;切口感染9例,经换药后痊愈;切口裂开1例,行二期缝合后痊愈出院;1例出现造口肠管狭窄,经过扩张后缓解.术后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病例;无造口肠管坏死、内陷、出血等并发症,1~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失访病例.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关键.

    作者:曾贱法;刘振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科患者部分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儿科患者的部分生化检验结果,了解样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法对儿科及普外科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血清AST活性,同时采用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两组的血清K+、Na+、C1-浓度.结果:和普外科比较,儿科患者的血清K+浓度、AST活性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Na+浓度、Cl-浓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应考虑儿科患者的生理特殊性,尽量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同时,在对儿科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时,也应考虑到儿科患者的生理特殊性而综合分析.

    作者:谭晓彬;江丽霞;曹娟;席徐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赣州市城镇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明确赣州市脂肪肝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l626例城镇居民体格检查、B超、生化检测的结果.结果:查出257例脂肪肝患者,患病率为15.8%(男20.3%,女13.3%),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依次为BMI、TG、ALT、FBG、HDL-C、性别.结论:赣州市城镇居民脂肪肝患病率低于国内其它地区.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相关.

    作者:李宁;孙蔚华;袁招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对长期饮酒男性颈动脉的检测价值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是预测全身动脉病变的重要指标[1].为了解饮酒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长期饮酒的成年男性颈动脉进行检测.

    作者:钟周华;廖萍;陈爱琴;陈志蓉;廖宝兰;马麟;廖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NT-proBNP指导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NT-proBNP在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门诊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指导组和NT-proBNP指导组,症状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Ⅱ级以下,NT-proBNP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Ⅱ级以下,同时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降至1000 pg/m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率、心衰病死率.结果:NT-proBNP指导组较症状指导组可减少住院率,两组间病死率无差异.结论:NT-proBNP可在一定范围内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较症状指导下的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张的2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松解术治疗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19例患者顺利实施了松解术1例患者因小肠团状粘连,无法松解分离,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腹腔镜松解术所用时间平均0.8h.术后随访2~4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下行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确切等优点,临床安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致洋;蔡联明;刘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黄芪水提液对HepG2细胞作用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中药黄芪提取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组及黄芪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中药黄芪提取液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半定量RT-PCR检测Bcl-xl、5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组异同.结果:(1)光镜下可见黄芪组细胞数量减少,伪足减少,有细胞脱壁现象.(2)上调p53基因mRNA表达,下调Bcl-xl基因mRNA表达.结论:中药黄芪提取液能抑制HepG2细胞增长,其可能机制与激活抑癌基因p53基因、下调原癌基因Bcl-xl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黄文峰;温丽春;袁军;谢水祥;王小丽;谢琼珺;陈霖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计算机X线摄影处理下的乳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

    目的:探讨经计算机X线摄影(CR)处理下的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在计算机X线摄影处理下的乳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结果:47例乳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乳腺导管扩张症16例,乳腺囊性小叶增生8例,导管内癌2例.与病理诊断对照,CR处理下的乳腺导管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5.7%.结论:经计算机X线摄影(CR)处理下的乳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作者:徐丽华;谢财华;李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咽粘膜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咽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在放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全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即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口腔护理等.结果:当放射剂量达30 Gy、50 Gy时,观察组发生Ⅲ、Ⅳ级放射性口咽炎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剂量达到70 Gy时,观察组仍以Ⅰ、Ⅱ级为主,而对照组则以Ⅲ、Ⅳ级为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主动对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放疗.

    作者:刘小丹;谢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

    目的:通过去卵巢建立大鼠骨代谢与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卵巢方法建立大鼠骨代谢与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选择SD雌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GSS组(0.1 mg/kg)、高剂量GSS组(0.3 mg/kg).建模1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戊酸雌二醇或不同浓度的染料木素磺酸钠治疗,每天一次.每周称体质量,测量体长,计算Lee's指数,6周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CHO)含量.结果:(1)GSS组都能降低大鼠Lee's指数,0.3 mg/kg GSS组更为明显.(2)大鼠去卵巢后,TG及CHO均明显升高,GSS能降低TG及CHO含量,其中0.3 mg/kgGSS组效果更好.结论:染料木素磺酸钠可改善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紊乱.

    作者:朱文清;李增明;李红燕;黎晓;黄志华;何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酪酸梭菌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两组均予补液、蒙脱石散剂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服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连续治疗至出院,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葡萄糖酸锌可缩短小儿腹泻的持续时间,促进患儿康复,患儿在腹泻发生48 h内早期给予酪酸梭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有显著效果.

    作者:傅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深麻醉下拔管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小儿扁桃体手术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静脉为主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5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儿患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以及T3时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T1、T2患儿的呛咳、SpO2< 95%、躁动、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监测完备的基础上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可以有效的降低扁桃体手术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陈新荣;郭锐;邓秋云;邓云菱;彭道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磁敏感成像对脑挫裂伤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像(SWI)对脑挫裂伤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对有明确脑外伤史的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包括T2、T1、FLAIR及DWI)后增加SWI序列扫描,对比分析常规MRI与SWI显示脑实质内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信号强度特征.结果:SWI发现脑实质内异常低信号的部位广、数目多、范围大,呈境界清楚的显著均匀低信号.结论:SWI序列能极大提高脑挫裂伤病灶的检出率,对不同时期的出血性病灶均能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SWI作为脑外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方法.

    作者:钟俊远;彭吉东;肖道雄;刘晓玉;杨宏;刘招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对严重伤口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换药技术在治疗各类严重难愈性伤口的价值.方法:将60例各类严重难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30)、Ⅱ组(n=30).Ⅰ组患者采用改良封闭式引流换药法进行换药,Ⅱ组患者则按常规的换药操作方法进行换药.结果:2组患者换药前检测指数Ⅰ组、Ⅱ组分别为(8.1±2.1)、(8.3±1.8),换药15天后,检测指数Ⅰ组、Ⅱ组分别为(4.7±1.5)、(7.0±2.6),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换药次数Ⅰ组较Ⅱ组明显减少,总有效率Ⅰ组较Ⅱ组明显高,经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充分引流创面的分泌物及渗液,防止感染,同时减少了换药次数,而且取材简单,便宜.

    作者:钟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93例药品不良发应监测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在我院发生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改进我院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集到的93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93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29例,占31.18%;给药途径绝大多数为静脉用药,83例,占89.25%.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30例,占32.26%.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ADR病例报告的数量与质量.

    作者:罗新辉;吴珺;郭春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婴幼儿两种不同体位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

    儿科病人采血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的一项常规技术操作,采血部位有股静脉、颈外静脉、桡动脉等.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前提下,儿科桡动脉采血逐渐代替其他静脉采血的趋势[1].我院儿科于2008年开展桡动脉穿刺技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在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我科在桡动脉穿刺前体位摆放进行改良后穿刺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敏燕;王香香;丁明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方案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评价2种治疗方案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UI)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对妇幼保健院、同济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4例GSU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生物反馈联合家庭盆底肌锻炼组32例;B组:应用多米君治疗组32例.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6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治愈48例(75%),有效14例(22%),无效2例(3%),有效率达97%,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GSUI.(2)生物反馈联合家庭盆底肌锻炼组显示了患者疗效满意度高的优点.

    作者:赵爱华;张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内障伴高血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白内障合并高血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95例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血压平稳,如期施行了手术,术后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术中人性化的护理和术后血压的监测、合理的休息与饮食,正确的眼部护理和出院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媚;陈育尧;石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2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2)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1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3)连续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连续10 d.取肝脏观察小鼠肝脏系数和肝药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变化)含量的影响.结果:(1)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2)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3)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小鼠肝药酶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具有诱导作用.

    作者:曾靖;张道英;黄强;程庚金生;田原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6例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26例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与30例同期行开放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比较.结果: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乳腔镜组手术时间(234.3±21.8) min显著长于开放组(135.6±12.4) min (P<0.05),出血量(40.5±6.3) mL少于开放组(70.2±8.9) mL(P <0.05),并发症率小于开放组(P<0.05),而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袁火忠;李俊韬;黄兴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